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意猶在的夜晚。略有些疲倦,這時,最合適不過的就是喝一泡去年的巖茶。“藏得深紅三倍價,家家賣弄隔年陳”。記得去年的初冬,在武夷山看茶,于景區最高峰的三仰峰上,俯瞰三坑兩澗等核心茶區,對沐在一片陽光下的竹窠之地印象至為深刻。竹窠的茶屬于正巖茶,因其山場獨特,滋味往往極佳。以往只知道竹窠水仙是極富有魅力的,這回得到的竹窠肉桂又更為特別。今晚,重又想品嘗一次這款有著獨特氣質與故事的竹窠肉桂。
所謂“新茶滑而無骨,舊茶濃而少芬”,一兩年的茶則正好。竹窠肉桂,它鐫著武夷茶友的厚意又飽含茶的厚味,應該最令人愜意。
這是一款火功中高的巖茶,藏到今春,火氣已退。細細聞茶的香氣,巖茶獨有的茶香與炭火味交織,香氣細密,讓人沉醉。
武夷肉桂,亦稱玉桂。是武夷巖茶的“當家”品種,其香氣滋味近似桂皮香,所以在習慣上稱“肉桂”。肉桂茶被發現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是不少巖茶玩家的最愛,其愛憎分明的性格最惹人喜歡。
用的是105g的蓋碗,蓋碗可以更好出湯,更易把握最佳的出湯時間。
礦泉水煮沸,高溫沖泡,可以更好體會茶湯本質的滋味。
溫杯燙盞。期待一場茶的相逢。茶落蓋碗,淡淡的茶香再次逸出。
回旋注水,刮沫出湯,將第一道的茶湯,注于景德鎮手工制的山水斗笠杯中,茶湯清澈橙黃。這是一場精致而從容的茶事。
茶湯略顯柔軟,卻有堅定的氣質,香氣可從鼻腔飄出,回甘甫顯。
喝過多款去年的巖茶肉桂,不知什么緣故,品種香多不太顯。而這款竹窠肉桂,辛辣味卻張揚且濃烈,更讓人喜歡的是,它有著獨特的乳香(只有上好的肉桂才會出現這種乳香)。此時聞掛杯,還帶著類似于餅干一樣的香氣。
第二道水,用時略短,輕嗅之,茶香綿厚,入口似露水一般順滑,桂皮與乳香味更顯,另有一股清涼的滋味;茶味極有穿透力,回甘極為舒服,飲后似乎不想動了。
到了第三道,清澈橙紅的茶湯,帶著果香,入口略苦,更加有一股陽光曬照的溫暖。此時巖韻更為明顯,肉桂給口腔帶來更大的沖激力,手心也開始熱起來,疲倦感開始消失。
第四道,還是沸水沖泡,此時出來的茶湯更為紅亮,茶香之余的炭火之香也令人喜歡,另有一種淡淡的粽葉之味在口內彌漫,喉韻久久不散。
第五道,用時略長,茶湯更加紅亮,除了明顯的桂皮乳香,滋味變得清爽,刺激性仍然存在,舌底泛起蜜桃一樣的香氣,兩頰生津。此時茶湯略有苦味,卻苦得踏實。才悟得原來的茶中之苦,才是茶最迷人的地方。
在這樣的靜夜,更加暗暗歡喜,因可以從容而隨性地去體味茶香;在夜里,飲這道茶,又如沐在陽光之中。
看著半舒展的葉底,想著茶不免神奇,它若藥,不似醫治更似慰藉。
憶起做茶人半夜不能眠的辛苦。
舌頭沉醉在滋味之中,生津細細出來。
第六七道的水,已經有些淡了。這。也是這道茶的缺點。在這般淡中帶苦的茶湯中,很享受地品飲著。因為,這是苦澀中的收獲。
直至第八道,淡中卻開始略甜,這是梗木的甜香。細聞蓋杯,雖然已經到了第八道,卻在杯蓋之上仍是密密的香。很多人喜歡這時候的甜,也大抵只有好的巖茶此時才有這樣的甜。
因為是在夜里,且一人獨飲,于是將每道余下的茶湯都注在另一個公道杯中。茶湯依舊紅亮透澈,細啜一口,茶湯密實而豐富。
從容地喝這樣的一道茶,想起遠方的朋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