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臺州學院的課程建設從1995年起步,至今已有12批共169門課程通過評估驗收,已有省級精品課程12門、校級精品課程32門。隨著學校辦學規模的擴大,課程建設顯得相對滯后。為加快課程建設步伐,學校制定了校、院兩級課程建設方案。課程建設在取得一定成績的同時,也暴露出許多問題:部分青年教師認識不夠到位,課程建設抓不住重點,僅僅局限于單門課程建設重顯性課程建設、輕隱性課程建設等。要做好課程建設這一系統工程,必須加強組織領導,突出抓好師資隊伍建設,高度重視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認真做好課程建設的中期檢查和評估驗收工作。
關鍵詞:課程建設 現狀 目標 問題 措施
課程是組成教學系統的基本單元,是學生在校學習期間知識、能力、素質養成的重要載體,要實現人才培養目標,必須從課程建設做起。課程建設就其內涵來說,包括師資隊伍、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方法、教學改革與研究、實踐教學等方面的建設與改革,因而它是學校教學工作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基本建設。課程建設對深化教學改革、轉變教風學風、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具有長期性、基礎性的作用,它是實現專業培養目標的重要保證。
一、現狀
早在1995年臺州學院就制訂了《關于開展課程建設工作的意見》,正式啟動了課程建設工作。至今已有12批共169門課程通過評估驗收,其中優秀課程62門。2003年學校啟動精品課程建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至此已有“熱學”、“寫作”、“外國文學”、“計算機網絡”、“無機化學”等12門省級精品課程,“大學物理實驗”、“大學英語”、“生物化學”、“化工原理”等32門校級精品課程。
然而,我校的課程建設還需進一步加強和深化,個別二級學院課程建設工作急需跟上。在已通過評估驗收的課程中,優秀課程明顯偏少。與省內同類高校相比,我校精品課程建設進程緩慢,水平與層次偏低。
二、目標
1.重點建設學生受益面廣的公共基礎課、學科基礎課及對人才培養有重要影響的專業主要課程和特色課程。到2015年,計劃再建200門左右校、院合格及以上課程,使通過評估驗收課程總教達到500門左右(其中優秀課程達到120門)。
2.積極開展精品課程建設。為進一步貫徹落實《教育部關于啟動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精品建設工作的通知》精神,更加深入地開展課程建設工作,學校進一步深入抓好精品課程建設,計劃到2015年建設好25門左右省級精品課程,70門以上校級精品課程。凡是通過評估的省、校級精品課程,其教學資源、教學文件、試題庫、習題庫等必須上網,給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了豐富的網絡資源,真正實現教學資源共享。
三、存在的問題
1.青年教師認識不夠到位。部分青年教師對課程建設的地位、作用認識不足,沒有從人才培養的長遠目光來看待課程建設。相當一部分青年教師沒有充分認識到課程建設在教學建設與改革中的中心地位,對學校課程建設的目標缺乏準確理解,對課程建設內涵缺乏正確認識。
2.課程建設抓不住重點。很多教師積極參與課程建設的立項工作,爭取建設經費。但落實課程建設的具體工作時,則抓不住重點。有的把工作重點放在資料的堆積上,待課程建設結束后仔細反思,覺得效果很差。
3.為課程評估而建設,沒有重視對積累資料的應用。很多教師參與課程的積極性很高,花費了很多時間去搜集教學資料,認真應對課程建設評估。待課程評估驗收通過后,課程建設也就結束了。課程教學大綱停留在紙上,沒有用來指導教學工作。
4.課程建設僅僅局限于單門課程建設。我校立項在建的280多門課程,均屬單門課程建設,每個課程負責人各自為政,各自建設。同一專業的各門課程之間,不同專業的課程之間缺乏橫向聯系,把本來客觀存在的課程體系人為地加以分割,導致課程建設效果不明顯。因此,課程建設必須由單門課程建設向課程群建設發展。課程群建設可以產生單門課程所沒有的系統功能效益,有利于學科建設和專業發展,有利于深化課程教學內容的改革。
5.重顯性課程建設,輕隱性課程建設。大學課程論認為,課程由有形課程和無形課程組成,甘肅的李碩豪、楊國學認為,課程建設不僅包括外顯的如教學計劃、教學大綱、教材的制訂與編寫等,也包括內隱的如校園環境、組織制度、校園文化等建設。
四、措施
1.進一步加強對課程建設的領導。學校教學工作千頭萬緒,學科建設、專業建設、課程建設、教材建設都是影響學校工作全局、影響人才培養質量并在學校教學工作中處于重要地位的大事,學校領導在強調以學科建設為龍頭,大力加強專業建設的同時,必須把課程建設納入十分迫切的議事日程,在學校人才培養總體目標指導下,與學科建設、專業建設、教材建設一并統籌規劃。
2.突出抓好師資隊伍建設。建立一支政治素質好、業務水平高、結構合理的教學隊伍,是搞好課程建設的關鍵。一門課程的水平高低,核心問題走講授這門課程的教師水平如何。無論是學科建設、專業建設還是課程建設,歸根到底是師資隊伍建設。教師的年齡結構、職稱結構、知識結構、學歷結構是否合理,直接影響著教師隊伍的質量及其適應教育事業發展的能力。
3.高度重視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要準確定位課程建設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的地住和作用,正確處理好單門課程建設與系列課程改革的關系,教學內容要先進,及時反映學科領域的最新成果。同時,廣泛吸收先進的教學經驗,積極整合優秀教改成果,體現新時期社會、政治、經濟和科技的發展對人才培養提出的新要求。進行課程體系改革,就要對專業課程進行分化、重組和新建,打破完全按學科設置課程的模式,在教學內容、理論知識和技能實踐進行融合重組,根據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方針,新建一批新興學科和邊緣學科課程。
4.認真做好課程建設的中期檢查和評估驗收工作。嚴格按照課程建設計劃,做好中期檢查和評估驗收工作,這是搞好課程建設的重要一個環節。借鑒其他高校管理經驗,確保做到“項目建設中期有檢查、建設期滿有驗收”。
5.不斷加大課程建設經費的投入力度,保證課程建設的順利進行。課程建設需要相應配套的經費,學校應加大對教學經費的投入,經費保障是搞好課程建設的基礎條件。學校加強對這些經費的使用管理,保證做到專款專用,提高有限資金的利用率。
參考文獻:
[1]吳開亮.關于高師院校課程群建設的探討[J].江蘇高教,1999,(6).
[2]李碩豪,楊國學.論課程建設[J].教書育人,2002,(18).
[3]徐秀偉.高校課程建設與教學質量關系比較[J].教書育人,2001,(5).
[4]朱婷.國家精品課程建設實踐探索——以浙江工業大學為例[J].教育研究,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