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年極有可能是引領中國創業潮流的一個新起點:有那么多的IPO,有那么多的“戰役”,當然,還有更多默默無聞的掙扎者甚至失敗者。但是,無論經驗還是教訓,都是彌足珍貴的資源,在2010年《創業邦》年會上,我們把這些資源做了最大程度的集約和釋放,聽聽這些聲音,也許我們能夠重新發現自己。
大佬們都在想些什么?
廣東今日天使投資董事長何伯權:如何做一名天使投資人,我有幾點感受:第一,項目我聽不聽得明白。聽明白證明我對這一塊有點了解或者是比較理解,做天使投資一定要做自己熟悉的;第二,投資的項目都比較雜,但是我有一個核心的線,它必須是跟消費者直接相關的,我覺得我自己的專長是對消費者的理解;第三,劃清邊界。我是天使投資者,跟管理團隊大家的分工是怎么樣的,邊界怎么樣,這個非常重要。
他為什么這樣想 沒辦法,何總一手打造了樂百氏,轉做天使后仍然垂青消費市場,久久丫、7天連鎖、諾亞財富、九鉆網、愛康國賓,線上線下全是和消費沾邊,這就叫科班出身吧。
漢庭酒店集團執行董事長季琦:在中國做—個非常理想的、卓越的企業家,應該是一個雜交的模型,需要貫通中西。很多“海歸”回來創業,—開始都摔眼頭;中國從最底層起來的草根創業者也碰到很多問題,所以作為卓越的企業家應該貫通中西,西方的問題加上中國的創業環境,得知道中國的特色,也得懂西方的規則。
他為什么這樣想 攜程、如家、漢庭,有什么共同點?第一,客戶群要多傳統有多傳統,走南闖北,誰還不打個尖住個店;第二,后臺運營要多復雜有多復雜,沒有強大的IT系統,一切都要歸零。在季琦眼里,這就是貫通中西。諾亞財富管理公司董事會主席兼CEO汪靜波:我們以前把自己想成是一個小而美的公司,因為在歐洲也有很多百年老店可能不是很大,但是也做得很好,我們一開始是從這個角度去思考的,完全沒有想過做多大、要成長多快,就是小而美是我們的定位,后來沈南鵬投了我們,他覺得一個公司不發展就是死,就沒有辦法面對競爭,所以我們也經歷了一個戰略上的調整。
他為什么這樣想 先遇上何伯權,再結交沈南鵬,背后再有一個善于經營私募基金的老公,汪靜波女士想不“大而美”都難!
搜房網董事長莫天全:總有人問我搜房IPO的感覺如何,我說我們是熬出來的,也是等出來的,這個熬加上等,就等于我們和平發展。馮侖曾經說過偉大是熬出來的,搜房是創業界的老人,也是互聯網最早的公司之一。我們一直在熬,業務熬了11年,從1個城市現在熬到70個城市,覆蓋106個城市,熬過金融危機,還有多次的房地產調控。我對創業的理解是,該等的還是要等的,該熬的還是要熬的。
他為什么這樣想 再沒有人比莫總更適合說這番話了,想想吧,一家誕生于Web1.0時代的互聯網公司,在“Web2.0”作為一個名詞都很少被人提及的時刻完成IPO,頗有“老干部重新上崗”的味道。
安博教育集團董事長兼CEO黃勁:整個大學教育已經從精英教育發展到平民教育,帶動了新的業態和新的市場出現。安博一開始創辦就有風險投資,資本的力量讓我們快速占領了戰略要地,我們的策略很簡單,就是進入區域市場之后,整合這個市場最好的團隊。所以長期以來,安博很多時候都在做整合。回顧十年的發展,資本幫助我們更從容地進行規劃和戰略布局,實現了我們的快速發展。
他為什么這樣想 有人說看不懂安博,一個接受VC或PE投資總額超過IPO融資規模的公司,到底想干什么?其實黃勁已經說得很清楚了:進入區域市場,整合最好的團隊。所以,無論是接受風投還是實現上市,對安博來說,區別不大,關鍵是有錢去實施上述戰略。
開心網創始人兼CEO程炳皓:我們做開心的事情是靠開心的人,有很多朋友會問我開心網發展的秘訣是什么,我們的秘訣其實就是團隊。有人說你為什么不講一些你的絕招呢?其實我真的沒有什么絕招,我講的是我真切的感受,我們的發展完全是靠我們開心的團隊。在傳統的企業里,可能企業擁有多少資金,擁有多少資源,擁有多少關系,擁有多少客戶,可能這些都會比較重要,但是我覺得在互聯網行業,其他一切因素都可以看作是零,人的因素能夠決定一切。
他為什么這樣想 一個地道的門頭溝農民,也沒上過正式的大學,完全憑借自我奮斗走到今天,沒有“人定勝天”的價值觀真的很難。顯然,這多多少少影響了稗炳皓對團隊的看法,
千橡集團董事長陳一舟:在中國的TMT領域,未來的機會屬于以下四個方向:第一個是苦哈哈的事情,三座大山不愿意千的事情;第二個就是離錢遠的;第三個就是重資產公司,這個資產是指需要時間積累的資產;第四個就是把互聯網和技術作為工具的企業。同時,三個方向不是未來的創業方向:第一個是群起而上的時髦的事情,例如當年的視頻網站;第二個是投資人說好的;第三個就是無線互聯網領域,因為移動運營商的話語權過大。
他為什么這樣想 這是陳一舟版的“三不四必有”,有人說這是在放煙霧彈,迷惑對手,其實看看千橡的產品線布局就知道了——陳一舟確實在迷惑對手!
360安全衛士董事長周鴻祎:盡管中國互聯網存在過度抄襲,但抄襲是大公司的專利,小公司靠抄襲是沒有出路的,一定會淹沒在眾多的克隆者中間。因為抄襲大公司的商業模式,你一沒有錢,二沒有人,三沒有商業資源,如果你不能標新立異、與眾不同,你抄襲大公司沒有意義。傳言弄得幾個公司很害怕是作為新的創業公司,你一定要把創新變成你的文化,要忍受住抄襲的誘惑。
他為什么這樣想 都說周鴻祚好斗,其實他搞統一戰線才是一把好手……
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創始及執行合伙人沈南鵬:創業者應當有怎樣的基因?我的觀點是:對自己所做的事情非常熱愛,產品和服務得到了千萬甚至上億用戶的歡迎和支持為最重要的回報;做特別擅長的事業,可以追逐很熱的商業模式,但是要意識到自己未必是為這個商業模型做最好準備的人;要堅持,因為行業低潮以后,最后生存下來的創業者和企業家恐怕是笑到最后的人;要靠團隊。領導者或者CEo非常強的驅動力或者執行力,但是技能的互補能夠讓這個團隊更加有利。
他為什么這樣想 沈南鵬的基因太獨特了:投行出身,然后創業,繼而涉足風投,基本把上市這條產業鏈的各個環節都摸透了,他和他的伙伴能維持紅杉中國目前的高度嗎?
微軟全球資深副總裁張亞勤:一個月以前我看了一個報告,報告說美國的科技優勢漸漸在減弱,中國會成為下一個科技的領軍者。這可能是因為美國有很強的危機感,所以創業要有危機感,也要創新,更要有批判性思維。
他為什么這樣想 據說中國企業申請的專利數量最近幾年逐步上升,但同時各種“山寨”產品也是層出不窮,美國應該有危機感,中國則需要批判性思維。
清科集團創始人、CEO兼總裁倪正東:對于vc行業,2011年會是什么樣子?我看有兩個關鍵詞:—個是爆炸式的增長,二是競爭。對VC和PE來說,現在最痛苦的事情不是找不到好的項目,最痛苦的事情是我們的“美女”(項目)被兄弟搶走了。不管怎么樣,這確實是我們最大的心痛。vc經常是這樣,在一個桌上吃飯,桌上大家談笑甚歡,桌外大家都在搶生意。作為投資人,現在是我們非常痛苦的時候。
他為什么這樣想 2010年1~11月,中國企業共有416家上市,總融資額為913.36億美元,占全球總融資額的55.4%。所以,倪總說的爆炸式增長和競爭,整合到一塊就是“爆炸式的競爭”,這才有桌上談笑風生、桌下真刀真槍的場景。2011,大家能淡定一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