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士文
(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北京 100190)
關于“云計算”的一點看法
魯士文
(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北京 100190)
云計算(cloud computing),是一種基于互聯網的計算新方式,通過互聯網上異構、自治的服務為個人和企業用戶提供按需取用的計算。由于資源是在互聯網上,而在計算機流程圖中,常用一個云狀圖案來表示網絡,因此可以把網絡形象地類比為云。同時,云也是對底層基礎設施的一種抽象概念。
在計算機網絡領域,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研發ATM(異步傳輸方式)網絡并試圖讓它與TCP/IP (傳輸控制協議/互聯網協議)網絡集成的過程中,研究人員就把網絡稱作云(cloud),并在畫圖時通常會把網絡畫成云狀。例如,在下面討論主機和路由器與本征ATM網絡連接的拓撲圖中,就把ATM網絡表示成云狀。
當時,一個重要的關注點是建立跨越多個管理域的直接虛電路。出于性能改善和伸展性方面的考慮,在不同子網內的兩個計算機之間不使用路由器而直接建立通信是很有價值的。這種技術被稱為直通路由選擇,因為它旁路了路由器,通過ATM網絡開辟了一條通路。如圖1所示,直通允許主機尋找目的地的地址,即使它是在一個不同的管理域中,并且跟目的地建立直接通信。直通需要使用路由服務器獲得有關在網絡上的主機的信息,但依賴第二層技術,即ATM,跟遠程主機通信。這在當時被認為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通常被稱為“大塊云”問題。

圖1 大塊云問題
從這樣的傳統概念出發,我們就可以把云計算中的“云”理解成網絡,云計算則是基于互聯網的計算模型。嚴格說來,云計算是屬于TCP/IP網絡體系結構中的應用層,就像萬維網也是屬于應用層那樣。在應用的層面上,人們不關心物理網絡內部的細節,只是通過比較抽象的接口使用網絡所提供的服務,并利用該服務來開發所關注的應用實體。即使今后底層網絡技術改變或升級了,只要接口即調用方式不變,已經開發的應用實體也用不著改變。也就是說,術語“云”遮蓋了作為云計算的基礎,即網絡底層的運行機制和技術細節,強調了應用資源的提供和使用方式。
云計算使得超級計算能力通過互聯網自由流通成為了可能。企業與個人用戶無需再投入昂貴的硬件購置成本,只要通過互聯網來購買租賃計算力,通俗地講就是“把你的計算機當作接入口,一切都交給互聯網吧”。
狹義的云計算是指IT(信息技術)基礎設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過網絡以按需、易擴展的方式獲得所需的資源(硬件、平臺、軟件)。提供資源的網絡被稱為“云”。“云”中的資源在使用者看來是可以無限擴展的,并且可以隨時獲取,按需使用,隨時擴展,按使用付費。這種特性經常被稱為像水電一樣使用IT基礎設施。廣義的云計算是指服務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過網絡以按需、易擴展的方式獲得所需的服務。這種服務可以是和IT、軟件、互聯網相關的,也可以是任意其他的服務。
N04;TP3
A
1673-8578(2011)06-0042-02
2011-10-09
魯士文(1944—),男,江蘇淮安人,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研究方向為計算機網絡。通信方式:lu@ict.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