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日益豐富,古箏事業也蓬勃發展。為了適應社會的發展與需要,很多高等師范院校都相繼開設了古箏選修課。但由于教師的缺乏、教學手段的單一、古箏演奏技巧和理論知識結合不緊密等問題,使得高師古箏選修課的教學質量不高。本文結合上述一些問題提出解決辦法。
關鍵詞:古箏教學 學習興趣 教學方法
古箏是中國最古老、民族彈撥樂器之一,從秦朝的“秦箏”發展到現在,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近年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日益豐富,學習和愛好這門器樂的人越來越多了。為了適應社會的需要與需求,很多高等師范院校音樂教育專業都開設了古箏選修課。
一、明確高師古箏教學的培養目標,努力做好一專多能
師范類高校對音樂教育專業學生的培養目標是:合格的音樂師資。要求學生具有較扎實的專業基礎理論、較強的實踐技能,能勝任中小學以及社會上的一些音樂教育的教學和研究工作。古箏作為高師的一門選修課,它的培養目標也應與之相對應。它的培養目標還是讓學生掌握基本的古箏教學原則和古箏的教學方法,從而服務于教育,服務于社會。因此,對于高師的古箏教學要有別于音樂表演專業和音樂院校的專業教學。
音樂教育專業的古箏教學,是現在高師音樂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它不像鋼琴、聲樂課那樣作為學生的必修課程進行教學,而是以選修課的方式進行。雖是選修課,但它的培養目標是與音教專業的培養目標相吻合的,就是學生在掌握必要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前提下,多學習一門樂器演奏技術以及教學方法。現在社會及用人單位在招聘教師或考核教師的時候,往往不按學生所擅長的專業進行考試,而是要學生進行除聲樂、鋼琴以外的其它樂器或是舞蹈等的考試。可見,古箏選修課教學作為高師音樂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明確培養目標,努力讓學生做好一專多能,有著何等重要的意義。
二、現階段高師古箏教學存在的問題
現階段高師的古箏選修課教學主要存在三方面的問題。首先,學生基礎差。高師古箏選修課一般是大三的時候才開設,時間為兩年。在此之前很多學生對于古箏這門樂器了解甚少,或是完全沒有基礎。也有一部分同學喜歡聽古箏演奏或是考進大學以前學過一點,但對于古箏各流派的演奏風格和特點,彈奏技巧等知識卻沒有系統、規范的學習過。還有一些學生視唱練耳還不合格,經常聽不準上滑音、下滑音、按音的音準。這就跟古箏的教學帶來一些負面的影響,如演奏的樂曲不流暢、音準不好、風格的把握不好等。其次,由于自身的音樂素養和文化修養偏弱,審美能力有一定的差異。對自己演奏的樂曲風格、特點把握不準等,使得教學上有一定的難度,這就要求學生下去多聽、多看有關這方面的資料,以加強自身的音樂文化修養,從而更好地把握樂曲風格,更好的進行作品的二度創作。再次,由于授課教師的缺乏,使得上課人數安排不合理,從而影響教學的質量。
三、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高師古箏選修課的教學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即三至五人以小組集體課的方式進行。它不像聲樂、鋼琴課教學那樣受學生的重視。因此,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中,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對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至關重要的。
首先,教師應充分利用課間的時間演奏一些古箏名曲或是講解一些關于古箏曲的一些創作背景和歷史背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其次,在對學生進行技法講解或是學生自己進行藝術處理的時候,一定要尊重學生,應主動放下架子,以平等的方式與學生進行交流與溝通。允許他們提出自己的觀點,允許并鼓勵他們把自己的生活體驗和真實感情表露出來。在對于樂曲的技法或是藝術處理有爭議的情況下,教師應耐心的指導,要有一顆寬容的心,不要隨意去否定、嘲笑和遏制。只有跟學生營造出一種平等的、自由的、和諧的課堂氛圍時,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改革教學方法,讓學生變“靜”為“動”
隨著教學體制的不斷深化,建構主義理論日益與廣大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實踐緊密結合起來,也使之成為國內外學校深化教學改革的指導思想。它的核心內容就是: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索,強調學生主動去發現和對所學知識意義的主動構建。古箏教學作為高師教學中的一門選修課,怎么運用良好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學習中來,是一個關鍵。
首先,要改變一些常規的教學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從被動接受古箏演奏的技巧、技法,轉換為主動學習與認知。我在教學中作了這樣一些嘗試,把每一組的五名同學按演奏曲目和層次進行分配。即每一組的五名同學按高、中、低進行層次搭配,而且演奏的曲目都各不相同。這樣我在進行講授的過程中,由于曲目的變化,學生在接受每首樂曲的技巧與技法時不會感覺枯燥,始終讓他們保持上課的注意力。其次,我每一個月都安排一節課堂研討課,讓學生對自己這一個月的學習情況作一個全面的總結,包括技巧、技法的總結,自己練琴的一些想法與感受。同時也包括對我這一個月我教學工作的一個評價。讓學生主動的去發現問題,總結問題,同時也在技巧、技法的教學上跟老師適時的進行溝通。我也能及時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和運用的能力。因此,只有不斷改革教學方法,學生從“靜”轉變為“動”了,高師的古箏教學才會取得成效。
總之,高師的古箏教學任重而道遠,只有明確教學目的與培養目標,從古箏教學的特點出發,尊重古箏教學的規律,不斷改革教學方法、創新教學方法,才能充分激發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才能使高師的古箏教學水平和質量得到提高,才能使學生站穩講臺,立足社會。
參考文獻:
[1]馬歡.關于高校師范專業古箏教學思路拓展問題的探討.高等教育與學術研究,2008,(6).
[2]李萌.古箏基礎教程.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01.
[3]張維.淺談高校古箏專業教學.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