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體育教學實踐表明,要落實“健康第一”指導思想,需認真理解其思想的內涵,充分認識心理環境對學生健康教育的影響,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創設良好的心理環境,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促使學生身心全面發展,實現教育目標。
關鍵詞:體育教學 “健康第一” 心理環境創設
一、理解“健康第一”指導思想的內涵
關注人類健康是21世紀國際社會的共同主題,體育與健康結合是世界教育改革的趨勢,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最新界定的健康定義是:“健康不僅僅是沒有疾病和不虛弱,而是生理方面、心理方面和社會方面都處于一種安寧完全的狀態?!毙碌慕】道砟?,給學校體育帶來一場革命性變化,它破除只注重生理健康的傾向,樹立全新的健康教育觀,在增強學生體質的同時培養學生心理品質和社會適應能力,切實提高學生身心健康水平。新課程改革把體育課程改為體育與健康課程,從課程名稱上直接體現了學校體育與健康必須把“健康第一”作為指導思想。
體育教學是以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為基本目標的,在體育教學過程中,要關注學生的個人健康與身體發展,同時重視學生對個人特征和自我價值的理解;應該讓學生增加知識、理解力、技能和形成積極的態度來滿足自身現在和將來對健康和體育活動的需要;在學習過程中讓學生了解影響健康的因素,發展健康的自我管理技能,為自己的生活、工作、休息和娛樂等承擔越來越多的責任。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強調學生與其他人的關系,教師加以正確的引導。應該讓學生注意審視在教室、學校和廣泛的社會中,自己與他人的有效關系;思考自己如何影響他人的健康,以及他人的態度、價值觀、行為和需求又如何影響自己的健康;學習人際交往的知識和技能,為終身體育奠定基礎。要使學生掌握一兩種鍛煉身體的方法,養成科學鍛煉身體的習慣,使之終身受益。增強體質應以保持身體健康為前提,減少學生練習時的心理壓力。如在中學生中開展的“達標”活動,對于中長距離跑的測驗,我們可以用定時跑,要求學生自己控制運動強度(心率為準)進行秩序漸進的練習,使學生在生理上不會產生不良刺激反應,心理壓力又小,心肺功能又會得到很快提高,達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二、心理環境的創設有利于“健康第一”指導思想的實現
所謂心理環境是指對人的心理發揮著實際影響的整個生活環境。在體育教學中對師生的教和學的活動直接產生心理影響的那些共同的環境因素將其稱之為體育教學的心理環境。在體育教學中,同樣的客觀環境,每個學生所受到的影響也不盡相同,多大程度上能成為學生的心理環境取決于課堂環境本身作用于學生的強烈程度與學生主觀心理因素。課堂良好的心理環境是一種具有感染性的激勵人向上的心理環境,能使學生產生良好的心理體驗,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它直接影響到師生的關系,雙方信息傳遞的質量、情感上的交流以至整個教學效果。因此,在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中,就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從體育教學的特點出發,從師生間、學生間相互感染、影響、交流的互動特點中,創造課堂教學所需要的,有激勵特征的,有利于信息傳遞的良好氛圍,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狀態,創設課堂教學良好的心理環境,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體育教學實踐證明,學生學習的動機性質與強烈程度,影響學習積極性和成效。學生學習興趣直接影響他們對所學知識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學生在完成動作的練習中,只有高度的集中注意,才會有成效;學生的情緒體驗也直接影響著學習的成效和身體各方面能力的發揮,學生有滿意感、輕松感、情緒穩定、能激發他們參加學習活動的強烈動機,提高活動水平;學生在學習中頑強性、主動性、積極性、獨立性和果斷性等意志品質,是成功學習的關鍵;教師的講解和示范,學生只有通過思維活動,經過分析、綜合、深入理解后,才能迅速而準確地掌握。課堂中師生間、學生間的心理相容,情感融洽,彼此尊重,相互信任,會使師生間、學生間建立并形成多樣的相互肯定,產生成功感,進而激發練習的興趣。師生共同完成動作練習,情感融洽,心靈相通,配合默契,完成動作練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就會提高。在集體項目的練習中,彼此尊重,相互信任,便有真誠感,就能相互協作,積極參與,主動配合,協同一致,而這有利于教學任務的完成。由此可見,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創設課堂教學良好的心理環境,有目的地發展學生良好心理品質,對體育教學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說體育教學中心理環境的創設有利于“健康第一”指導思想的實現,教師應予以足夠重視。
三、心理環境創設的途徑和方法
1.教師自身心理狀態的積極表現感染學生
體育教學活動是師生集體有目的、有責任的認識與創造活動,有良好的興趣和動機,才有為實現目的而學習的自覺性和責任感。由于體育運動項目具有競爭性、難度性、危險性等特點,易使學生產生不良的心理狀態,教師應用自身的思維和想象,自身的形象,促使學生傾注極大的熱情于共同的教學活動中。教師不要擺架子,淡化自己的權威意識,用自己美好的形象、滿腔的熱誠、誠懇的態度去教育、影響學生,去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注重自己的個性和心理修養,樂觀向上,精神飽滿,不流露消極情緒,時刻以最佳的狀態出現在學生面前。教師要不斷提高業務水平,講解知識準確、流暢、生動,有啟發性;示范動作準確、干凈利落、優美、有多項運動特長,用自己的能力去影響、感染學生,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在解決技術動作難點時,不急不燥,循循善誘,保持穩定的心理狀態,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緒,對共性、個性問題能及時解決。只有教師的心理健康了,他才能創設一個健康向上的學習環境。
2.尊重、熱愛學生,建立和諧、融洽的協作關系
時蓉華教授曾指出:教學既是對師生關系的教學,同時也是對同學關系的教學;在良好的人際關系背景下,師生之間的積極關系所帶來的積極情緒、合作支持的態度和良好的情緒氣氛,都將促進教學效果的提高。體育教學活動是學生的認知過程,同時也伴隨著師生的情感過程。和諧的認知過程誘發健康的情感,成功的認知能夠激發和強化積極的情感體驗。教師要尊重學生,多與學生接觸,培養師生間的情誼,密切彼此的關系,注意發揮班集體的力量,使學生感到上課是一個相互協作、相互鼓勵、相互促進的活動。讓學生體會集體的溫暖,使學生愉快地參加學習。教師一視同仁,公平地對待每位學生,公正、客觀、準確地評價學生在完成各項練習中的表現。教師要真誠地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尤其對體育能力弱的學生,要給其創造成功的機會,使學生有良好的心理體驗。教師重視體態語的運用,建立師生心理默契和認同。
3.運用激勵手段,施予恰當、適度的環境感染
體育教學中各種教學信息載體所傳遞的信息準確,適度而有情感和美感,能起到激勵作用,使學生產生積極心理。教師做好課前準備,使場地平坦,各種線條清晰,器械表面整潔、干凈,器材重量適當,使學生一進入場地,就能感到良好的體育課的氛圍,讓學生有躍躍欲試之感。教師設計教學環節,安排教學內容、確定練習方法時,在認真設計身體負荷的同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心理負荷。教師要利用教學機智,控制教學全局,處理好課堂偶發事件,體現教學藝術,引起學生的探究反射。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把俗稱為視覺藝術的體育動作、表演深入聽覺藝術,創設良好的情景,使學生產生良好的心理狀態。利用學校、社會大環境的激勵因素,以學校傳統項目的榮譽,以全民健身、提高民族素質的社會風尚激發學生學習動機,促進課堂教學良好的心理環境的形成。
四、心理環境創設應注意的問題
1.心理環境的創設應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和諧
落實“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應明確樹立面向全體學生,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本的體育教育觀,樹立學生體育態度、習慣,使學生終身享受體育樂趣的終身體育觀,使學生生理、心理社會適應性等全面發展的發展觀。在體育教學中,必須真正確立學生身體健康發展的主體地位,面向全體學生創設適宜的體育教學心理環境,實現和諧的教學氛圍,建立師生間和諧、合作的關系,使教師對學生的“慈愛”,學生對教師的“敬愛”以及學生間的“友愛”在教學中融為一體,真正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認識的主體、發展的主體,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2.心理環境的創設應注意淡化競技體育的教學思想
心理環境的創設要淡化競技體育的教學思想,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體育教學不是讓我們把每個學生都培養成運動員,而希望使每個學生都能成為健康發展高素質的社會主義建設人才。學生接受體育教育最終目的是不斷地增強體質,提高身心健康水平,而不應刻意地去追求更快、更高、更強,如果我們一味用高度、遠度、時間等統一標準去實施教學過程和評價教學效果的話,會有為數不少的學生,即使長期堅持練習也達不到一些標準。在安排教學內容和制定考核標準時,要不同程度地淡化競技而突出健身,簡化考核內容和評分標準,避免身材高矮之差、體質強弱之差而帶來考核成績差別過大的問題。要使學生心理上接受,行動上積極,達到自我發展目標。
3.心理環境的創設應注意減緩學生心理壓力,重視情感的培養
教師要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教學氛圍,課堂不宜過多營造學生之間的比拼氛圍,不應將學生分成幾個等級,而應該倡導學生與自身比較,看自己是否比以往進步和發展了。如過分強調學生之間競爭,就只能使極少數人有成功感、勝利感,而使大部分學生有失落感、失敗感,從而使大部分學生失去在體育活動中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學生體驗到一種自己在親身參與掌握知識的情感,乃是喚起青少年特有的對知識的興趣的重要條件。教師要從學生的角度去考慮體育教學過程,學生的需要和學生的情感體驗,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喜歡體育課,從而避免以往學生不喜歡體育課而喜愛體育活動的不正常現象。實踐也證明,只有當學生不斷體驗到成功的樂趣時,才能不斷產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所以教師要吃透學生,創設良好的心理環境,讓不同水平、不同接受能力的學生都領略到成功的愉悅。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決定.中國教育報.
[2]胡哲生.對體育教學心理環境與教學效果的探討[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29).
[3]張在寧.培養學生體育社會心理環境適應能力的研究[L].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7,(5).
本文系中國教育學會科研規劃重點課題《學校心理素質養成教育研究》子課題“高職朋輩心理輔導員團體心理咨詢技能培養的策略研究”階段成果。課題編號:0908938A-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