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云堅定地表示,刀是服務于理想的,“我們的心很軟,但我們的刀很快。”
2006年年11月,衛哲扔下百安居。投奔阿里巴巴。此后的衛哲春風得意,開始在多個場合表露和馬云的合作決心:七年之內不會離開互聯網行業,
四年后。阿里巴巴“欺詐門”爆發。公司兩高管引咎辭職。衛哲訣別馬云,以一個不太體面的方式了結了在阿里巴巴的職業生涯。合作
馬云比衛哲大6歲。2001年,30歲的衛哲從百安居財務總監一下子跳到CEO,成為500強中最年輕的中國總裁,名噪一時。
當年,哈佛商學院組織了一場中國企業家的組團演講活動,作為中國第一代職業經理人的代表,衛哲受到邀請作為演講嘉賓,講解中國的家居零售行業。同行的人群中。小個子馬云也在,彼時,阿里巴巴仍然處于最初的創業期。員工規模不到100人,
衛哲向來對自己的演講能力極為自信,但那一次在哈佛商學院。馬云的演講則讓衛哲震驚良久:這個小個子為什么這么敢吹牛7互聯網真有那么牛?“當時就一句話——太不靠譜了。覺得他長得像外星人。說話更像外星人。怎么可能呢?按正常邏輯,根本看不到他的這個愿景。”
這一次演講回國后,他與馬云成了好朋友。
此后的6年,是阿里巴巴神話般的6年;衛哲發現,馬云在2001年向他描述的那個夢想沒有變,并且在一步一步變得更為清晰,
這期間,馬云曾向衛哲拋出過橄欖枝,衛哲沒拒絕也沒答應,而是在暗中觀察阿里巴巴,整整達6年之久,“這符合我的風格,我職業選擇比較謹慎。每次跳槽都是如此,我去百安居前也觀察了四年。當時我在普華永道。百安居正是我的客戶。”
2006年11月份,衛哲宣布辭去百安居中國區CEO職務,擔任阿里巴巴B2,B業務部門總裁兼集團執行副總裁。
當時的阿里巴巴正處于上市前期。作為職業經理人,衛哲的人職使命顯而易見。在阿里巴巴的高管團隊中,衛哲是最為典型的空降兵,他并不屬于阿里巴巴的創業團隊,卻在B2B公司擁有非常高的股份,甚至遠遠高于阿里巴巴的一些創始人。
按照馬云當初的說法,希望衛哲來到阿里巴巴后,可以把他在傳統行業中的管理經驗帶到阿里巴巴,讓阿里巴巴成為一家真正的國際化企業。在四年多的時間里,衛哲完成了帶領B2B上市。高層換血的使命;完成了國外業務布局,并成為B2B與投資者溝通的一個友好界面。可以說基本完成了當年任命時的使命。差異
在互聯網界,馬云是典型的俠客型人物。他堅守信仰,始終沒有將公司盈利當作是第一訴求。。賺錢只是一個結果,它永遠不會成為一個目的。而我們真正的目的是創辦一家真正由中國人創辦的、讓全世界感到驕傲的、偉大的公司。這就是我的理想,也是我們這一代人的理想”、“您能用一句話概括您認為員工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嗎?我們要求今天阿里巴巴的員工誠信,要有學習能力,樂觀精神和擁抱變化的態度”等馬云語錄,在日后被商界廣為流傳。
而衛哲是典型的新商人,溫文爾雅但逐利而為。他承認,阿里巴巴幾乎顛覆了他作為一個職業經理人多年來堅持的價值觀。譬如,在阿里巴巴,股東只排第三位,前兩位是客戶和員工;譬如,“我們對利潤沒興趣,賣面粉的怎么能跟賣白粉的比”;譬如,公司開會的場所無所不在。西湖邊、屋頂上、道觀,寺廟,哪里氣場好就在哪里開會。喝茶、吃瓜子、光腳丫子、跳到桌子上跳舞都沒問題。
在阿里巴巴,衛哲還是有些與眾不同。這個頭發紋絲不亂,說話不溫不火、穿著頗具美倫風情格子襯衣的人。在自由率性的阿里巴巴總部被員工私下評為“最會穿衣服的人”。
據曾在阿里巴巴集團工作過的員工說,衛哲難以完全擺脫“局外人”的身份。盡管馬云經常強調,阿里巴巴集團的長期愿景比短期業績更為重要,但大家還是覺得衛哲更注重短期利潤。一位曾擔任阿里巴巴集團高管的人士說,阿里巴巴的創始人仍在以一種非常具有創業精神的氣質經營著企業,這種風格和衛哲以前果過的大公司非常不同。
“在做事風格上,馬云和衛哲是完全不同的兩種人。一個是典型的理想主義者。感性,激情,一個是典型的職業經理人,精明、高效。”接近衛哲的一位阿里巴巴中層人士認為,馬云和衛哲可以是很好的朋友,但無緣做長久的搭檔。
與馬云自律,仗義的管理風格截然不同,衛哲管理思想的底片是中國傳統四大名著,認為企業無法脫離在反叛中成長、在反叛中被顛覆:“《水滸傳》的精神核心就是‘造反有理’,就是顛覆。對于一個新興企業來說,循規蹈矩就意味著永遠不會分到一塊屬于你的蛋糕。在行業中形成一定規模后,一個企業肯定會面臨主要競爭對手。這時就進入第二階段——《三國演義》,很多企業的失敗在于,它們過早陷入《紅樓夢》,永遠沒有反叛精神。第四階段就是《西游記》,凡間已無事可做。企業和企業家都進入了一個取經、傳經的階段。對一個企業來說,什么時候你已經一統天下,進人海外,就進入西游記階段了。《西游記》里,又會有新的反叛。”
離辭
2月21日,衛哲宣布引咎辭職后,一位他早先在百安居時的部下寫了一篇博客:
忽然想起衛哲,是驚怪于他的兩次離職都沒能繞開欺詐二字。2006年11月衛哲從百安居中國區總裁任上離職出任阿里巴巴CEO時,百安居在中國市場正當輝煌。可是他走后,留下的一屁股官司,都是在指稱百安居以欺詐手段克扣貨款。巧合的是,如今馬云受到資本市場的壓力而被迫拋棄他,同樣的。阿里巴巴這個上市公司在他管理下陷入了欺詐的漩渦,5年過去了,衛哲的脾氣似乎一點兒也沒變。無論是管理百安居還是阿里巴巴,欺詐都與他如影隨形。
該博主還指名道姓地引用當年曾與百安居有過生意往來的客戶的話,稱衛哲從百安居一走了之后,一些曾經幫他完成業績的供貨商。陷入了絕境當時位居中國三大櫥柜品牌之列的雅迪爾,因為向百安居討要1200萬元欠款而元氣大傷,如今只能蜷縮于上海茍延殘喘;朗庭和好詩迪。都是能做到億元的櫥柜企業,被迫關門,只有堅強的韓麗宅配,還在不斷與百安居打官司討要著已經拖欠了多年的賬款。而這場官司何時了結仍然遙遙無期。
坊間分析,衛哲在阿里巴巴的四年多時間里收獲頗豐,一方面是讓自己成為一個耀眼的職業經理人,公眾認知度大大提升;另一方面。衛哲擁有4800萬股B2B上市公司的股份,并且拿著業內少有的高薪。在2009年度香港上市企業(內資)老總薪酬排行榜中,衛哲名列榜首,年薪超過了5000萬元,好事者認為,衛哲在公司幾年中的收獲。也是他這次愿意“和平退出”的基礎。
在衛哲2月21日辭職之后,馬云曾召集高管開過幾次會議,無一例外地都談到了衛哲離職事件,他堅定地表示,刀是服務于理想的,“我們的心很軟,但我們的刀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