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環境輻射監測宣主任徐政強
搶購食鹽非常荒謬,核輻射對于海水的影響,僅限于距離非常近的區域,日本核電廠泄漏的核輻射想把這么大的太平洋水搞臟都不可能。
華潤萬家超市采購 王超
超市正積極聯系政府部門調配貨源,已落實了近百噸的食鹽,可以保證市場的正常供應,超市等零售終端不會在這個時期提高鹽的銷售價格。
網友三六一度
我覺得食鹽搶購只是企業商家借機讓產品漲價的一個借口。市場經濟下,很多供應商會找各樣的借口賺取暴利。這種暴利最終還是由消費者來買單。
廣東省物價局職員 王億南
雖然許多市民投訴反映有商家和個體經營者趁機亂漲價。把食鹽賣到5元~10元/包,但當我們檢查時,卻因無法取得違法事實證據,無法維權。
上海秀山律師事務所律師 趙得名
消費者和商家的這種行為是一種自愿的買賣關系。如果不是因為產品質量等原因,商家在此次鹽潮中可以不予退貨。
河南商報評論員 李國民
回到此次“搶鹽”風波,需要反思。相關部門不但要加強生產組織和市場管理,還要嚴懲散布謠言、借機哄抬物價、囤積居奇的不法奸商,恢復公眾安全感。
經濟觀察網評論員 汪雷
這次事件也反映了恐慌多起于未知,未知則不可控。當對媒體喪失信任后,一個明顯無厘頭的謠言就可能把問題無限擴大,直至造成集體性的恐慌。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副教授 劉海龍
搶鹽危機未必是一件壞事,如果一些企業能從中抓住機會。就會因此博得公眾的好感,對自身的品牌傳播也大有裨益。
網友河邊看月
搶鹽事件折射出了一種潛在的“市場危機”,這不但需要引起政府的重視。更需要引起企業的重視。事實上,每次消費信心的恢復都需要企業和政府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