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與和平每時每刻都存在著,它就深藏于每個普通人的心中。一位歐洲哲人曾義正辭嚴地說過:“沒有一場戰爭,是所謂正義的戰爭。”
圣誕翩然又至,筆者對圣誕的肺腑之感是閱讀1914年戰壕中的圣誕情。圣誕居然令前線敵對的雙方,一夜間化干戈為玉帛,人性的光芒融化了冰冷的鐵絲網。
1914年圣誕前夕,一戰戰場上英軍與德軍的戰壕間距不過數百英尺,軍事對峙中間的緩沖帶稱為“人跡絕跡區”,就是這一方“咫尺天涯”,1914年的圣誕節上演了一出前無古人記錄的動人真實奇跡。當時冬季戰事陷入僵局,敵對雙方戰壕中的士兵們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皆花在搏斗于凄風苦雨的泥漿中,及觀察“看不見敵人蹤影”的敵方陣地的動靜上。“前線無戰事”下滿身冬雨泥濘的士兵們,開始對看不見的敵人產生了興趣,即那些被本國政府描繪為惡魔的“怪物”,也是大家眼下遠離家園、犧牲年輕性命誓死消滅的仇敵。
敵對雙方可憐的家伙們都是一樣被政府運來的炮灰。曠日持久的對峙中,戰壕情在雙方間開始滋生。一位叫安德魯的英軍報務員日記中記載:“也許聽上去像天方夜譚,但戰壕里的雙方敵對士兵的確變得日益‘親密起來’。在一處雙方的壕溝相距只有60碼遠的地方,每天早飯時刻,一方的士兵就會舉起一塊小木牌。一旦木牌出現,所有的槍聲都會立刻停止,這就是敵對雙方默契的神圣和平早餐時間。整個早餐過程,只要木牌豎立著,和平就會統治一切,但只要牌子一倒下,眨眼功夫,戰爭的惡魔便會卷土重來。”
無聊的對峙下,對陣的雙方會不時地向另一方大喊大叫解悶。一些戰前在英國工作過的德國兵,會詢問那些大家都很熟悉的地方或常光顧的小店。有時,粗魯的對罵會成為“戰壕情”的娛樂節目,唱歌則是另一種常見的感情交流。那個冬天,士兵們往往會一小堆、一小堆地聚集在戰壕里搞個即興音樂會,對面的德國人也一樣。寂靜之夜,當歌聲在雙方的陣地上空飄蕩,還會聽到敵人那里傳來鼓掌和“再來一個”的喝彩聲。
1914年12月7日,梵蒂岡教皇十五世提議,為了慶祝圣誕節雙方應暫時停火。德國人對此欣然接受,但英方拒絕了。盡管沒有實現圣誕停火,但圣誕前夕,一些德國士兵還是搬出了被蠟燭裝飾一新的圣誕樹,掛在戰壕的墻上,幾百棵美麗的圣誕樹照亮了德軍的戰壕。對于敵人一方的燭光,英國人過了好幾分鐘才辨認出來,起初英國人警惕地認為肯定是敵方的一計,是個戰術圈套。接著英國人聽到德國人高喊“圣誕快樂!”,整整一天,歌聲和祝福聲一次次地從德國戰壕中向英國敵人飄來。有時甚至可以清晰地聽到德國人洪亮的喊聲:“英國人,祝你們圣誕快樂!”醒過神來的英國士兵快活地用德語吼回去:“你們也一樣,德國佬。”最后,兩邊戰壕中的炮灰們干脆一起唱起了圣誕頌歌《來吧,信徒們》。然后德國人唱起了英國歌,接著英國人以德國歌曲回報。歌聲一停,掌聲雷動。
歌詠比賽后,德國敵人先向英國敵人喊道:“英國兵,你們過來看看我們吧!”英國人馬上戒心十足道:“不,還是你們過來吧。”互相邀請多次后,雙方決定在緩沖地帶的“人跡絕跡區”相會。這是怎樣的一副場景,一小群、一小群的德國兵和英國兵出現了,整個戰場上幾乎全是他們的身影,濃濃夜色里,聽見的只有歡笑聲,看見的是火柴的光亮。德國人抽著“蘇格蘭人”牌香煙,英國人則抽著日耳曼兵贈與的德國煙。雙方熱烈地攀談并交換紀念品,當語言無法溝通時就興高采烈地指手劃腳,年輕人有說有笑就像久別重逢的老友。雙方甚至訂下了停戰協議:只要對方不開槍,我方就不開槍。其實訂下停火協議的主因是要埋葬死者,許多死去的士兵尸體躺在“人跡絕跡區”已經好幾個月了。
會會這些看不見的敵人,對于戰爭中的雙方來說都是件興奮的圣誕活動,尤其是見面后發現敵人與自己原來是那么地相像,大家戰前都是農民、工人、教師、職員……大家都有妻兒老小,大家談起自己的家鄉,一起犯上思鄉病,聊起戰后的生活打算同樣是那么地計劃一致,都想與訂婚許久的家鄉美麗姑娘完婚;找份穩定的職業養家糊口,再養上一大群活蹦爛跳的頑童……雙方士兵一起欣賞家人的照片,交換香煙和紐扣之類的小禮物。最后,英國兵還和德國兵在“人跡絕跡區”踢了場足球友誼賽,敵對雙方玩得不亦樂乎,直到球撞到軍事鐵絲網上漏了氣。
愛與和平每時每刻都存在著,它就深藏于每個普通人的心中。一位歐洲哲人曾義正言辭地說:“沒有一場戰爭,是所謂正義的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