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本是中國陶器的制作材料之一,盛產于江蘇宜興丁蜀鎮一帶。最近幾年,隨著國內收藏市場的火爆,紫砂壺也漸漸從一個相對小眾的收藏門類成為新富階層的收藏新寵。從幾百元價位的自用市場,到幾千元價位的禮品市場,再到數萬、數十萬元甚至百萬級別的收藏市場,紫砂壺已經擁有了龐大而堅實的市場布局和群眾基礎。
紫砂業內普遍認為,即便是保守估計,在過去三年時間里,國內紫砂壺的價格漲幅已經超過了十倍,如果是頂尖大師之作或者“老壺”,漲幅更是驚人。2010年春秋的兩場拍賣會上,紫砂專場的成果更是令人乍舌。在西泠印社2010秋拍中,一把館藏級明代時大彬制圖鈕壺以1344萬元天價成交,創下國內紫砂壺拍賣的最高紀錄。各大拍賣行近九成的成交率把紫砂壺收藏推向了高潮。難道說紫砂藝術品收藏的春天真的已經來臨了嗎?
陳樹:除去投資人士,我想喜愛紫砂壺的藏友們應該都有一種“老壺情結”吧。玩過一段時間新壺的壺友會不自覺地喜歡起老件紫砂器。老件紫砂沉蘊著歲月的菁華,紫砂器皿的質感特征得到充分展示,內斂、深沉、樸實、厚重,讓人體昧一種成熟的美感,體現出紫砂的不凡價值。也正因為老件紫砂的這種獨特魅力,在紫砂收藏中被玩家視為“最愛之重”。
卦卦:2010年對紫砂壺市場而言可謂是冰火兩重天,6月才現“紫砂門”,秋拍就拍出了數把天價壺。幾住對此有何看法?
紫醉金迷:造假風波對老壺市場沒有什么影響,反而更增強了藏家的信心。因為通過媒體曝光打擊低端偽劣品,淘汰次品,從而使得整個紫砂壺收藏的市場氛圍更好。其實這兩年紫砂老壺的收藏市場一直發展得很好。2008年,上海工美秋季藝術品拍賣會就以318萬元的價格成交了一把顧景舟先生的作品。創下當時的業內天價。
從藝術層面來說,許多著名大師的作品本身就極具收藏價值,加之今年藝術品市場熱錢涌入,拍出1344萬這個價格其實并不奇怪。不少大師們的作品存世少而精,必然受到市場追捧,以后像這樣的文人壺的價值會越來越高,將來翻兩三番也是有可能的。
陳樹:綜觀目前的紫砂拍賣市場,當代大師精品依然是市場主流,其價格始終是堅挺上揚的標桿。“紫砂門”事件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新壺的投資市場,經過專業賣家和媒體的渲染,人們就把紫砂投資的目光轉向了老壺。
不少工藝大師的精品具有不可復制性,也就成就了老壺的高價,不少藏家投資老壺也就看是中了這一點。一件好的作品。它既有歷史的傳承,又有學術價值。而本身存世量就少,從根本上講,它是古董珍玩。而不是單純的一件工藝美術作品,所以價格會越來越高。
天上客:不同時代的作品有不同的特色,紫砂壺從草創的明代正德年開始到清束,時間長達四百余年,前后出現不少制壺名家。同時,隨著時代的演變,每一時代也會有明顯的時代特色。收藏這樣的作品無論是從藝術美學研究的角度還是投資理財的角度,無疑都是很理性的行為。但是我想大家還是不能忽略了藝術品本身的造型氣韻和其所承載的歷史文化價值,因為這才是一件作品存世的價值所在,“天價”不過是藝術品價值最表層的體現。如果一味追求市場的狂熱,“為追價而競價”,實則是本末倒置的。
卦卦:現階段國內收藏紫砂老壺的熱度很高,但是海外市場的反響卻很冷靜。近年來紫砂老壺“回流”頻繁,幾位又是怎樣看待這一現象的呢?
天上客:其實通過這一現象不難看出紫砂市場上的“泡沫”不少,紫砂投資市場還并未發展成熟。海外市場的冷清很大一方面是由于紫砂工藝品本身的鑒賞標準不明晰而造成的,與瓷器等傳統工藝品相比,紫砂壺興盛干明末,屬于文化階級的“玩物”,其審美和鑒賞標準不統一,認可度相對就差了。
紫砂壺的收藏熱從建國至今可謂是“起落”驚人,上世紀80年代中期。一些臺灣商人利用與大陸信息不對稱,依托強勁的經濟實力,通過香港、廣東等地的商人來宜興收集老件紫砂,第一次興起了以老件紫砂為主的紫砂經濟大潮。因收紫砂壺而發財的神話,每天都在丁山的大街小巷中上演著不同的版本,導致不少優秀的各歷史時期的紫砂精品流入臺灣。發展至上世紀80年代末期,紫砂老件高仿品大賣,導致當時紫砂市場急劇縮水。那么大家現在回昧一下當時紫砂熱銷的事件,再看看現在的紫砂投資熱,是不是有一定的相似感呢?
陳樹:縱觀目前全國的藝術品投資市場,我們會發現各類藝術品都在不同程度的升溫。除了越來越多的人對藝術品的收藏和投資認可度提升之外,也和我國目前的經濟投資環境有著很大的關系。大環境促成了投資熱,紫砂市場也不可避免,但是我們應該清楚地認識到紫砂市場的發展還沒完全成熟,藏品價格的“暴漲”恰恰體現了市場存在不少空洞。
紫醉金迷:老壺回流從某種程度上是必然的。由于歷史的原因,不少紫砂壺流傳到了國外,但紫砂壺代表的是中國的茶文化,在中西文化還未完全貫通的時候,紫砂藏品回歸本土也是很正常的。
對于市場上“紫砂泡沫”的問題,我倒覺得大家要擺正收藏投資的心態,中國經濟在不斷發展。而紫砂本身的價格和數量,以及它的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都有價格空間。精品肯定會有買家追捧和喜愛,因為它畢竟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受國家經濟形勢的影響,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紫砂市場還將持續走強。同時,市場泡沫是一個很辨證的問題,并不是說有泡沫市場就不健康,市場正是隨著泡沫的不斷形成和破滅而逐步成熟起來的。
卦卦:談了這么多紫砂老壺收藏市場的情況,最后請幾位談談紫砂老壺的收藏應該從哪些渠道入手?新進的收藏者應該注意些什么呢?
紫醉金迷:主要有兩渠道:一個是通過民間渠道,比如古玩市場、藏友交流論壇等等,會有一些傳世老壺或者是出土老壺:另一個是通過拍賣機構,從臺灣、香港等地會有一些回流老壺。
老壺的真偽判斷是比較困難的。目前老壺市場還是參差不齊,市面上贗品、仿品數量很多,而且造假手段非常高明,有一些仿品似真非真,幾乎可以以假亂真了。對壺友藏家來說,介入老壺這個不熟悉的領域很有難度,必須花非常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學習、去鉆研。
陳樹:如果從投資的角度來收藏老壺,那我還是建議藏友們多多學習紫砂的發展史,了解一定的歷史背景,有助于鑒別老件;再來就是關注各大拍賣行和知名藏家的動態,千萬不要抱著
“撿漏”的心態去購買“名壺”,要知道真正的精品是不會輕易流入市場的。
老壺中也有普品,普品光有歷史文物價值而沒有太大的增值空間,只有名品、精品老壺才具有較高的市場潛力和增值空間。對于剛剛進入紫砂圈的收藏愛好者來說,一般應從普通的壺入手。玩老壺的,就先從普通的民國壺開始,慢慢再進入一個更高的層次。多看、多比、多積累、多交朋友。總的說來,拍賣公司信譽好,客人就認可。而對一些缺乏專業知識的人,拍賣是一個很好的收藏途徑。
一個產業要想可持續地發展下去,是不能靠炒作和講故事來維持的,要有可信賴的、看得見摸得著的標準,紫砂工藝品市場也不例外。因為只有標準化才能產業化、國際化,才能讓更多的人接觸和接受紫砂。無論紫砂壺最終是否成為中華民族的“奢侈品”,面對投資我們應該擺正心態,從市場發展的角度辨證地看待和評估它的發展。關于紫砂壺鑒賞、投資的話題,“三人行”將持續關注、跟蹤、有任何想了解的話題,我們歡迎您的交流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