摘要:為滿足人們對護理工作的多層次、多形式、全方位的護理服務需求,解決目前在學生培養中存在的問題,臨床護理教學是護理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其質量直接影響學生的素質和護理教育的整體質量。
關鍵詞:臨床護理教學 學生素質 護理教育
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對健康的需求不斷提高,臨床護理工作由“以疾病為中心”轉變為“以病人為中心”的整體護理。為滿足人們對護理工作多層次、多形式、全方位的服務需求并培養出高層次應用型護理人才,需不斷提高高等護理教育質量。臨床護理教學是護理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其質量直接影響學生的素質和護理教育的整體質量。
1 影響臨床護理教學質量的因素
1.1對臨床教學地位認識不足
許多帶教老師不能將教育看作由教育者、學習者和教學內容三個基本要素構成的完整系統,教學活動缺乏目的性、計劃性、組織性和系統性。同時許多臨床帶教老師缺乏先進的護理教育理念與知識,缺乏利用循證護理等先進理念為依據進行護理的思想。而且有部分臨床教學醫院有自己的護理教育觀念,但是這種觀念并不與學校教育目標相一致。
1.2教師角色意識淡薄
在繁忙的臨床工作中,帶教老師往往忽略自己除了是一名護士也是一名教師的角色,從而忽視了自己在組織臨床教學中的主導地位。還有許多臨床教師片面的認為臨床帶教是個負擔,不如自己干著即利索又放心,導致在臨床中出現只帶不放、只放不帶、放而不查、查而不教、只教不講、只講不教等的現象。
1.3教師素質參差不齊
目前,臨床護理教師相對受教育層次底,雖然培養也已經達到國家對高等護理教育要求的標準,但其基礎理論功底仍不扎實、教學素養和經驗還很缺乏,導致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的要求有差距。個別教師還誤認為豐富的臨床經驗就足夠了,帶教過程出現“臨床有什么教什么”的錯誤認識,而忽略了臨床教學授課計劃,導致授課效果不佳。
1.4臨床教學管理體系不夠健全
目前缺乏對臨床護理教師統一管理及臨床教學工作質量評價的標準。帶教教師一經指定后,再無人對其工作質量、學生學習效果進行評價,沒有有效的質量監督機制及獎懲制度,導致帶教老師視帶教為工作外的額外負擔,教學工作積極性差。同時存在帶教層次不清問題,許多醫院忽視不同層次人才培養的目標要求,隨意安排帶教老師,使師生學歷不相符,各層次的帶教內容、方式雷同,帶教效果差。
1.5法律意識淡薄
隨著國家法制建設不斷進步、各項法律法規不斷建立健全,尤其是《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醫療糾紛“舉證責任倒置”的司法解釋公布后,病人的自我保護意識空前增強,但目前在我國護理教育中尚未有完善的與職業相關的法律培訓體系,臨床護理教學中教師和學生雙方都存在法律意識淡薄的問題。
2 對策
2.1提高臨床帶教工作認識
帶教老師首先應熱愛護士這一職業,熱愛患者,才能做到熱愛我們的學生。我們是言行規范的示教者,帶教老師對患者熱情周到的服務、認真負責的態度、一絲不茍的作風、精益求精的技術都是學生最好的示范和教育。優秀的角色榜樣會告訴學生如何學習和生活,學生因此獲得對護士角色的認同,有利于及早的適應并融入護士角色。
2.2強化臨床教師角色意識
帶教老師不斷完善自我。在完成臨床工作的同時,注重教師這一角色的意義,增強其責任心和使命感。學生剛剛接觸臨床工作,會有一些恐懼心理,作為帶教老師應在人格上尊重她們、生活上關心她們、學習上多指導她們,能夠多接觸并愿意接受和理解她們,盡可能地為她們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和氛圍。
2.3提高臨床教師隊伍整體素質
2.3.1加強臨床教師選拔措施
可參照侯曉靜等對臨床護理教師核心能力評價指標體系做的探索性研究,其為臨床護理教師任用、考核、培養提供了客觀的參照標準,也可使用國外學者發展形成的一些較成熟評價工具進行參考選拔。加強臨床護理教師選拔的同時,增強其責任感及榮譽感對提高帶教質量也尤為重要的。
2.3.2運用靈活多樣的帶教方法
制定詳盡的教學計劃,做到因材施教,充分調動不同培養目標下的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及向更高層次學習的愿望。臨床教師擁有豐富的臨床教學素材,可充分利用多媒體、圖片、典型病例討論等多種教學方法給學生以聽、視覺的刺激,提高其興趣,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理解、記憶和應用。
2.4完善臨床教學管理評價體系
評價體系可從上級、同事和學生三個層次建立,其中學生對教師評價可采取互為評價,即老師對學生進行考核,學生對老師進行評價,教師可以反省自己教學效果,學生可以認識到自己的不足。評價可分為過成性評價和階段性評價,過成性評價可貫穿于帶教過程的任何階段。并建立帶教老師的競聘及獎懲制度,對于優秀者給予物質獎勵并與晉職稱掛鉤。此外還要加強教學醫院與學校之間的聯系。學校專職教師與臨床教師定期交流、學習和互補,是培養臨床護理教師全面化、系統化的好途徑。
2.5法律教育與臨床護理教育相結合
一方面,加強帶教老師乃至全體臨床護士對《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護士條例》及一些相關法律法規的學習,以保證帶教老師在臨床工作中自覺牢固樹立依法、守法和護法的觀念。另一方面,對學生加強《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護士條例》及醫院規各章制度等內容的學習,使學生認識自己在臨床工作中的法定職責范圍。
臨床實習是護理教學的重要環節,是教與學由課堂到臨床的延續,是學生成長為一名合格護士的必經之路。一名優秀的帶教老師既是拂去病痛的白衣天使,又是“傳道、授業、解惑”的老師,這種特殊的雙重角色決定了臨床帶教老師應具有更強的事業心、更深厚的專業知識和更高境界的職業道德修養。只有這樣的臨床老師才能培養出適應二十一世紀社會需求的護理人才,從而推進我國高等護理教育與國際接軌的步伐。
參考文獻:
[1]沈寧.用整體的思想探索護理人才培養新模式[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0,(2):32-33.
[2]劉燕燕,朱大喬,周秀華.臨床護理本科師資培養模式意向調查[J].護理學雜志,2003,18(8):83-84.
[3]李文萍.關于臨床護理帶教中若干問題的分析及對策[J].衛生職業教育,2002,20(4):39-40.
[4]鄭修霞,金曉燕.臨床教師的角色功能與有效的臨床教師行為[J].中華護理教育,2004,1(2):59-60.
[5]侯曉靜,朱丹,喬莉.臨床護理教師核心能力評價指標體系的探索性研究[J].護理研究,2006,20(1):79-82.
[6]宮玉花,王艷,陸紅,等.對臨床教師有效教學行為的調查[J].中華護理雜志,2003,38(1):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