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題回放】
19.水,有時是雪,有時是露,有時是冰凌,有時是雨珠……變的是形態,不會變的是晶瑩;日子,有時是甜,有時是苦,有時是幸福,有時是酸楚……變的是感受,不會變的是真實。生活中許多變化著的人、事、物,都有不變的地方。
請以“不會變的是________”為題目,寫一篇文章。(55分)
提示與要求
(1)在橫線處填寫一個詞或短語,將題目補充完整,然后寫作。
(2)可以寫你的經歷、見聞,也可以寫你的感悟、認識。
(3)可以大膽選擇你最能駕馭的文體進行寫作。
(4)文中不要出現真實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則會被扣分。
(5)抄襲是一種不良行為,相信你不會照搬別人的文章,否則會影響你的成績。
(6)考慮到內容的充實,文章不要少于500字。
【考題透視】
中考作文大致分為四種:命題作文、半命題作文、話題作文和材料作文。仔細研讀今年的中考作文題,其實也是個“變體”,它表面上是道半命題作文,但給出的提示語言卻很豐富,又有點類似材料作文,因此這其實也代表了語文教學發展趨勢。這些變化,尤其富有詩意的材料語言,會真正讓學生愛上語文,體會到語言的獨特魅力。
相比于2009年的“師生情”,這一文題不但內容新穎,而且別致的提示材料,將幫助考生迅速插上聯想的“小翅膀”。
這個詩意化的命題最突出的特點就是既給考生預留了足夠的寫作空間,又在內容和主旨上有恰到好處的限制;既喚醒了考生的生活積累,又引導他們進行理性的思考。有哲理,還有教育意義,激發學生的辯證思維。文題的導言有效喚起了考生的生活體驗。作文命題特點讓人有話可說。命題采用半自主化的形式,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特長,自由選擇,從文體上還學生以自由。
作文命題由“文段提示+半命題+要求”三部分組成,要求考生以“不會變的是”寫一篇文章,題目大眾化,每位考生都“有話可寫”,基本上不會跑題、偏題。題目樸實無華,審題難度不大,人人都有話可說,有話可寫。考生作文中獨特的材料、特有的情感、深刻的思想、個性的語言等等都是可以吸引評卷老師眼球的閃光點。當然不管是隱形的點題,還是顯性的扣題也是不可或缺的。
不會變的是歷史,但是如果不能夠注意把作文“重心”放在“不變”上,大寫“變”,那就容易偏題。如何不能夠將題目補充成為具有個性化的題目也容易流于平淡,與人雷同。如果不能夠注意選取典型的、“唯我心中有”的材料進行細節刻畫就寫不出真情實感從而以情動人。
作文是半命題作文,既有選擇性,又有限定性。考生可根據自己的生活積累、認知水平來確定思想內容。以“不會變”為關鍵詞,作文內容貼近考生生活,學生有事可寫,有話可說,有情可抒。避免了以往作文內容過于凝重、過于成人化的傾向,寫童真,寫歡樂,寫溫暖,寫幸福,當然,也可寫莊重的內容。考生可以以小見大、小題大作。傾吐自我、傳情達意,為己所用。由于題目很容易讓考生聯想起自己的個人經歷,無論是校園生活,還是家庭生活,并且由于立意不限,作文會讓考生人人覺得有話可說,因此寫跑題幾乎不可能。
寫作指導
1、準確把握命題意圖,以最佳立意展現主旨
先有好題才有好文,一個好的作文題目,可以很快啟發學生寫出精彩的作文。平時學生的日記,亮點頻現,因為學生的日記是他心靈深處的真實寫照,寫出了學生的真情實感。而有些作文題本身干癟,當然無法啟發學生的寫作靈感,學生也只好生搬硬套,像寫“八股文”一般作文。
可以寫親情、愛、信仰、信念、愛國情懷、民族氣概、友情等。作文題范圍比較廣泛,如永遠不會變的是親情,是友情,是父母的牽掛。是大愛,是個人的夢想,是宗旨,是品質,是理想,是人生追求,是自然規律,是時間的腳步,是太陽的笑臉,是月亮的溫柔,是老師的羅嗦,是奉獻,是付出,是某種精神,是祖國的統一等。只要學生能沾點邊就行了。
2、立意觀點新穎的作文易高分
由于素材貼近學生生活,考生很容易聯想到自己家庭和校園生活,作文拉分的將是“新意”。從三個角度寫作:第一是“不會變的是親情”,通過記述自己對父母的一次誤解甚至是沖突,來表現父母對自己不變的關愛;第二是“不會變的友情”,從身邊的校園生活入手,寫自己與同窗好友共度三年的美好時光,由于即將告別初中生活,對于母校的眷戀,對于老師的不舍,自然涌上心頭;第三是“不會變的是大愛”,結合材料考生也可以聯系汶川地震、玉樹地震,描寫人們在災難面前的堅持與操守等。
根據這些入手的角度,拉開作文差距的應該在于寫作內容的新穎程度,能跳出常規圈子寫作的考生將能拿到更高的分數。
3、作文“風向標”讓學生愛上語文
中考作文題其實代表了今后語文教學的一種導向。近年來中考作文大致分為四種:命題作文、半命題作文、話題作文和材料作文。仔細研讀今年的中考作文題,其實也是個“變體”,它表面上是道半命題作文,但給出的提示語言卻很豐富,又有點類似材料作文,因此這其實也代表了語文教學發展趨勢。其富有詩意的材料語言,會真正讓學生愛上語文,體會到語言的獨特魅力。
雖然作文也要求學生寫出一定深意,但是由于初中生的認知水平畢竟有限,“辯證思想不是對初中生考查的范圍”。中考作文評分閱卷教師看的一是語言表達,二是內容主旨,考生只要語言流暢,主題鮮明,應該都會得到理想的分數。
【考場佳作】
不會變的是徽風古韻
● 安徽一考生
神秘的徽州,樸素的悠久:八角樓的牌坊在風雕雨蝕后孤獨倒下,河畔的楊柳也在春冬的交替中無言衰老。
然而,徽州的古韻永存,徽州的清麗永世,徽州的雅致亙古。在小巷之間,那跌宕有致的馬頭墻,高出尾脊,屋頂半遮半映,半藏半露,黑白相間,構成一種曲線美、旋律美,再加“一線天”的映襯,居宅的墻壁與天空的廓線,形成了“天人合一”的古典哲學的韻味,增添了層次感、韻律感和審美意蘊。
徽州的美,凝聚在馬頭墻歷史彌堅的永存,古老的青石板路,踏著晨曦的燦爛,舒展開堅硬的身軀,從小街巷口望去,令人魂牽夢縈的便是那古韻的馬頭墻。
沿著流水兩岸踏過去,拽地的長裙灑過一片清新。青磚黛瓦在朦朧之中超顯厚重,仿佛踏過歷史書寫。粉墻黛瓦,馬頭墻。無論是普通民居,還是官宅富商大院,無論是客棧,還是酒坊,都體現出村子的古樸風韻,沉浸在古文化的風韻里。
然而,歷史的痕跡偏愛的是靈動的馬頭墻的飛舞,滄桑的是馬頭墻上青蔥的苔痕,質樸的是馬頭墻那早已殘損的雕花。昂首挺立,高低起伏的馬頭墻,錯落有致,給人視覺產生一種“萬馬奔騰”動感,黑白輝映的馬頭墻,也會使人得到一種明朗素雅和層次分明的韻律美的享受。
徽商崇儒尚文,身為商賈而雅好詩文,賈而好儒,富而思學。徽商以書生之道行商,這利于長遠的商業利益,在人格上也取得了與重義的士子平等的地位。他們深知誠乃立人之本,自古“無徽不成鎮”,于是徽州之美于徽商的雅致中長存,從來徽商博學之才立成世家。
徽商崇尚文化,以商興文,不乏有滿腹經綸,博古通今之士,他們將徽商之儒演繹得淋漓盡致;有談笑儒雅之生,曉暢禮儀,將徽商之雅詮釋得完美無暇;有潑墨成書之才,吟詩即畫,揮一把折扇,唱一曲婉約,舞一尺寂寞,灑一世瀟灑。
徽州在唐詩宋詞中吟唱了多少回,在歷史畫卷中靈秀了多少次!
然而,街口的青石板碎了,卻碎不了回周的古韻;門前的流水息了,停不住回周的靈秀;華夏的景致變了,不變是的回周的美。遙遠的馬頭墻,在歌唱,唱出了徽州永存的徽風徽韻!
【亮點剖析】
從內容上看,作者通過“排比+比喻+引用”的方法,使之有形化,氣勢強烈,抒情酣暢淋漓。才華橫溢的宋詞填寫、師生之間誠摯的情感以及面對低年級同學的人生思索,無不是作者的獨特體驗,正是這點點滴滴的校園情節表現出了中學生充滿青春活力,不斷成長的豐富經歷。
從結構上看,由馬頭墻到徽商,承上啟下,以“排比+比喻”的形式列舉,上下文渾然天然。篇末水到渠成點題,深化中心感情真切、立意新穎。
從語言上看,通篇多種修辭的綜合運用,表現力強。給語言增添了鮮活的色彩。比喻、擬人的運用,形象、生動,增強了語言的表現力。顯得文采飛揚,文章搖曳多姿。充溢著詩意的韻味,營造了文章的詩情畫意之美。
特色:語言詩意 搖曳多姿詩情畫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