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在合肥市肥東縣店鋪鎮地方品種棗園(當地稱李府棗,相傳出自李鴻章府)篩選出早熟,豐產株系。通過2年的評價篩選,確定為優良株系。2005—2009年在安徽、江蘇、浙江等地開展了區域性試驗,結果表明其具有早熟,果大,肉質酥脆、細膩、汁多,耐高溫高濕等特點。2009年12月通過了安徽省林木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定名為‘李府貢棗’。
1 品種特征特性
樹姿半開張,干性較強。根蘗苗針刺較短,嫁接苗的針刺較少,不發達,易脫落。成熟葉片為濃綠色,有光澤,呈卵狀披針形,葉尖鈍尖。葉基圓楔形,葉緣鈍齒形。
生長勢強,12年生樹株高3.5-4.8米,干徑12.5厘米,冠徑4.6米×5.8米。全樹年生長總量較大,1年生枝平均長46.8厘米,直徑0.86厘米,節間長3.65~7.43厘米。結果枝平均長16.6厘米,每花序著生花4.6朵,花量中等,單個棗吊花蕾數為27.73朵,花粉活力為1.85%,白花結實率為0.88%,大小年現象不明顯。
果實圓形,縱徑3.31厘米,橫徑2.99厘米.果形指數1.11。平均單果質量13.97克,最大18.1克。果面光滑,皮薄,完全成熟期呈赭紅色。果肉綠白色,多汁,肉質酥脆、細膩、無渣,風味甜酸。果核小,紡錘形,核內無種仁。脆熟期果實含可溶性固形物28.56%,酸0.33%,維生素C 2.90毫克/克。果實可食率97.92%。
在安徽合肥,3月下旬開始萌動,4月上旬萌芽,4月上中旬展葉.4月中旬現蕾.4月下旬始花,5月下旬盛花期,8月中旬進入成熟期,10月下旬至11月初開始落葉。
2 栽培技術要點
適宜安徽棗樹種植區栽培,適合有機質含量高,土層厚的低山丘陵和沙地。采用嫁接繁殖,淮河以北地區適宜用野生酸棗作砧木,淮河以南地區可以用銅錢樹或野生酸棗作砧木。高密植園株行距1-2米~3-5米,常規栽培株行距3-4米x4~6米。采用開心形整形,早期開張角度,極早擴冠,均衡樹勢。注重夏季修剪,開花前疏除多余棗頭,花前一周開始環剝,初花期噴施一定濃度的GA3、BA、硼肥,可有效提高坐果率。皮薄,如肥水管理不當,果實容易出現裂果現象。6月下旬應增施有機肥和鈣肥。7月中下旬應加強水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