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瞭望塔》
作者:王小峰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年8月
定價:28元
2010年,王小峰在博客里發表了他正在寫的一部小說。這可是稀罕事。王小峰到《三聯生活周刊》當記者前曾是著名樂評人。20世紀90年代初,王小峰給上海的《音像世界》雜志寫“對話搖滾樂”專欄,這個專欄在那時候相當于洪水猛獸,沖撞得憤青們一愣一愣的,王小峰因此小有名氣,很多初出茅廬的小年輕都把他當神一樣。后來他又成了知名網絡人士,以“按摩乳”和“不許聯想”的名號馳騁江湖,動靜搞得挺大,連美國《時代周刊》都撲上來采訪他。但他一直以雜文名世,偶爾拍個DV電影,面兒鋪得并不大。小說這種形式,從沒見他碰過。可越是這樣,越勾人想像。我想,以王小峰的獨特視角和文筆,寫起小說來一定也會與眾不同。
在北京東城一個七拐八拐的小胡同里,有一家很不起眼的餐廳。就著餐廳的特色菜,我聽王小峰講起了這本書里的故事。他首先聲明,這是本小眾讀物,只有對歐美及中國流行音樂有一定了解的人,看的時候才可能會心一笑。
面條西施鄧麗君
英國有一支聞名全球的搖滾樂隊Beatles——音譯叫“披頭士”,意譯叫“甲殼蟲”。故事就從這個樂隊開始。話說這個樂隊成立若干年后,四位樂隊成員之間開始出現分歧,樂隊的靈魂人物約翰·列儂不想再唱一些卿卿我我的情歌,他希望能用歌曲來關注社會。這時候有人告訴他,既然如此,你應該去中國,因為中國正在革命。說的人估計也就是泛泛一談,卻沒想約翰·列儂把這話聽進去了,當真了。于是他叫上美國著名的民謠歌手鮑勃·迪倫和“大門”樂隊的主唱吉姆·莫里森,以及偉大的吉他手吉米·亨德里克斯,還有搖滾女歌星詹尼斯·喬普林,五個人一起踏上了夢想的中國之旅。
旅途并不順暢。當時中國和美國沒有建交,所以幾個人計劃先到日本,再轉道中國。在日本東京時,“大門”樂隊的主唱吉姆·莫里森愛上了一個賣面條的中國姑娘,姑娘喜歡唱歌,莫里森沒事就去教她,交往過程中,莫里森知道了姑娘的名字——鄧麗君。
廚子列儂和鮑勃·迪倫
幾個人在日本待了一段時間,趕上了日本民眾舉行抗議美國在日本建立軍事基地的活動。那些日子里,在日本的美國人經常挨打。為了躲避危險,大家一商量,干脆離開東京,輾轉日本各地吧。途中,約翰·列儂認識了小野洋子,洋子負責為列儂整理剪報,兩人互生好感。也是在輾轉途中,吉姆·莫里森和詹尼斯·喬普林因為一次酒吧爆炸不幸喪生。悲痛還未平息,列儂和迪倫忽然發現吉米·亨德里克斯神神秘秘上了一條去菲律賓的船,兩人狐疑之下,決定跟蹤下去。到達菲律賓以后,亨德里克斯沒了蹤影,而列儂和迪倫很快被菲律賓軍人抓住,成了軍隊里的廚師,給五六百人做飯。過了一段時間,亨德里克斯在偷渡馬來西亞時中彈身亡,列儂和迪倫也在一場戰斗中被馬來西亞軍隊俘虜,關到了一個島上,這一關就是五年。
五年以后,馬來西亞和菲律賓協議釋放戰俘,列儂和迪倫再次回到菲律賓。列儂一心想去中國,在菲律賓朋友的幫助下,兩人終于登上了飛往中國大陸的客機。但事有湊巧,飛機被劫持了,搏斗中,飛機墜毀在海里,旅客大都喪命,只有列儂和迪倫運氣不錯,被一個名叫羅大佑的漁民救起,帶到了中國的寶島臺灣。之后,在列儂的懇求下,羅大佑又送他們偷偷來到了中國大陸。
倒衣服的王菲
一上岸,他們就碰到一個同樣從臺灣跑過來的人。開始時大家還互相防備,后來列儂和迪倫發現,那人只是個倒賣電子表的,這才敞開心扉,互通名姓。那人自報家門叫侯德健,他告訴列儂和迪倫,大陸現在已經改革開放了,他可以帶兩人去北京做生意。迪倫隨遇而安,無所謂,同意去;但列儂不想,他想去革命圣地瑞金。在去瑞金的路上,因為語言不通,列儂基本處于饑餓狀態。恰在此時,他碰上了一個騎車旅行全國的中學生,中學生會英語,為列儂解了圍。中學生告訴列儂,他叫崔健,兩人于是一起騎行環游。再說迪倫,到了北京以后,開始跟著侯德健倒服裝。有一次,一個挺颯的北京女孩來拿貨,跟迪倫聊了起來,迪倫得知那女孩喜歡唱歌,就送了她幾盤從臺灣帶來的鄧麗君的磁帶,女孩很高興,臨走時告訴迪倫,她叫王菲。
荒誕中的真實
故事講到這兒,小說已經進行到一半,再講就破了道德底線,所以打住。要說明的是,在這部書稿的出版過程中,我曾經試圖將它拿到手,但后來因為種種原因,最終失之交臂。但是,為了讓它有個更好的歸宿,我后來曾將它推薦給幾家出版社的編輯或負責人。憑借上面這半段故事,我可以在五分鐘之內激起對方極大的興趣,我確定這跟我的口才沒關系,圖書是內容為王的文化商品,題材最重要。
這是一本不好定位的書。首先,主人公是真名實姓:約翰·列儂、鮑勃·迪倫、吉姆·莫里森、吉米·亨德里克斯、詹尼斯·喬普林、羅大佑、崔健,等等,都是確實存在的人物,有的已經過世,有的還在人間;其次,人和人之間的關系有跡可尋,比如約翰·列儂和小野洋子的愛情,但發生在這些人身上的故事又純屬虛構,比如列儂和迪倫當廚師;再次,故事展現的隱含脈絡經得起推敲,比如列儂對崔健、迪倫對羅大佑在音樂上的影響,是可以串出一條中國當代各流派流行音樂受外國相應流行音樂影響主線的。
能在荒誕中見真實,虛構中見歷史,不是件容易辦到的事,金庸先生當屬其中的翹楚,他的那些影響較大的小說,大都符合上述條件。現在,這個序列里又多了個王小峰,而且出手即不低。個人認為,這本《沿著瞭望塔》注定會在中國的流行音樂史或當代小說史上留下一筆,因為它大膽的想像與手法上的嘗試,造成了它的無法歸類,并因此展現出它的與眾不同。
推薦
《詞家有道》
作者:黃志華朱耀偉梁偉詩
出版社: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這本書的副標題“香港16詞人訪談錄”已將書的內容展露無遺,不用再做過多介紹。這里要透露的只是這16位的大名,也好讓各自的粉絲對號入座,進而由對偶像的膜拜轉入對曾經年少的回憶。這些詞人們創作的很多歌都曾經伴隨我們走過一段段難忘的日子,我們對詞人了解的渴望,其實只是為了喚起對青春的懷念。
《薩書場》
作者:薩蘇
出版社:山東畫報出版社
最近一次見薩蘇,是在一個圖書推介會上。主持人介紹坐在前排的嘉賓,念到薩蘇時,場地旁邊背個雙肩背攝影包的男子嘻嘻一笑,舉了下手,高度只到臉旁,低調得就“像個鄰家大哥”,而后舉起相機“喀嚓喀嚓”照起來,這就是薩蘇。薩爺喜歡單田芳,但他說自己嘴皮子不行(聽他聊過的人不這么想),于是將書場開到了書上,從容講述一些或有趣、或讓人激動的、感動的故事。
《戰爭經濟學》
作者:保羅·波斯特盧周來 譯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戰爭跟經濟有關系嗎?當然。在這本書的前言里,作者引用幾位名人的話,說在歷史上,戰爭是為金錢而戰,而金錢使得戰爭得以進行。所以,這本書的第一部分分析戰爭是不是有利于經濟;第二部分主要圍繞美國,講它的軍費開支、人力招募、武器采買等;第三部分講為什么現代戰爭缺乏推動經濟繁榮的能力。言外之意,現在打仗不掙錢,所以還是別打了。對于這個論點,我堅決擁護。
《老虎·伍茲:一個美國偶像的真實故事》
作者:(美)史蒂夫·海林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這是一本未經授權的傳記。泰格·伍茲顯然并不愿意承認這樣一本傳記,不僅記錄了他的輝煌,也記錄了他的挫折;不僅記錄了他的成就,也記錄了他不愿人知的個人生活。在關于伍茲的眾多作品中,只有本書,真實地記錄了他的人生經歷和種種往事,沒有不切實際的褒獎,也沒有歇斯底里的批評,或許這樣一個中立的角度更適合看清一個美國偶像的興衰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