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您對本刊的報道發表見解,對觀點糾錯,對您希望看到的內容提出建議,請在《數字商業時代》微博http://t.sina.com.cn/digitimes上給我們建言獻策。
Cnadac(來自北京市):
作為北京的開車一族,多年前是騎車的。當年在北京騎車,除了冬天的嚴寒、夏天的酷暑以及骯臟的空氣把騎車人弄得頭發、領口、袖口很臟以外,還算愜意。為了響應低碳生活的號召,偶爾又騎了幾次自行車,發現北京已經完全不再適合騎車了。原來的三塊板式的的道路,有專門的自行車專用道,現在這些專用道被一分為二,靠里的部分變成了行駛汽車的輔路,靠外的部分才是自行車專用道,而這樣的專用道停滿了汽車,自行車只能在輔路和汽車搶道行駛。新修的立交橋不再有自行車專用道,也不再允許自行車走立交橋,要過去,只能推車走距離不近的過街天橋。
RE:北京治堵,先給自行車找條路吧。
匿名(來自日本):
如今的全球氣候變化,對動植物生態環境造成的影響必然存在。個人覺得極端天氣現象的頻頻發生,帶來的不僅僅是表面上的一些洪水干旱,也帶來了一種趨勢,為適應這樣的變化,生態進行的自我調整,對于人類這種生命形式也可以算是最終審判吧!
RE:人類不是消亡,就是要變成外星人哈。
xfdzhang (來自北京市):
復星集團的戰略讓人驚嘆,先國內上市,后香港上市,然后資產國際化布局,同時在國內又以積極響應政府各項政策,通過股東國際化、資產配置國際化來抵御經濟的、政治的風險,聰明,牛,不一般。
RE:不是一班(般),是二班,呵呵。
arnoldyu (來自上海市):
雖說好酒是喝一瓶少一瓶,但是否值這個價,還是值得商榷。最后只看到的是炫富的表象,日本人當初買下代表美國精神的洛克菲洛大廈時,覺得自己國家的財富可匹敵美國,但后來還是被整成個“被偷去的十年”。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雖然中國現在的新富階層資產是在迅速積累中,但如何運用好這些財富,用于更有意義于社會發展的事上,這才是利國利民的大事。
RE:這些事情不是三兩下就能解決得了,大家多碰撞才有思路。我們在譴責和憤慨的同時,如果能身體力行,或許我們的社會才能夠不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