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的昆明,氣候宜人,綠意濃濃,繁花似錦,一派暖洋洋的氣象。昆明國際會展中心張開雙臂迎接著四面八方的游客。第九屆全國會展業職業經理人(昆明)中級研修班在這里舉辦。
古語說,“九為陽之極數,向征著圓滿”。第九屆昆明研修班開辟了諸多創新:第一次有專業的展覽協會(中國農業展覽協會)加入主辦陣容,第一次由專業的場館(昆明國際會展中心)來做協辦單位,第一次在課程設置上增添了選修課(會展英語),第一次在課程內容上增設了微觀細節的方向(農業會展)。加之,精銳的講師軍團,友好的學員團隊,第九屆昆明研修班的確成就了這個說法,盡可能地做到了這個圓滿。
開班儀式“剛柔并濟”
3月8日晚上,第九屆全國會展業職業經理人(昆明)中級研修班開班儀式舉行。昆明市投資促進局副局長張宗能,中國農業展覽協會秘書長、全國農業展覽館展業開發中心主任安曉東,中外會展雜志社總編孫永紅,昆明國際會展中心有限公司總經理浩一山、副總經理王亞妮等出席了開班儀式,并發表了重要講話。與會嘉賓一致認為此次研修班的舉辦是“天時地利人和”,隨著中國東盟自貿區的建成后,昆明會展業在“十二五”期間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研修班在昆明的舉辦,將為昆明培養會展高端人才搭建了有利的平臺。孫永紅總編代表中外會展雜志社向昆明國際會展中心浩一山總經理頒發了“中外會展戰略合作協議”的牌匾,為研修班開啟了一個良好的開始。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即便是為期3天的研修班,也同樣需要學員們的“親如一家”和“群龍有首”。學員們紛紛認真地做了“自我介紹”,有的幽默風趣,有的快言快語,有的慢條斯里,也有的熱情如火,再現了會展人的多姿多彩。卻沒有人來自告奮勇地來做“班長”,這又是會展人平實平穩的一面,畢竟初來乍到,生猛地來搶個先,多少有些“不好意思”。倒是兼職“主持人”的記者眼疾心細,迅速地在簡短的發言中,發現了“千里馬”——“很高興參加這屆研修班,希望大家能在三天以后都能記住我。”河南省農業科學技術展覽館高波的發言,平和的語調透出領導范。于是乎,高波就這樣被“點中”了班長,他也幽默地應了一句“我這是被班長”,便很勇敢地接下了這個重擔,并表示很樂意為大家服務。在接下來的“團體大合影”中,高班長立即走馬上任,組織學員們站好隊,拍好照。閃光燈下,是會展人的笑容。餐桌上,是會展人的熱情。
第九屆昆明研修班的學員組成極有規律,分別為各地農展館相關企業、昆明國際會展中心管理人員以及一些會展主辦企業和院校老師,共計26人。
豐富和忙碌的主旋律
“九班”這個措詞來自于班外人的贊譽,得到了一致的認可。自此我們將以“九班”來取代那個冗長的研修班的稱謂。3月9 11日為研修班學習時間,5位講師也皆為業內資深人士,課程可謂是豐富多采,面面俱倒。
6堂主課。有與展覽會主體相關的課程,由昆山國際會展中心總經理方佩英帶來的《場館管理的體會》、《探討會展項目的策劃》,針對國內現行的展覽環境和市場,強調展館必須以科學有效的管理體系,高效優質的服務標準,來贏得主辦的青睞和關注;另外,在自辦展會項目時需要避開同客戶的競爭,調研和考察市場為先,確定主題后步步跟進,關健點聚焦在“行業展會”本身;有與展覽會流程相關的招商招展課程,由法蘭克福展覽(上海)有限公司總經理趙慰平講解《展商和專業觀眾的邀請》,重點介紹了在專業觀眾組織上的原則、程序、步驟,并站在國際化的視野,比對了中德雙方的優劣,為學員們詮釋了展覽會的“招商招展之道;有與會議產業相關的課程,國家會議中心副總經理唐雪的課題為《大型國際會議的組織與服務》,以我國會議業的大局入題,講解了我國會議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接著從微觀的角度,細節地講解會議活動要涉及到各個環節;有會展業的宏觀課程,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縣域經濟專家委員會,新農村建設規劃中心主任李杰帶來《我國會展產業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的作用》的講座,通過“望”(站在產業結構和區域經濟的高度看會展),“聞”(概括我國會展業發展的現狀),“問”(目前會展業遭遇瓶勁,該如何解決), “切”(通過對會展產業的市場分析,指明會展業發展的趨勢和前景),讓學員對所從事的行業充滿了信心和期特;還有最后一堂課是有關“農業展會”的課題,由北京市農村工作委員會督查處、農產品流通處處長任榮講解《創意農業與會展創意的思考》,通過詳盡的材料和豐富的圖片給學員帶來了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讓大家意猶未盡的回味著“創意”二字的味道和力量。
2堂選修課。除卻白天的專業課程之外,在主辦方之一中國農業展覽協會的支持下,
“九班”還為學員們提供了增值服務,利用兩天晚上兩個小時的時間段,中國農業展覽協會的馬雪飛、孫涵兩位老師帶來兩場殷實的會展沙龍活動,讓學員們一起回顧與展覽會相關的一系列英語詞句。雖為選修課,學員們也極為認真,儼如回到上學時代的英語學生,認真地做著筆記,和老師互動,就如會展業的國際化,大家也過了一把“國際會展人”的癮。
3天的時間,從早上9點到晚上8點,似乎是對會展人的一個集中訓練營。為了不遲到一分鐘,不擔誤一分鐘,講師們搭乘最晚的航班、最早的航班趕至昆明。連課問的十分鐘也是分秒不差,只為用最珍貴的時間,給學員們最大限度地分享自己多年以來的會展經驗。學員們無不被這些資深會展人的專業與敬業折服。同樣的會展熱情,在“九班”的學員身上備顯無疑。這是會展人共有理念和熱情的傳遞。
閉幕式低碳溫暖
3天的課程認真地學完了,1個小時的考試仔細地做完了。還有“最后的晚餐”沒有進行,但學員們都靜侯著,還有“九班”的總結報告沒有出場呢?沒有這些認真的學員,就沒有這次“九班”的稱謂和此“九”的不同尋常。
“九班”也是歷屆以來最認真最平和的一個班集體。學員整體年齡偏長,資質偏深,性格偏穩。三天緊湊的課程,有時午餐完畢都顧不上休息,大家就直接進了教室,幾本《中外會展》、《中國農展》在課余時間的出現,立即引起了這些會展人的熱情,認真地研究了起來,幾位能武能文的學員熱情地開始討論。這個班亦是有組織有紀律的完整的一個班集體。身兼研修班主持人的記者被學員們熱情地稱之為“班主任”,主辦方另一成員金玲被大家稱為“輔導員”。
記者以拋磚引玉的方式,先為本屆研修班做了總結,除卻對課程和講師的總結之外,幾乎所有的學員也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有功勞的:來自河南省農業科學技術展覽館的高波書記(盡到了班長的職務,組織學員上課學習,下課聚會,并及時查收“課程評估表”的作業),最認真的:來自江蘇省農業宣傳教育中心的朱江明科長(認真聽課,并錄音錄相),最溫柔有禮的:來自成都世紀城新國際會展中心有限展覽總公司的李蓉經理(帶病來上課,遇選修課還頗帶歉意地告假);最為難的:來自寧夏農業宣傳教育展覽中心的何懷兵主任(緣于民族和信仰,吃飯時他只能是自己單獨一桌,而大家卻不能去拉攏他一起熱鬧于杯筷之間);最熱情的:來自內蒙古會展商貿公司的董小飛總經理(友好真誠地給《中外會展》雜志提出建設性的意見,開辟“會展理論”欄目),還有最專注的安曉東秘書長(作為最特殊的領導和學員,她一直和學員打成一片,并積極地享受著每一堂課的精采)——在每一個“最”的之后,都是大家的共識,因為沒等記者的冒號結束,大家已經以行動向那個名字投向了注目禮。
接下來,掛墻上的PPT出現了“九班”所有成員的笑臉,原來這是“輔導員”金玲為大家準備的“意外和溫馨”的驚喜。伴隨著柔和的背景音樂,PPT輪流播放著這些天來大家的“精彩瞬間”,一張張照片滑過,一個個學員登場,暢談九班感受。
高班長當然是第一個,特別高興地表示了不虛昆明之行,并呼吁要延續大家的情誼;重慶城市管理職業學院的王琦教授以“心”和“緣”概括了對九班的感情;重慶優創會展有限公司展覽部的陳登林經理以方言為大家做出重慶再聚的邀請;成都阿佩克思奧美品牌營銷咨詢有限公司的事業總監李未艾作為廣告人的身份,談到通過研修班再一次印證了涉足會展的決心;昆明國際會展中心展覽公司經理陳非兼具學員和協辦方的身份也對研修班的開展表示了認可。河北省農業信息中心的史建新主任、吉林省農業委員會會展服務中心的張平主任、山東省農業展覽館楊宗新主任、廣東省農業展覽館的鄧子成副科長、寧夏農業宣傳教育展覽中心的雷廣林館長、江蘇省農業宣傳教育中心的嵇召勛處長等都特別感恩地談到研修學習的巨大收獲;安曉東主任最后發言,由衷地表示每一堂課都是一種享受,對研修班的所有成員致以真誠問候,也對研修班的成功舉行表示了肯定。
活躍的開班,忙碌的上課,簡單的閉幕,豐盛的晚餐,每一個環節每一個程序,大家都在忙碌著堅持著,忙碌著享受著,忙碌著快樂著。對于我們而言,看到大家開心的笑容,只有一句會心的言語——“值了。”九班,我們的“九班”,這是一次會展人“心”的旅程和交流。三月至昆明,才有“九班”的相聚相知,才有大家“會展理念”碰撞的頭腦風暴,才有大家的“九班”之情,這是會展人之間的真誠和友愛,也將是我們會展旅程中最珍貴的財富和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