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S851.3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7-273X(2011)03-0035-01
在當前情況下,實施免疫是有效控制動物疫病發生和傳播的主要手段之一,然而免疫后抗體水平不高甚至導致動物發病死亡的現象常有發生。隨著國家對地縣級獸醫室的投入加大以及定期規范性的考核,目前地縣級實驗室基本上能開展如豬瘟、豬藍耳病、禽流感等重大動物疫病的抗體檢測工作。因此,養殖戶應充分利用有利條件,定期對畜禽進行抗體動態監測,及時掌握本地區內各重大動物疫病免疫狀況。本文分析了影響均勻有效抗體產生的幾個因素,供養殖戶參考。
1畜禽的健康狀況
只有健康的動物才能產生良好的免疫應答,在健康狀態下接種疫苗的動物才能獲得較高的免疫保護率。決定畜禽健康狀況的因素有:優良的品種、全價的營養、完善的飼養管理、健全的疾病防控體系。畜禽在營養缺乏、外界應激頻繁、潮濕的飼養環境以及采食發霉變質飼料等情況下進行免疫接種,會造成免疫失敗甚至引起動物發病或者死亡。如豬在感染圓環病毒后,動物機體產生免疫抑制現象,接種其他疫苗將導致免疫失敗。
2疫苗質量
目前養殖戶所使用的疫苗有國家強制免疫的免費疫苗和自購的疫苗兩種。由于國家強制免疫的疫苗是免費疫苗,這難免使養殖戶在疫苗保管和使用上不夠重視,經常誤將已經失效的疫苗用來免疫。生物制品是一種特殊商品,因此必須要有一定資質的單位方可經營。
免疫效果的好壞與疫苗的質量有著很大的關系。購買疫苗時,應仔細檢查標簽所標明的生產日期和有效期,檢查疫苗瓶身是否有裂紋,瓶內是否有異物。各種疫苗在使用前和使用過程中,必須按說明書上規定的條件保存。在國內現有的條件下,活疫苗一般在-15℃條件下保存,滅活苗在2~8℃條件下保存。疫苗在運輸過程中,應保持冷鏈運輸系統的正常工作,疫苗要由冷庫轉移進入冷藏車,或將疫苗裝入有冰塊的保溫箱內運輸。
3免疫程序的合理性
制定科學合理的免疫程序,才能使機體產生均勻有效的抗體。免疫程序的制定需要考慮以下幾個因素。
3.1免疫間隔時間
根據免疫后抗體的維持時間來決定免疫間隔時間。一般首免主要起激活免疫系統的作用,產生的抗體水平低且維持時間短,與二免的間隔時間要短一些;二免作為加強免疫,產生的抗體水平高且維持時間長,與三免的間隔時間稍長一些。
一些重大動物疫病的免疫程序要嚴格按照農業部門下發的《高致病性禽流感和口蹄疫等主要動物疫病免疫方案》實行加強免疫。在生產中各種因素影響著養殖戶免疫程序的制定。如一些商品用畜禽飼養周期短,有的僅進行1次免疫,有的雖然進行了3次免疫,但是免疫間隔時間參差不齊。過短起不到免疫記憶和免疫放大作用,過長則抗體水平過低,不能抵御病毒的侵襲。
3.2疫苗之間的相互干擾
目前養殖業的狀況是舊病未被消滅,新的疫病不斷發生。當前市面上流通的疫苗品種較多,加上一些廠商夸大疫苗作用,致使一些養殖場盲目接種疫苗,將不同種疫苗混合使用或者間隔時間過短,造成免疫失敗或者抗體水平很低起不到抵御病原的作用。如藍耳病和豬瘟疫苗同時接種,會造成其中一種抗體滴度偏低。
3.3當地疾病流行情況
針對當地流行的疾病種類決定所免疫苗的種類、時間與次數。應在了解當地疫病流行情況后,結合本養殖場近幾年的發病情況,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嚴格按照免疫程序進行接種。另外,商品畜禽的生長期較短,應根據不同動物的生長周期來確定免疫的次數和劑量。
3.4母源抗體情況
當母源抗體水平高且均勻時,推遲首免時間;當母源抗體水平低且均勻時,首免時間提前;當母源抗體水平高低不均勻時,需通過多次免疫使所有畜禽均獲得良好的免疫應答。
大部分養殖戶對首免日齡的確定都是依照一些資料來執行,很少考慮畜禽的母源抗體水平。當首免時母源抗體水平過高,接種的疫苗部分會被中和,不能刺激機體產生足夠的保護性抗體;反之母源抗體消失后才接種疫苗,將會出現免疫空白期,病原微生物有了可乘之機,導致動物發病。如豬瘟首免日期齡為豬的母源抗體降到1∶32時,首免效果才最佳。因此,可以通過檢測機體抗體水平,來確定最佳首免時間。
4免疫操作因素
免疫操作是指免疫過程中的具體步驟、動作要領以及注意事項,不同的疫苗的免疫操作方法不同。免疫過程中,正確和規范的操作方法才能保證每個動物接種等量的疫苗和最大限度的減少應激,從而保證整個動物群體產生免疫應答的統一性。
免疫人員要具備良好的專業素質和強烈的責任心,定期進行疫病防疫方面的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能力的培訓并安排考核,合格者方可參加養殖場的免疫接種工作,保證不會因人為的操作失誤而影響免疫效果。
近幾年,重大動物疫病頻繁發生,動物疫病防治工作顯得尤為重要。影響動物免疫抗體水平的因素很多,在當前基層的養殖環境下很多因素還難以克服。疫病防治工作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工作,但是只有解決以上問題,把好飼養管理和疫苗接種的關,適時監測畜禽抗體水平,及時開展補免、加免,使畜禽維持較高的抗體水平,才能從根本上達到防治疫病的目的,確保畜牧業持續穩定的發展以及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公共衛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