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關中地區梨莖蜂的發生規律
梨莖蜂在關中地區1年發生1代,以幼蟲在被害枝內越冬。3月中旬成蟲開始出現,后隨氣溫升高而漸增,到4月中旬即很少見。成蟲出現的早晚跟早春氣溫高低相關,當日平均氣溫在14℃,中午陽光直射,溫度在18℃以上時即出現,
成蟲在被害枝內羽化,在枝內停留2~7天后出枝。成蟲出枝時,先在幼蟲危害的截枝近基部處咬一圓形羽化孔,一般多在天氣晴朗的中午前后從羽化孔飛出。出枝后,白天非常活躍,在梨樹枝梢間飛翔,早晚及夜間不活動,停息在樹葉背面,陰雨天活動性較差,梨樹尚未抽梢時出枝的大都棲息在附近作物和果樹上,取食花蜜和露水。
成蟲出枝后,當天即可交尾產卵,產卵時刻以晴天中午前后最盛,產卵前往返于新梢嫩莖上選擇適宜場所,以產卵器將嫩莖鋸斷后再將產卵器插入斷口下方1.5~6毫米處的韌皮部和木質部之間產卵一粒,在產卵處的嫩莖表皮上不久即出現一黑色小條狀產卵痕,老梢上不產卵。
卵期大約40天,即化為幼蟲。幼蟲在嫩莖髓部蛀食,邊蛀食邊排泄糞便,食過的空隙都由糞便填塞,凡食過的嫩莖日久都便成黑褐色半截枝,脆而易斷,待嫩莖食完即向下繼續蛀食老莖,經50~60天后,在老枝內化蛹,蛹期50~60天,成蟲壽命雌6~14天,雄3~9天。
成蟲出枝期與早春氣溫和梨樹抽梢期有密切關系,凡已抽梢的梨樹品種,梢長不超過16.5厘米的,成蟲均能產卵危害,以出枝高峰期及高峰期后一天產卵危害最嚴重,以后即減輕,產卵危害期約8天左右。凡抽梢期與成蟲出枝高峰期相吻合的品種危害均重。關中西部地區酥梨受害較重,巴梨次之。另外發現,梨莖蜂在沙果上也有危害。
2 梨莖蜂對梨樹生產的危害
梨莖蜂危害時以產卵器將嫩莖鋸斷,而一邊的皮層不斷,使斷梢留在上面,產卵后成蟲再將斷口下部的葉柄也切斷,隔1~2日上部斷梢凋萎下垂,變黑枯死,遇風吹落,成為光禿斷枝,后又經幼蟲蛀食極易折斷,梨莖蜂對幼齡梨樹危害后使梨樹推遲2~3年進入結果期且初果期產量較低,這樣無形中加大了果農的投資,也挫傷了他們的生產積極性。
3 梨莖蜂的防治措施
3.1 剪除被害梢
4月中旬,成蟲產卵結束后,及時剪除被害新梢,只要在斷口下1~2厘米處剪除,并帶出果園徹底銷毀,就能將所產的卵全部消滅,對大樹應該細心徹底,不能遺漏。如果是大面積連片梨園時,一定要全部動員,不能這片剪了那片不剪,這樣就達不到減少來年蟲口密度的目的。冬季結合修剪,剪去被害枝并在3月前要處理完畢,不能剪除的被害枝,可用鐵絲戳入被害的老枝內,以殺死幼蟲和蛹。
3.2捕捉成蟲
利用成蟲的群棲性和停息在樹冠下部新梢葉背的習性,在早春梨樹新梢抽發時,于早晚或陰天捕捉成蟲并殺死。
3.3 藥劑防治
在成蟲發生高峰期噴90%敵百蟲1000倍液,或40%樂果乳劑500倍液,噴藥時間以中午前后最好,在2天內突擊噴完。連片建園的一定要統一管理,用藥時應嚴格控制,不能拖拉以免影響防治效果。
應注意,梨莖蜂成蟲危害期的早晚,與當年物侯期的早晚關系密切,在梨樹抽梢初期要勤觀察早準備,力爭把藥噴在最佳防治時期,達到理想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