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導引:
對于生活在當今社會中的人們來說,“競爭”是一個再熟悉不過的字眼了。在這個社會中,我們幾乎每天都生活在競爭中。作為學生,在學習上要與同學競爭;作為成年人,在工作中要跟同事競爭;同時,我們每個人又不可避免地要跟時代競爭,跟成長路上遇到的困難與挫折競爭,有時甚至要跟自己競爭。讓我們跟隨下面的幾篇文章,去感悟“競爭”的深層內(nèi)涵吧!
經(jīng)典回放
像男人一樣戰(zhàn)斗下去
□子潤
假如你把生命中的每一天都當成與世界告別的最后時刻,你會十分珍惜每一秒,留下一段故事,帶走一絲欣慰。
生于吉林省白城市的王甲,2006年從東北師范大學平面設計專業(yè)畢業(yè)后,在北京一家大型國企從事平面設計工作。2008年冬季的一天,他突然感到腿不聽使喚,雙手拿捏東西也十分吃力。輾轉(zhuǎn)幾家醫(yī)院后,他被確診為世界三大絕癥之一——漸凍人癥。他將面對肌肉逐漸萎縮,失去運動本能,最后衰竭而終的現(xiàn)實。
思考了一段時間后,王甲含笑告訴父母:“我必須像男人一樣戰(zhàn)斗下去,直到最后!”幾個月后,他已無法上班。他一點點體會全身肌肉從身體左側(cè)漸漸擴展到右側(cè)的萎縮過程,最后,僅有一根手指可以活動!他的大腦思路還很清晰,他沒有絕望,他要用一根手指在所剩不多的時間里堅持平面設計和文學寫作。
平日幾分鐘可完成的平面設計,此時卻需要幾天;平時半個小時可以寫好的文章,此時卻要半個月。這期間,王甲設計創(chuàng)作了一幅題為《乳》的作品贊美母愛和女性,畫面僅一個很小的向外擴散的紅暈,意境深遠,讓人浮想聯(lián)翩。他說:“女人為人類生命的延續(xù)作出了貢獻,女人是我們與自然之間的最后的紐帶?!?/p>
2009年4月,王甲的病情持續(xù)惡化,他已無法咀嚼飯菜,脖子無法活動,腦袋立不起來,但他依舊用一根手指實現(xiàn)著夢想。“我知道我是個病著的窮人,我試著讓靈魂富有起來……”王甲在博客上留下了這樣的句子。
王甲頑強的生命力震撼了許多網(wǎng)友。網(wǎng)友們積極鼓勵他,并組織起來為他捐款,這給了他巨大的力量。為了回報社會的關愛,也為了鼓勵生命鮮活卻委靡的青年堅強地走下去,王甲寫了一篇《像男人一樣戰(zhàn)斗下去》的博文:
“像斯巴達勇士一樣,沖破死的囹圄,站在生命之巔。男人要做大海,包容一切,對待疾苦要舉重若輕。男人要勇于沖破黑暗,哪怕幾率是零。一個男人是一座豐碑,上面刻滿了戰(zhàn)役和無數(shù)勇士的名字。
一個男人只有經(jīng)過煉獄般的折磨才會更顯其成色,百煉成鋼;一個男人要扛起肩上的責任,堅守自己的領域,不離不棄;一個男人蛻變成勇士的過程是孤獨寂寞的。
努力吧,我的朋友……”
(選自《讀者》2009年第23期)
【閱讀感悟】
文章通過真實的故事,向我們闡述了“面對生命中的挫折,要勇于抗爭”的道理。面對生命突如其來的災難,王甲沒有放棄,而是選擇了與命運作抗爭,和時間競爭;選擇了“像男人一樣戰(zhàn)斗下去”。他用頑強的毅力挑戰(zhàn)自我,同時也激勵著生命鮮活卻委靡的青年堅強地走下去。文中有很多含義深刻的句子耐人尋味,如“男人要勇于沖破黑暗,哪怕幾率是零”“一個男人只有經(jīng)過煉獄般的折磨才會更顯其成色”等。面對王甲永不放棄的信念,我們沒有理由不努力向前。
美文欣賞
聽見自己的聲音
□吳淡如
那是多年前一個熾熱的下午,我趕往演講會場,一進門,就發(fā)現(xiàn)狀況不妙。
這是由一個電視臺舉辦的演講,為了配合一出主題與女性的刻苦耐勞精神有關的連續(xù)劇上檔,該臺特地主辦了一個演講系列,作為宣傳之用。
有了一些演講經(jīng)驗,但并不算是個中老手的我開心地接受了邀約。主辦人言明:雖然沒有什么酬勞,但會在電視臺大打廣告宣傳,供觀眾索票。當時對一個作者而言,這已是一種殊榮。若非電視臺主辦,哪一場演講可以占用到昂貴的廣告時間呢?
前一天,主辦的小姐還很高興地告訴我,門票被索取一空,會場必定人山人海。
然而真實的狀況遠超乎想象,我到會場前已有一位教授級的人物在臺上演講了。原來他們把兩場演講排在一起,要聽眾連續(xù)參加長達四個小時的講座。這種做法確實高估了聽眾聽課的耐力,恐怕只有直銷集團的講座可以讓聽眾無怨無悔地支撐這么久吧。
更糟的是千余人的會場只有很少的人。主辦人也很不好意思地對我說:“我也不知道為什么會這樣,可能是天氣太熱了吧……打電話來要票的人真的很多……”
我真佩服臺上這位教授,他可以完全不管臺下反應,一個人用讓人聽得不太清楚的廣東國語一直講下去,聽眾們大多睡著了。因為有三分之二的聽眾是七十歲以上的老人家。
場面實在尷尬,我真的很想逃走,只靠奄奄一息的理智把自己拉回來。
最難熬的一瞬間,在上一位演講者下臺的時候,竟然一點掌聲也沒有。主辦人要我馬上接下去演講,我實在不忍心疲勞轟炸那些昏昏欲睡的老人家。這時,有一個聲音開始對我說話:“照原訂計劃講吧,就當它是一個考驗,如果你可以順利講完這場演講,任何一個場面都不會難倒你!”
就跟“不可能”賭一賭吧。我決定盡力,不管有沒有人聽,我的熱忱不能因為沒有掌聲而減弱。
我完成了這場最無法承受的演講后,有一位老先生走過來,以濃重的鄉(xiāng)音對我說:“小姐,我不認識你,你叫什么名字?你講得挺不錯的,本來我只是進來吹冷氣睡個午覺,沒想到聽你講故事還很有趣!”
還有位老太太走過來拉我的手:“我以為進來會看到連續(xù)劇的女主角呢,你在里面演什么角色?可不可以告訴我?”
我很感謝那個在危急時拔刀相助的“自己的聲音”。果然在此后,就沒有任何局面難得倒我,包括被我視為是“橫越兩岸最大挑戰(zhàn)”的上海復旦大學演講(我怕的是兩岸語言、風情不同,與聽眾有隔閡),和多年前那場演講比起來,難度也不到五分之一,我成功了。
聽眾冷漠,反應稀落,還要露出微笑,表現(xiàn)出水平,才是演說者最大的挑戰(zhàn)。
我一直很感謝那場沒幾個人來聽的演講。它仿佛是命運別出心裁的安排,讓我明白,原來在危急時刻,我會聽到“自己的聲音”,安撫自己,且選擇一條必須走的路。
我明白:因為我改變了態(tài)度,環(huán)境變得不再那么不舒服。當環(huán)境無法改變,就和自己玩?zhèn)€游戲,改變態(tài)度吧。
(選自《時代青年》2009年第12期)
【思考練習】
1.你怎樣理解第一段中黑體的“狀況不妙”?
2.文中反復提到“自己的聲音”,這個“自己的聲音”指代什么?
3.文中點明主題的句子是什么?請找出來。
4.結(jié)合實際,談一談本文給了你怎樣的啟示。
時文傳送
你敢學習安徒生嗎
□佚名
我買了一本《安徒生自傳》,想研究一下人家是如何到老都能保持一顆童真的心靈的。沒想到在前100頁,我讀到的卻是一個農(nóng)村孩子的成功捷徑。
一、堅決遠離自己不喜歡的生活。這個窮鞋匠的兒子從來就不認為自己應該跟工廠里那些喜歡講下流話的人屬于一類,盡管他和他們一樣窮。他的做法是逃離工廠,靠母親養(yǎng)活。當然,他很幸運,獲得了母親的支持。
二、從不重視別人的譏諷和嘲笑。從小到大,安徒生一直是別人的笑料。他朗讀詩歌的時候,被鄰居笑話;他寫作詩歌的時候,被同學笑話;他把當?shù)氐囊黄裨捀木幊伞逗5呐畠骸窌r,又被同行和媒體笑話。很顯然,安徒生注意到了這些不太善良的反饋。盡管他也痛苦過,但并未因此改變自己的行為方式。
三、主動接近站在名利巔峰的大人物。如果前面兩條是成功的必要因素的話,我覺得這一條簡直就是安徒生的撒手锏,那絕不是一般人想得到做得出的。當他從報紙上得知某位大人物的行蹤時,他會沖過去,把自己介紹給他,并準確地表達出這樣的意思:我現(xiàn)在的情況很窘迫,我很希望得到您的援助。用這種方法,他敲開過當時丹麥歌劇皇后的門,敲開過哥本哈根皇家劇院主任以及皇家歌劇院院長的門。就這樣如法炮制,在被拒絕過N次之后,他為自己謀得了一個在皇家歌劇院伴唱的差事,并在不久后獲得了一位大學校長的全額高等教育資助。
本來注定要進工廠做學徒的窮孩子,就這樣一步步向上等人邁進。
我和一位朋友探討過安徒生的撒手锏。我們都認為,要做到這一點,最難克服的是自己的尊嚴,還有想象力:第一,生活常識所帶來的無形束縛,致使我們根本想象不到可以這樣做;第二,即使意識到可以達到,但是還有一種叫做尊嚴或者臉面的東西會在耳邊大喊:這樣會不會太丟人現(xiàn)眼?
是的,對我和我的朋友來說,這種恥辱感所帶來的痛苦似乎比成功的榮耀感所帶來的歡樂更大。所以我們至今仍在研究安徒生當時的心理狀態(tài),而安徒生早已走進了歷史的圣殿。
(選自《今日》2008年第8期)
【閱讀感悟】
文章結(jié)合安徒生的人生經(jīng)歷,分條闡述了他成功的捷徑,脈絡清晰,主題鮮明。讀完此文,我們豁然明白:成功永遠屬于有準備的人。面對別人的成功,我們經(jīng)常抱怨命運的不公,抱怨上天沒有給我們提供機會。其實上帝對每一個人都是公平的,機會從來都是靠自己去創(chuàng)造去爭取的。
如果你還不是一個成功者,如果你還在等待命運的垂青,那么不妨試著像安徒生那樣,和自己競爭,超越自己,勇敢地向命運之神主動發(fā)起進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