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在這全國人民《歌唱偉大勝利》的前夕,于1948年8月投考到“西北人民軍政大學”(校長:賀龍)。到校的第一課就是“勞動”。鐘師統副校長給我們講,
“勞動創造世界,勞動創造了人……”。這些馬克思主義原理使我感到格外新奇……。從此,黨培養我成為了一名黨的文藝戰士。60多年來為黨的文藝事業工作,全心全意做著添磚加瓦。
光陰荏苒,歲月如梭,轉瞬間離休已整整二十年。在歷史的長河中,二十年逝之一瞬,在人生的道路上二十年卻是兩輪“天干”。
回憶二十年,生活的充實,精神的舒暢,是有生以來的空前。我中華民族的振興,人民共和國的昌盛,國際地位的提高,人民生活的改善,政治的文明,國泰民安,客觀世界營造了一個讓思維馳騁的空間。
朋友問的聊天是:心中話自由談,想做的事,任其干;與兒女們的交談是:小時候吃頓餃子就象“過年”,現而今想吃啥有啥,想穿啥有啥,天天都像是過年。
一個人,當他來到世界時,是赤條條一絲未掛,渡過一生,當要離開世界時,就該把身影留給世界。
幼年時,爸爸常說:“娃兒呀,人活一輩子就是活個名,走到巷里不要讓人戳背脊骨;死了要死在人的腳上(跺腳,唉呀!這么好個人怎么就死了呢?)千萬不要死在人的手上(拍手稱快,該死,該死)”。這種農民的樸素人生觀牢牢地印在了我的腦海里,大半輩子的做人,奉行的就是這個哲理,在今后的有生之年仍然堅定不移。
胡錦濤總書記在西柏坡考察時給一位老同志說:
“共產黨員不能退休”。作為一名老黨員就要牢固樹立“離”而“不休”,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終生的思想。
離開崗位 參與社會
1993年,友人阿海邀我參與《中國西昌民族性學研究所》籌劃“首屆中國國際性科學學術交流會暨國際醫藥保健精品博覽會”。我熟知該會的歷史意義和國際影響,根據自身的特長積極參與和擔任有關資料的搜集和拍攝;《論文匯編》的封面設計;封二、三、四的圖片拍攝;聯系名人的題詞;起草性學研究所的“簡介”等。經過一年的籌劃,大會終于在1994年6月24日在邛海賓館如期召開。來自亞、非、拉、美、歐30余個地區和國家的醫界、性學界的專家教授和學者及廠商300余人出席了會議。會議期間我負擔了拍攝會議資料和舉辦“性文化圖片展覽”,得到了與會者贊揚。會議是成功的,正如世界性學聯合會秘書長凱利·科萊曼博士在給大會的賀詞中寫的:“我相信你們的會議對于你們所關心的人民的健康和福利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我以我能為這樣的事業服務感到幸運,感到自豪。
發揮光熱 拍編畫冊
1995年是偉大的反法西斯抗日戰爭勝利50周年,我為州級老協“紀念大會”攝影并編輯畫冊,同時在西昌南橋頭櫥窗展出,得到了老協會長郭明道及州政論領導的肯定,我要立即復制20本分送州級各位老領導。從此一發不可收拾,以后陸續為單位和個人拍攝、編輯、制作有關紀念、資料、欣賞、悼念、科普知識等多種類型的可供收藏、存檔、制版印刷及展覽的畫冊多達上百本。以后義出版有攀西明珠《會東》、《涼山風情》、《我愛邛海》、《西昌花卉》等畫冊和明信片。
服務老年 籌建(老)攝協
1996年四川省人口發展已進入老齡社會,根據涼山州老齡群體中業余攝影者的需要,本人邀請李萬清、唐美昭等七位同志發起籌建了《涼山州老攝影家協會》。現實有會員150余人,其中有婦女、彝族、傈僳族、州級領導干部及高級工程師等;每月定期聚會,舉行業務講座,出刊《月城畫廊》(南橋西未改建前的州科協櫥窗);出刊協會內刊《影友》;舉辦面向社會大型影展;會員們向傘同報刊發稿刊用數每年平均都在百幅以上,有的影友分別獲得了金獎、銀獎、銅牌獎……。
會員們都感到“老攝協”是他(她)們歡度老年的第二個家。我作了老攝協的一個細胞,群體的一員,多年來的活動使我精神面貌得到了升華。在獵攝大自然的鏡頭時,負氧離子給予我健康;在與影友的交往中體會到了誠摯,得到了愛;從協會為社會奉獻中我體會自身的價值;從影友的榮譽中我分享著幸福……。這些就是我“不老”的甘露,“年輕”的源泉,是組建老攝協的初衷,發展老攝協的宗旨,也是最終為自己找到的一個歸宿。
熱愛自然 舉辦影展
2001年于世界環境日(6月5日)由州委宣傳部、州文聯、州環保局聯合主辦,州老攝影家協會承辦《我愛大自然》個人大型影展,在州圖書館展出一周后相繼到城區大、中專、小學等十所學校展出,觀眾達18500余人次。
展出過程中得到廣大觀眾的強烈反響,在青少年學生中也引起轟動。眾多觀者題詞留感言,一位署名劉中心的觀眾用鼓勵的口氣寫道:“頃注心血,攀登藝術之巔,甚喜,甚賀!”署名:涼山衛生校紅樓105全體(師生)的題詞是:“保護自然環境,是人們的需要,謝謝你作出的貢獻!”最令人不能忘懷的是在西昌五小的一次展出,那是在一個下午4點鐘的時候,下課后近兩千多名師生像潮水般的涌向大院擺放的大鏡框前,許多人交頭接耳在驚嘆,許多人前來索取說明書和前言,到后來,更多的是拿出筆記本抄錄。站的、跪的、爬在地上的……當時還有一位低年級的小女同學跑到我面前用她稚嫩的口氣說:老爺爺!你那個“蘭天”的“蘭”字,是不是應該是這個“藍”呀?!“噢,對呀,對呀!”我急忙而感激的回答,同時心中暗暗自責:“老爺爺也有寫錯別字的時候。”
時鐘已經指向18點,該放學的時候了,可還有許多同學不肯離去……。
那天下午我突然感到我年輕了許多,我如像回到了與他(她)們同齡的時代,覺得我是他(她)們的大哥哥,怎么成了他(她)們的“老爺爺”呢?此時,突然感到肩頭上還擔著與他(她)們交友的擔子呢!
《我愛大自然》影展在我們大涼山的土地上,為環保大業搖旗吶喊,開了歷史的先河,但只是一個“拋磚引玉”。我愿大眾都來鳴鑼開道,參與其中,把“環保”作為“事業”,把“環保”當成“責任”,立即行動,從我做起,涼山的天將會更湛藍,涼山的水將會更清澈,涼山大地將會鮮花遍野,涼山人將會更加健康美麗。
把《我愛大自然》影展這塊“磚”繼續“拋”向千家萬戶,將是我終生的使命,伴我度過暮年。
春光幾何 欣度暮年
人到晚年,時光有限。保持最佳精神狀態,和具備一個健康的身體才能欣度暮年,這既是老伴和兒女們的期望,也是老年人對社會的最大奉獻。
老年人無事要自找事干,或唱歌跳舞,或電視、上網,或拉琴寫字,或攝影畫畫,或看書學習,或剪報作文……。總之,這萬花筒的世界任其選擇,任其實踐。
老年人要自找“樂趣”。“樂趣”能使“老年”變“青年”,“樂趣”能使青春常駐。要在享受“樂趣”中度過暮年。
宋人賀鑄有詩云:“不信芳春厭老人,老人幾度送余春?惜春行樂莫辭頻。”他捕寫的是古代老年人的精神面貌,生在這21世紀的老年人,人雖老,心緒依然率真,趁太平盛世的大好時光定會活得歡樂更幸福。
老年人要有好學習精神。不但要學習“生活”,也要學習書本。人常說,活到老學到老,世間萬物發展是無限的,學習就是無止境的。學而后知不足,不足才能裝進新的東西,才能與時俱進,人的精神面貌才會常新。不但要“學”,而且要“習”。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這就是說,把新學來的知識不斷地去溫習,正是一件很快樂的事!這里孔子把溫習知識也就是“學習”當做是件快樂的事,是一種精神享受,真是“不亦悅乎”。偉人孫中山先生就說過:“我一天不讀書就好像沒有吃東西一樣。”讀書和學習不是學子們的專利,它也是老年人最好的精神食糧,最好的精神滋補劑。
江澤民同志在講話中要求領導干部講“三講”的前提就是“學習”。要勤于學習,善于學習,學習不僅有利于把思想認識和行動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之上,而且有利于陶冶革命情操,提高精神境界。要堅持學習、學習、再學習的精神。
老年人要不恥于向佛門弟子學習,學習他(她)們“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做一天尼姑念一天經”的精神。佛門弟子念的是“阿彌陀佛”的經,共產黨人念的是馬克思主義的“經”。既是“經”就要天天念。每當我朗讀《“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綱要》_書時,就有一種說不出的興奮,頓時心胸豁然開朗,精神也抖擻起來……我把這種現象稱作為:“念經效應”。
老年人最可貴者莫過于永遠擁有一種信念,一種豪情,一顆依舊年輕的心。大器晚成者,自古有之,他們似一簇曇花,到晚來才怒放光華;他們似一束夜來香,到晚來才四溢芳香。大器暮年者仍豪情滿懷,紅頭花色。他們像春蠶,生命終了絲方盡;他們像蠟燭,自身燃盡光終熄;他們像頭老黃牛,自知夕陽時光短不用揚鞭自奮蹄。
宋人王令詩曰:“子規夜半猶啼血,不信青春喚不回。”只要堅守信念,胸懷豪情,暮年的青春定會喚回的。
中國共產黨90年創造了前所未有的偉大事業,我愿天下老人都能伴隨這偉大事業在歡樂與豪情中漫步九泉,留給世界的肯定是光彩的畫圖,珍貴的銘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