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鵬、小鈺跟著嚴老師學習碑帖一年下來進步非常快。新的一年,他們將以嶄新的形象與你一起再深入地欣賞碑帖。
嚴老師:你們看,《靈飛經》,唐代書法家鐘紹京的代表作。《靈飛經》是一卷道教的經書,在明代晚期被發現。你們仔細看看,碑和帖哪個更精彩?
小鵬:嗯,帖比碑精彩,因為筆畫的輕重和快慢都能看得出來。看,“令、人”兩字多活潑啊。
嚴老師:是啊。啟功先生也感嘆:“任何精工的石刻,也難把墨跡中最重要的活氣顯示出來,這譬如看樂譜上排列的音符,即使是記得再細的,把主旋律外的各個裝飾音都寫上去的,也不如聽一次演奏。”
小鈺:這個比喻好!這里的“活氣”也就是“靈氣”的意思吧?
嚴老師:對!
秀美中有古趣
嚴老師:啟功先生對《靈飛經》的評價是三句話:“秀美中有古趣的風格,舒展中有團聚的結體,平易中有變化的用筆。”你們能理解嗎?
小鵬:秀美能看出來,但是古趣看不出來。
嚴老師:我們舉例來說吧。你們看這個“于”,在帖中是繁寫,右邊的寫法繼承了古人的寫法,筆畫之間又有內在的呼應,很活潑,這就是古趣。
我們再看一組字:“生邪失性”(帖中的“性”省略了一短撇),“生”和“失”筆畫粗壯,寫得緊湊;而“邪”“性”筆畫瘦勁,形體舒展,和前兩個字形成了對比,一重一輕,一收一放,有了一種節奏感,是不是也很有趣啊。
小鈺:是啊,有變化,又和諧!真好!
舒展中有團聚
小鵬:字中的主筆畫如果是橫豎撇捺,那一定是舒展的。“團聚”不知道怎么理解?
嚴老師:我們再來看一組字:“青絲六兩”這四個字,“青、六”橫畫很舒展,字形顯得很飽滿,但是中宮部分的筆畫,又緊緊地“團聚”在一起,顯得很緊湊:“青”的中宮偏上,你們看上面的三橫寫得很密;“六”的中宮就是三點構成的三角形……
小鵬:(不等嚴老師說完)我懂了,是說字形舒展,但是中宮又緊湊。是嗎?
嚴老師:(嚴老師蹺起了大拇指。)真聰明。
平易中有變化
小鈺:“平易中有變化的用筆”怎么理解呢?
嚴老師:你們看這頁中有兩個“或”,字形差不多,但還是有細微的變化的。
小鈺:(不住地點頭)是的,這樣看來,在書法作品中同樣一個字,同時出現,一定要發生變化,以避免雷同,這和我們寫文章一樣,同一個詞在一篇文章中,一般來說只能出現一次,是一個道理吧?
嚴老師:完全正確!
小鈺:看來萬事萬物內在的道理是相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