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豫南地區肉雞規模化養殖主要有市場雞散養和“公司+農戶”飼養兩種模式。近年來在政府的支持和鼓勵下,“公司+農戶”飼養模式得到迅猛發展。針對目前肉雞規模化養殖中主要存在雞舍條件簡陋、養殖技術落后、疫病流行趨于復雜化和藥物殘留現象嚴重等問題,提出了具體的建議。
關鍵詞:肉雞;規模化養殖;調查報告
中圖分類號:S831.4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7-273X(2011)03-0010-03
肉雞生長快,飼養周期短,飼料回報高,經濟效益好,是養殖業中的“速效畜牧業”[1]。近幾年來,豫南地區各級政府高度重視畜牧業發展,突出重點,強化措施,不斷調整和優化畜禽養殖結構,堅持把肉雞養殖業作為農村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來培植,實行龍頭企業、專業化基地、中介組織、標準化生產、擔保公司整體推進,成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主導產業和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一條重要渠道。2010年,在華英農業、六和、正大集團等產業化龍頭企業的帶動下,駐馬店和信陽兩市范圍內共建成95個高標準肉雞養殖小區,成立40多個肉雞專業合作社,年出欄白羽肉雞3 500萬只,產值達7億元以上,肉雞養殖規模化程度超過90%,居河南省前列。為促進豫南地區肉雞養殖業更好更快地發展,特對豫南地區肉雞規模化養殖情況進行了調研,現將調查情況匯報如下,供參考。
1養殖模式
目前,豫南地區的肉雞飼養品種主要有AA+、羅斯308、科寶等,多采用網上平養,自動飲水、人工清糞,夏季靠機械通風配合水簾降溫,冬季取暖有燃煤爐和熱風爐(溫控式)兩種。根據毛雞銷售渠道的不同,可分為兩種飼養模式:一種是以飼養市場雞為主的散戶,還有一種是“公司+農戶”飼養模式。
1.1飼養市場雞的模式
此模式是最早的一種養殖模式,是養殖戶自行采購雞苗、飼料、獸藥,自行聯系出欄的一種操作模式,單個養殖戶飼養規模多為3 000~5 000只。該模式最大的優點是自主性比較強,缺點是作為散養戶,由于信息不對稱,導致跟風嚴重,當價格上漲,行情看好時,往往大量補欄,導致市場供給過剩,往往又以虧損結束,同時由于技術、管理以及資金的短缺,在遇到疫情時,其抵御風險能力較弱。
1.2“公司+農戶”飼養模式
這種模式是由養殖戶向養殖公司繳納一定的保證金,然后由公司統一安排發放雞苗、飼料、專人負責技術跟蹤,養殖戶飼養的雞達到公司標準由公司回收,并在規定時間內將養殖戶的利潤款付給養殖戶。這種模式降低了養殖戶的市場風險,養殖戶不用擔心銷售問題,并通過肉雞養殖專業協會的中介作用,在龍頭企業和養殖戶之間搭建橋梁,降低了雙方的生產和交易成本。該模式基本上做到了三滿意,即政府滿意,養雞能解決農民增收問題;企業滿意,肉雞社會化飼養既能緩解企業資金壓力,減少養殖環節所承擔的風險,又降低了生產成本;農戶滿意,養雞本小,利大,見效快,在正常情況下,養1只雞可獲利1~3元。因此,近年來在政府的支持和鼓勵下,“公司+農戶”飼養模式得到迅猛發展。目前,采用這種模式飼養的肉雞數量要占到肉雞出欄總數的50%以上。
2存在的主要問題
2.1雞舍條件簡陋
無論“公司+農戶”飼養模式還是小規模的散養戶,出于利益最大化的需求,往往不愿意對雞舍建筑過多投資,雞舍條件普遍很差,主要表現在:雞舍密閉性差,漏風、漏雨;墻體隔熱和保溫效果不好,耗電費能,運行成本高。夏季雞舍熱應激大,雞只采食量減少,飲水量增加,生產性能降低,經常出現熱死雞現象。冬季熱量通過屋頂散發,雞舍溫度沒有保障,僅能通過降低雞舍通風量,來維持雞舍溫度,結果雞舍內氨氣濃度超標,雞只上呼吸道黏膜受損,抗病能力下降,加上雞舍漏雨、寒冷潮濕條件使各種病菌更加活躍,增加了雞只發病幾率,致使許多雞場在冬春季節頻繁發生呼吸道疾病,造成肉雞死淘率增加,生產性能降低。
2.2養殖技術落后
市場雞散養戶大多觀念落后,多以經驗辦事,飼養肉雞防疫意識差、技術措施貫徹不力。而在“公司+農戶”生產模式中,直接從事肉雞飼養或管理工作人員普遍存在管理水平不高,不懂專業知識,缺乏疫病防治的臨床經驗等問題。而公司派出的技術人員,又因為養殖戶比較分散,終日疲于奔波,技術服務猶如蜻蜓點水,很難做到細致工作,顧點顧不了面,雞群疫病防治工作的質量難以保證,疫病時有發生,一旦發病幾乎整個村莊養殖戶或整個養殖小區無一幸免。
2.3疫病流行趨于復雜化
病毒性疫病仍然是養雞生產中最主要的威脅,其發生越來越嚴重,控制的難度越來越大。新疫病層出不窮,腎型傳支、呼腸弧病毒病、傳染性貧血、網狀內皮細胞增生癥等威脅越來越大。新城疫、雞白痢、慢性呼吸道疾病、大腸桿菌病、淋巴白血病等普遍存在,常見多發,長期危害肉雞生產。免疫抑制現象的蔓延,使很多疫病的免疫效果大打折扣。疫病發生過程中,繼發感染、并發感染、混合感染現象普遍存在,發病率、死淘率升高。
2.4藥物殘留問題不容小覷
由于不能有效地預防疫病的發生,投藥就變成了當前控制疫病的主要手段。“公司+農戶”生產模式中,許多公司為規避飼養糾紛而采取松散的技術管理方式,農戶因各自為政,藥品使用環節往往脫離公司監管,盲目用藥、不遵守停藥期規定等現象時有發生[2]。市場雞散養戶的用藥更是混亂,缺乏政府部門的有效監管。很多養雞戶處于自身利益原因,雞群發病后不按規定用藥或不按休藥期規定停藥。頻繁用藥,不合理用藥不僅導致某些細菌的耐藥性增強,可用于臨床的敏感藥物越來越少,而且還會造成肉雞產品中的獸藥殘留超標,不符合食用衛生要求,影響到人民健康,給畜產品安全帶來嚴重后果。
3豫南地區肉雞規模化發展建議
3.1改善雞舍條件,努力推動肉雞業產業升級
多年來,大家一方面抱怨我國養雞條件差,雞越來越難養,但另一方面又不斷地搞所謂的“低成本”擴張,忽視養雞場硬件條件的建設,使我國肉雞產業長期處于“低成本擴張-雞舍條件差-雞容易得病-生產性能低-產量不夠-再低成本擴張”的惡性循環。歐美發達國家養雞特別重視對雞舍建筑的一次性投資,保證雞舍的環境條件,減少飼養過程中的能量浪費,降低運行成本。無論是大型現代化雞場還是家庭農場,雞舍的密封、隔熱、保溫都做得相當好。在北歐,雞舍墻體為鍍鋅板夾8 cm保溫板墻體。屋頂暴露在外的面積大,因此,屋頂保溫甚至比墻體更重要,屋頂保溫層達11cm以上。與北京處在相同緯度的歐美地區,雞舍無供暖設備(或僅僅配備補充熱源),無降溫濕簾系統,雞舍環境條件仍然很好。規模化、標準化生產是世界養雞業發展的新潮流,要借助歐美發達國家的先進經驗,通過對現有雞舍的改造,不斷改善雞舍隔熱、保溫效果,為肉雞飼養創造良好的環境條件,避免條件(溫度、濕度)致病菌感染,保證雞群健康。在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的同時,推動豫南地區肉雞業的結構優化和總體素質提高。
3.2完善技術保證體系,幫助農戶提高抗御風險能力
目前,豫南地區肉雞50%是在“公司+農戶”的模式下生產的,在當前疫病風險增加的情況下,公司作為生產的發起人,要利用自身在技術和管理方面的雄厚實力,發揮企業對農戶的影響力、約束力和帶動力,使公司與農戶由松散合作型向緊密合作型發展,成為技術和利益共同體。公司要不斷完善診斷、免疫、治療方面的設施建設和技術水平,在技術服務、技術指導和技術保證方面發揮作用,保證合作農戶的飼養效果和飼養利益。只有服務周到,飼養效果好,產品質量才有保證。針對疫病是當前最大風險的現狀,政府要盡快啟動社會保險,配合企業、農戶的保險資金投入,共同建立疫病的保險體系,開展疫病的高風險救助,避免因發生疫病導致農戶傾家蕩產引發的社會問題。依靠公司的技術投入、基礎建設投入、抗御市場風險的投入,必定會使合作的農戶得到全面提升,使農戶與公司在提高產品質量、共同成長的過程中互利互惠。
3.3建立健全生物安全體系,確保雞群健康
豫南地區大規模肉雞飼養起步時間不長,養殖戶對生物安全認識不足或缺乏深刻理解。調查發現,許多雞場選址、布局不合理,雞場內生產區和生活區不分;凈道和臟道混用;門前消毒池,形同虛設;雞糞隨處堆放,污染飼養環境和水源;病死雞隨處亂丟,成為疾病傳播的重要途徑。生物安全體系是在大規模養殖條件下發展和完善起來的,是最有效控制傳染病的方法,其將疫病綜合防制作為一項系統工程,從時間和空間角度采取防范措施,阻斷病原體傳入途徑,最大限度地減少致病因子對雞群造成的危害[3]。主要要求的內容包括:養殖場應在貫徹隔離原則的前提下選擇雞場位置;雞場應遠離畜禽生產場所和相關設施;雞場應遠離集貿市場和交通要道;雞場應遠離大型湖泊和候鳥遷徙路線等。養殖場內需要合理劃分功能區,包括:生活區、生產區、廢棄物處理區等,這樣才能對人、雞、設備的生物安全有保證。養殖過程中制定嚴格的防疫制度,必須確保“全進全出制”,做好引種管理,嚴格控制外來人員、物品進出雞舍,保證雞場處于生物安全中;實施嚴格的空舍消毒和定期的帶雞消毒,同時做好飲水、飼料、廠區環境、雞舍入口以及使用物品的消毒,并做好消毒效果的監測,確保雞群健康。
3.4加強政府職能部門監管力度,提倡綠色養殖
首先,要加強對基層獸醫隊伍的管理。縱觀整個基層獸醫隊伍,技術水平參差不齊。有的沒有經過專門的技術培訓,臨床經驗不足,診療技術落后;有的不講職業道德,純粹以賺錢為目的,亂開藥方,亂收費,給養殖戶造成不必要的損失;有的是養殖業主憑經驗為其他的養殖戶提供獸醫服務,沒有行醫執照,沒有系統的獸醫知識,畜禽醫療事故時有發生。對此,主管部門應該把加強基層獸醫隊伍建設放在首要位置,一方面嚴把入口關,實行持證上崗,不合格的取消從業資格;另一方面加強教育,經常舉辦各種形式的學習班、進修班、講座等,提高從業人員的專業知識,增強他們遵紀守法的自覺性。其次,要加大對獸藥和飼料添加藥物的監管力度,加大對違禁獸藥的查處力度,嚴格規定和遵守獸藥的使用對象、使用期限、使用劑量和休藥期。再次,要加強對飼養戶的指導監督。指導養殖戶使用科學的免疫程序、用藥程序、消毒程序、病畜禽處理程序,科學養殖、科學用藥,確保畜禽及其產品健康安全、無殘留。此外,還要充分發揮各地畜產品安全檢測中心和獸藥殘留監測中心的作用,加大對雞肉產品的抽檢密度和抽檢頻率,嚴禁不合格產品進入市場,確保雞肉食品質量安全。
參考文獻:
[1]李東.我國肉雞產業發展趨勢[J].中國畜禽種業,2008,4(2):12-13.
[2]許傳田,張秀美. 現代規模化肉雞養殖調查報告[J].中國畜禽種業,2009(8):3-4.
[3]傅光明,陳延鋒,李文跡. 可持續肉雞產業模式探討[J].中國禽業導刊,2006,23(13):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