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調查發現,當前的師范專業畢業生對當前的就業形勢有較好的把握,自我定位明確;職業選擇上體現的人生價值觀更個性,更功利,強調以個人的存在、發展為出發點;有較強的能動性及強烈的創業意識與創業愿望。
關鍵詞:師范生 就業 心理
在全國大學生就業壓力逐年嚴峻,浙江省各地教師崗位逐趨飽和的態勢下,師范生就業成了當前大學畢業生就業中相當顯著的問題,其職業取向、就業方式和擇業觀念等,在當前嚴峻的態勢下面臨著一系列變化。為了解當前師范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心理,為學校做好就業指導工作提供理論依據,筆者對浙江教育學院、杭州師范大學部分2008屆師范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心理進行了問卷調查。
一、研究方法
樣本來自浙江教育學院、杭州師范大學高年級師范本科生。共發放問卷330份,收回316 份,其中有效問卷312份,有效回收率94.5%。樣本包括男生95人,女生217 人,涉及語文、數學、物理、化學、生物、英語、計算機技術等專業。從畢業生就業認知、就業情感、就業意志(信念)、就業行為等四個維度設計問卷進行了調查。
二、結果及分析
1.對當前形勢的認識和判斷
總體比較正確。問卷調查的結果顯示,41.67%的學生認為“就業形勢相當嚴峻,求職很困難”,49.68%的學生認為“就業形勢比較嚴峻,求職比較困難”,證明師范生對當前的就業形勢已經有較正確的認識和判斷,當前學校對于就業形勢的教育及社會所傳遞的信息已得到充分的接受。53.2%的同學對當前的形勢有自己的比較較端正和正確的應對態度,對就業前景表示樂觀和有信心去應對,但也還有近一半的同學對就業前景表示比較迷茫,信心不足,甚至有4.49%的同學表示“心灰意冷,毫無信心”。
2.對于就業影響與自我定位問題
絕大部分同學認同學習成績、專業背景在就業中具有重要地位,并把專業技能排在影響就業擇業的因素中,僅次于綜合能力的第二位的地位,充分認同專業技能的對職業生涯的重要性。同時,同學們還認為綜合素質(38.77%)和專業技能(27.85%),尤其能力素質是成功就業、立足社會的關鍵。
3.對專業技能的認同問題
問卷顯示,在教育領域中與綜合院校畢業生相比,分別有56.4%的同學認為自身的競爭力有優勢,32.6%的同學認為至少有同等優勢,大部分學生只對自己在教育崗位上的就業能力有信心。在非教育性崗位與綜合院校畢業生相比,只有43.9%的同學認為有優勢或認為有同等競爭力,而56.4%的同學認為處于弱勢或毫無競爭力,競爭上信心不足。而迫于就業壓力,仍有81.4%的同學表示愿意選擇教育性質崗位以外的工作。
4.關于職業取向和人生價值觀問題
在回答“擇業價值取向”問題中,22%的同學“為使自身價值得到社會承認,為社會作貢獻”,43.3%的同學把“充分發揮自己的興趣愛好,施展個人才能”作為自己的擇業需要,28.2%的同學為了“創造良好的生存物質條件”。在崗位選擇中安全需求高,86.5%的同學愿意選擇教師、公務員等穩定性較高的職業,在工作區域選擇上,76%的同學選擇回到父母身邊的城市或杭州等熟悉的發達城市,有23.8%的人是因為風險很大而不愿意嘗試創業。擇業自主性更強,有一定的創業愿望,擇業意見聽取上78.5%的同學傾向于聽從自己或父母親人的決定,老師并不能成為擇業指導的首選。以上顯示,當前的師范畢業生放棄了奉獻至上的原則,選擇了索取作為人生的信條;放棄了責任,選擇了權利;放棄了精神標尺,選擇了物質和金錢尺度;放棄了艱苦奮斗,選擇了享樂主義;等等。
5.具有靈活的信息渠道和強烈的創業需求
57.2%學生愿意在有機會的時候嘗試創業。而來自招聘會和專業老師處的則分別為22.94%和12.35%,這一方面,說明學生就業渠道的多樣性和靈活性;另一面,也對學校和老師的指導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學校能根據當前青年學生的特點,為學生創建良好的就業信息平臺,有效開展就業工作。
三、對策和建議
1.加強師范生師德教育
教育是一個造福人類的神圣的職業,作為學校和教師,在師范生職業信念教育中,應增強他們作為人民教師的職業光榮感和使命感,培養高尚師德, 讓他們在將來不是簡單地把教師工作當作一份職業, 而是把它作為終身追求的事業, 為之而獻身的事業。真正做到陶行知先生所說的:“捧著一顆心來, 不帶半根草去。”
2.加強師范職業素質教育,夯實業務水平
做好市場調研,根據市場需求合理設置師范生專業,正確設置專業培養方案和學生培養方向,確保師范專業畢業生既有過硬的師范專業功底,又有足夠的素質參加綜合學術研究,讓師范生盡早脫離“師范性不剛,學術性不強”的尷尬境地,成為符合當前市場需求的綜合性師范專業人才。
3.應該為師范教育和師范生就業提供良好的政策支持,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當前,已有北師大等多所國家教育部屬師范生免費教育試點學校,應該是一個好的舉措。同時,保證師范生教育質量,避免盲目升格師范院校為綜合性大學而削弱師范生教育。二是從國家和社會層面應及時提供政策支持,簡歷教師末尾淘汰制,促使教師隊伍的這個“機體”的血液循環,接納有最新教育知識的年輕師范專業人才能及時進入教育崗位。三是鼓勵師范生到師資匱乏的偏遠地區工作提供政策保障。當前,師范生難找工作事實上仍是個假象,農村等偏遠地區師資匱乏,精神上倡導鼓勵師范畢業生到基層奉獻于教育事業固然重要,但要讓這些畢業生自愿扎根農村、矢志不渝地服務教育,還必須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這就是花大力氣提高教師待遇,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改善他們的生活環境,讓這個職業本身具有更多的吸引力,真正做到讓人民教師成為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
4.提高師范生綜合能力,合理引導師范畢業生多渠道就業
教師崗位競爭激烈,各單位對畢業生的要求也隨之提高,因此提高畢業生個體的綜合能力是關鍵。《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當中指出,將大力發展民辦教育和繼續教育,當前社會上民辦教育機構、教育培訓事業發展迅猛,不失為師范畢業生就業的選擇,作為師范院校應做好就業思想工作,積極引導學生到這些新生的就業崗位上就業。當然,有條件的學校也可以為有自我創業熱情的學生適當開設專門的創業培訓課程,讓部分有能力、條件、有設想的學生能在畢業后走上自主創業的道路。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大力發展教育事業,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相信示范生教育、示范生就業、教師職業發展將迎來新的春天。
參考文獻:
[1]溫家寶.在十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上所作政府工作報告(全文)[EB/OL].2007-03-05.
[2]黎婉勤.關于師范生免費教育的若干思考[J].教師教育研究,2007,(3).
[3]官晴華,徐強,王貴喜.師范生與非師范生素質現狀比較[J].商丘師范學院學報,2009,25(1):116-119.
[4]郭扶庚.師范生教育為何重歸免費時代[N].光明日報#8226;民主與團結周刊,2007-4-11.
[5]金璐.今年師范生求職遇上“暖冬”[N].都市快報,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