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對同質化競爭,龍源期刊網堅持要讓讀者用最簡單的方式找到自己想要的內容。
“哦,原來你就是那個搜文章,還要給錢的那個。”這是龍源期刊網執行總監湯楊在向對方介紹自己身份之后,最常聽到的別人定義他的一句話。目前龍源期刊網收錄的正版雜志文章已經超過1000萬篇,在過去的10年間,很多人都曾無意之中到達過龍源期刊網。
作為國內數字期刊“老字號”平臺,龍源期刊網(以下簡稱龍源)自1998年起就進入數字化期刊領域,從一開始的互聯網、圖書館數字期刊服務、雜志手機報到最新的iPad客戶端,龍源的發展歷程就是中國期刊數字化市場的變化和發展史。
“最初的6年時間,龍源將所有的投資和精力都放在技術研發和版權簽約上,除了海外業務外幾乎沒做任何業務。而那段時期國內的數字化環境也不是很理想,網民一共才幾千萬,也沒有在線支付平臺。媒體和期刊對于數字化也都處于謹慎的觀望狀態。”回憶起早早進入數字化領域的龍源,湯楊不無感慨。
十年磨一劍,隨著數字出版態勢的日漸明朗,龍源最初的堅持終于有了結果。其從一開始就倡導的付費模式已經被400余萬用戶所接受,與之合作的期刊社數量也達到了2700多家,且平均續約次數達到5次以上。
“雖然相比占營收總額60%的數字期刊圖書館(B2B)業務,僅占25%比重的互聯網期刊(B2C)業務仍顯薄弱,但是每年新增網站用戶達5000萬人,并以月均10%的速度快速增長。”湯楊表示,這對于龍源來說,不失為一個良好的開始。
讓讀者更容易找到自己想要的
“數字出版不僅僅是數字出版技術,還包括數字內容的運營和營銷,它不僅要為版權方帶來收益,同時也要為消費者帶來全新的產品和體驗。”對于什么是數字出版,湯楊有著獨到的見解。也正是因為如此,他認為細節才是決定數字出版成敗的關鍵,說白了,就是如何在海量的期刊中讓讀者迅速找到自己的“那盤菜”,并享受到獨特的閱讀體驗。
龍源為此建立了與淘寶網類似的用戶行為數據庫,并將用戶行為數據與內容關鍵點相關聯,以更精準的算法為用戶提供更精確、更個性化的服務。
比如,一位經常在龍源期刊網點擊財經類雜志的用戶,會在每次進入龍源網站時看到龍源對所有財經類雜志按照內容優劣進行的排序;又或者按照用戶喜好,按欄目方式,對同一雜志不同期別的同一欄目全部呈現或對不同雜志的類同欄目的所有文章全部呈現。
這種用戶行為數據庫和內容關鍵點的結合,讓用戶獲得超越翻閱式閱讀的愉快體驗,能夠在海量內容下,迅速找到自己想看、適合自己的內容,簡單地說,就是讓用戶更容易找到自己想看的內容。
除此之外,龍源還不斷在閱讀細節上做文章。比如可以瞬間打開雜志而無需等待讀秒,比起一些平臺的應用在打開已下載雜志時還需要等待10秒左右,龍源利用更先進技術實現的頁面瞬間打開明顯讓讀者感覺更愉悅;在雜志目錄上可以看到與文字內容相匹配的圖片,比起只有干巴巴的文字的目錄來講,圖文相配,更符合雜志讀者首先關注圖片的閱讀習慣;對同一刊社不同雜志的打包展示以及同一雜志所有期刊的共同呈現,既避免了讀者每次翻閱都要一個一個查找的麻煩,又讓每一本雜志都獲得了更多被選擇、被點擊的機會。
目前,類似龍源的第三方數字內容平臺在國內鱗次櫛比,其中不乏實力相當的強勁對手,并且平臺之間正在進行的嘗試也是如此類似,湯楊卻并不擔心這種同質化平臺與之的正面交鋒。
在許多平臺紛紛已經開通國內市場iPad等電子閱讀器平臺的情況下,龍源針對iPad平臺開發的客戶端,還在蘋果最后的審核過程中,腳步顯得有些遲緩。湯楊卻胸有成竹。在湯楊看來,iPad客戶端是否第一個推出無關緊要,一些看上去微不足道的細節決定著產品是否能夠得到消費者的認可而這才是決定成敗的關鍵。
一位業內資深人士認為,將主要精力投放在互聯網平臺的開發和應用上的龍源,用戶更為大眾和普遍,所覆蓋的受眾范圍則更廣。而國內數字出版仍處于起步階段,可發展空間十分充裕。
收入規模才是王道
盡管龍源的數字期刊業務每年都在逐步增長,但是湯楊仍有不少憂慮。這種憂慮來自于龍源目前所面臨的最大挑戰:如何讓數字化期刊成為雜志社眼中的好收入來源。而這個所謂的“好”,對雜志社來講至少相當于華南或者華北一個區的發行收入,即雜志的數字發行總量能夠達到一個比較大的規模。
湯楊認為,數字期刊業務要達到較大規模受到“技術、產品、推廣以及刊社的配合程度等多方面綜合因素的制約”。而在這些因素中,最主要的還是刊社有沒有足夠的信心去支持數字出版,對平臺的合作是不是很認真很重視。
一些刊社往往不是非常看重數字期刊的作用,所以會出現與數字發行方配合度不高,不能保證第一時間更新資料上傳數據的現象。而一旦失去內容支撐,數字期刊平臺的運營則會瞬間陷入困境。
還有一些刊社,有足夠的實力自起爐灶,往往選擇自行管理數字期刊業務。從這個層面來講,第三方數字運營平臺是否是刊社數字出版的最佳途徑,猶未可知。
湯楊認為,未來幾年能做到一定規模的數字運營平臺與大型刊社之間會類似于沃爾瑪和耐克的關系。耐克可以選擇在沃爾瑪內開設專柜,也可以選擇自立門戶,即便雙管齊下也是有百利而無一害。
不管前景是否如人們猜測的那樣未明,湯楊還是一直堅持做好眼前的事情:“現在的問題是技術公司不懂內容,內容公司不懂技術,我們就是要致力于做一家懂內容的技術公司和營銷公司。”
湯楊表示,多年的數字出版經驗讓龍源為風投所看好,目前龍源的首輪融資已經完成,金額達數千萬元人民幣。
接下來的一年,湯楊將會以融資中的80%用來做好龍源的品牌推廣和營銷工作,20%進行團隊人才建設。“先把自己做成沃爾瑪的規模和級別,才對耐克有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