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素質教育是當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和大方向。大學英語作為高等學校一門重要的公共基礎課,在素質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通過簡要闡述素質教育的內涵與必要性,對如何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做出論述。
關鍵詞:素質教育 大學英語教學 必要性 實施
語言是人類知識的載體, 語言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 語言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隨著國際交流的不斷深入,作為國際語言的英語在政治、經濟、文化、科技、教育等方面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而目前的大學英語教學,雖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仍存在許的不足。例如,教學重心仍集中在基礎知識的傳授和掌握上,忽視語言交際能力的培養,不顧客觀條件,單純追求四、六級通過率,這一切都無形中把大學英語這一培養外語能力的素質教育轉變為簡單的技能傳授,這與我們現在提倡的素質教育是背道而馳的。所以,大學英語教學一定要繼續深化改革,走出一條切實體現素質教育的新路子。
一、素質教育的內涵
國家教委主任朱開軒同志指出:“素質教育從本質上說,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質為宗旨的教育。素質教育是為實現教育方針規定的目標,著眼于受教育者群體和社會長遠發展的要求,以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以注重開發受教育者的潛能、促進受教育者德智體諸方面生動活潑地發展為基本特征的教育。也就是說,素質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而不是面向少數學生,要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而不是單純應付考試,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自我發展能力,而不是讓學生被動地、機械地接受知識。”
素質教育是在先天的生理素質的基礎上,把外在的各種教育影響內化為學生個體內在穩定的素質。素質與知識不同,素質是人學習和利用知識的基礎,知識是來促進素質的提高。素質也不等同于能力,素質是內在的潛能,它通過能力作用于外界,是形成和發揮能力的基礎。所以說,素質是決定能力的最重要的因素。因此,我們在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英語能力時, 離不開其所依賴的基礎——素質。全國新編大學英語教學大綱明確提出:“大學英語教學要培養學生具有較強的閱讀理解能力和一定的聽、說、寫、譯能力,使他們能用英語交流信息。”這正是大學英語素質教育的根本目標。
二、實施素質教育的必要性
《中國教育改革與發展》中指出:素質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質為宗旨的教育。以受教育者和社會長遠發展為要求,以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養受教育者的態度、能力,促進他們德、智、體全面發展為基本特征的教育。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是黨中央和國務院在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作出的部署,這對培養適應新世紀要求的人才和推動科技創新具有深遠意義。
當今世界綜合國力的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的競爭,而人才的基礎是教育。21世紀是日益趨向交流與合作的時代,英語作為國際交流所必需的能力,已成為對現代人最基本的素質要求。目前的大學英語,仍把分數、英語四級和六級通過率看做衡量教育成敗的最重要的標準, 衡量院校的教學水平及評判一位教師能力的準繩。在英語應試教育中,過于強調統一的標準和篩選淘汰,不可能認真地去關心不同學生的個性的發展,形成了肯定共同性否定個別性的價值傾向,忽略了在課程設置、教學形式、評價方式等各個方面,為學生個性的發展創造條件的教學理念。
三、如何在英語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
1.創新教育思想和觀念
實施素質教育最重要的是轉變觀念,教育思想觀念的轉變是實施大學英語素質教育的先導。在我國長期的大學英語教學實踐中,總是把傳授知識作為重點,把培養交際能力、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放在次要的地位,基本不談素質的培養。而實施素質教育必須堅持課內外相結合的教育觀念,積極貫徹實踐固本強基、拓寬口徑、因材施教、突出特色的教學思想。注重教學內容和方法的創新,教學體制和機制的創新。分階段實行教學和目標管理,面向全體,尊重個體。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增強對未來學習、工作和生活的適應能力和競爭能力。通過確立高水平的教改目標和學習目標,拓寬多樣化學習渠道,全面培養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和綜合文化素養。
2.注重培養學生的文化素質
大學文化素質教育是通過高等教育對文化的選擇與傳授來影響受教育者身心發展的過程,作為教育內容的文化的特征會影響受教育者得以形成的文化素質,直接影響其在社會實踐活動中的行為水平和方式。因此,在英語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讓他們多了解英國國家的人文,地理,風土人情等背景知識,為順利地進行交流奠定基礎。除此以外,大學英語教師還可以指導大學生多閱讀一些其它的英語書籍、參加英語演講會等,豐富文化素質教育的內容和形式,從多方面加強大學生的文化素質的培養。
3.有針對地實行個別化教學
隨著各高校招生規模不斷擴大,學生的質量參差不齊,給英語教學帶來了一定難度。大學英語教師應當在新生入學時進行摸底考試,分析學生聽、說、讀、寫、譯的能力,并建立學生的學習檔案,有針對性地進行個別化教學。對于語言基礎差的學生,應以傳統教學模式為主,向雙向雙維的方向發展,盡快擴大他們的視野,對于基礎好的學生則可以采取雙向雙維模式,特別是在進行語言實踐的時候, 要采用小班通過雙向雙維的教學模式,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每個學生都有參與練習的機會。
4.全面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
教師是素質教育的直接實施者。由于外語教學的特殊性,一名合格的大學英語教師不僅應具有一個普通教師和語言教師所具備的各種基本素質,還應該具備與其相關的個人品質。教與學互為環境,教師的水平高低,決定了學生學習素質的高低。教師的教育思想、教育科學和教育藝術以及自身的基礎素質,對素質教育的實施起著直接的作用。因此,在英語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最關鍵的是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包括思想道德、科學文化、教學業務及社會心理等知識的提高,使高尚的品格與淵博的知識相輔相成、相互作用。
四、結束語
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是一項艱巨而復雜的任務,也是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大學英語教學肩負著素質教育的重任,成為素質教育的重要前沿陣地。但要真正將素質教育落實到實處,就必須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觀念,正確對待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的關系,開拓學生的視野,培養良好的文化素養,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培養自學能力,建立語言學習的自信心,提升語言素質的同時,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實現素質教育。
參考文獻:
[1]Larry E Smith et al.Increasing 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in China.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
[3]蔡基剛.轉型時期的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特征和對策研究[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7,(1).
[4]劉海濱,彭敏.試論大學英語教學中的素質教育[J].沈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4).
[5]王志.關于大學英語素質教育的初步認識[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