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光明
總結國際共運歷史經驗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各界熱議《居安思危——蘇共亡黨二十年的思考》
文/郭光明

今年是蘇共亡黨、蘇聯解體20周年。前不久,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社會主義研究中心、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就專著《居安思危——蘇共亡黨二十年的思考》一書出版,邀請社會各界學者專家就蘇聯劇變的原因,理論結合實際進行多角度剖析,普遍認為,20年來,對蘇聯這個泱泱大國解體的原因,盡管有“經濟沒有搞好說”、“斯大林模式僵化說”、“民族矛盾決定說”、“軍備競賽拖垮說”、“戈氏叛徒葬送說”、“外部因素說”等解讀,但專著的論斷是科學的:蘇聯解體的根本原因在于“要出問題,還是出在共產黨內部”,在于蘇聯共產黨的蛻化變質。這是國際共運應當銘記的深刻教訓。
下面摘要介紹中共中央組織部原部長張全景等領導人和多位專家的發言,以饗讀者。
1991年的蘇共亡黨、蘇聯解體,是很多人關注的一個問題。李慎明同志主編的這本《居安思危——蘇共亡黨二十年的思考》,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作了深刻論述,具有重大的教育意義。下面,談幾點體會。

“欲滅其國,必先滅其史”。赫魯曉夫、勃列日涅夫、戈爾巴喬夫、葉利欽他們從否定斯大林到否定十月革命,從否定社會主義建設的歷史到否定蘇共的光榮歷史。赫魯曉夫最為典型,1939年3月,他在蘇共十八次代表大會上20分鐘的發言中,居然把斯大林恭維了32次;在1952年召開的蘇共十九大上同樣大肆吹捧斯大林;1954年他還下令刊登斯大林逝世一周年的歌功頌德的社論;但到蘇共二十大卻咒罵斯大林是“兇手”、“強盜”、“賭棍”、“俄國最大的獨裁者”、“混蛋”、“白癡”等,把一切最丑惡、最骯臟的語言加在斯大林頭上;同時誣蔑斯大林在偉大的衛國戰爭中戰前“喪失警惕”,戰爭爆發后“驚惶失措”,戰爭中“靠地球儀指揮”。這是連小孩子都不會相信的謊言。蘇共二十二大后,赫魯曉夫又把斯大林遺體從列寧墓中移出火化,進一步造成黨內和群眾的思想混亂,并且為帝國主義攻擊蘇共提供了炮彈。戈爾巴喬夫上臺后,走得更遠。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蘇聯出現了一股“重新評價歷史”的運動,從否定斯大林開始,繼而攻擊和誹謗列寧,歪曲蘇聯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歷史,最后否定蘇共70多年的執政歷史。這種所謂評價使蘇共失去了存在的合法性。從否定斯大林到否定列寧,否定社會主義制度,否定蘇聯歷史,否定黨的領導,終于導致了蘇共黨亡政息。
從赫魯曉夫到戈爾巴喬夫、葉利欽,在理論上背離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使全黨失去了正確的理論指導,造成黨內外思想的混亂和社會的政治動蕩。赫魯曉夫上臺后大反斯大林,提出了一系列偏離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觀點。這樣一來就把蘇共黨員以及蘇聯人民的思想搞亂了,也為后來戈爾巴喬夫搞“人道的民主的社會主義”埋下了伏筆。赫魯曉夫改變黨和國家的性質,提出的“全民黨”、“全民國家”,搞“工業黨”、“農業黨”,造成了嚴重混亂。
勃列日涅夫雖然對赫魯曉夫時期的一些錯誤進行了調整和修正,但基本上堅持了沒有赫魯曉夫的赫魯曉夫路線。勃列日涅夫指導思想上的教條主義、修正主義不僅使蘇聯經濟出現停滯,而且滋生了一批瓦解蘇共的親西方的政治人物。
到了戈爾巴喬夫,徹底背棄了馬克思主義信仰。他的“新思維”和“民主化”、“公開性”,其實質就是否定馬克思列寧主義,否定社會主義。他強調:“新思維”就是促進“多元化”,放棄“意識形態限制”和“精神壟斷”,打破“一切理論的局限”,實質上就是打破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
黨的作風體現黨的宗旨,關系黨的形象,關系人心向背,關系黨和國家的生死存亡。列寧時期,非常注重黨的作風建設,嚴格要求各級領導干部和黨員廉潔奉公,反對官僚主義,反對脫離群眾。列寧強調:哪里有群眾,就一定要到哪里去工作。斯大林在嚴格要求自己、艱苦樸素方面也是令人稱贊的楷模。和平建設時期,他一直保持簡樸的生活作風,一件短皮大衣竟然從十月革命一直穿到去世。他去世后清點其物品時,發現他僅有900盧布存款。當然,斯大林在其晚年也存在高高在上、脫離實際的官僚主義的問題,特別是大搞“個人崇拜”,使黨和國家的政治生活受到嚴重損害,黨內滋生了特殊化傾向。
赫魯曉夫時期,黨風進一步敗壞,并且逐步形成了一個特權階層。赫魯曉夫不講原則,瞎指揮,講大話、空話、套話。他在1961年提出蘇共的新綱領是建立共產主義社會的綱領,并宣布:我們這一代人將要在共產主義制度下生活。盲目開墾“處女地”擴種玉米,使農業生產受到損害,嚴重破壞了生態環境。在赫魯曉夫之后,勃列日涅夫時期黨風更是嚴重敗壞。勃列日涅夫本人熱衷于追求表面榮譽和獎賞,在其執政期間他一個人竟然拿到200多枚各種勛章。
戈爾巴喬夫時期黨內腐敗更加嚴重。戈爾巴喬夫本人是一個愛慕虛榮、喜歡出風頭的領導人。他經常在自己的辦公室里大聲朗讀國外對他的所謂改革的評價,這種東西有時會讀上幾個小時。與此同時,戈爾巴喬夫時期特權階層惡性發展,特權階層不斷利用各種手段,將過去對國有資產的支配權轉化為實際的占有權。1991年,莫斯科上萬名大富翁中,大部分都是原來的黨政干部。所以,一個美國學者講:“蘇聯共產黨是唯一一個在自己的葬禮上致富的政黨。”
蘇聯的干部路線從斯大林時期開始出現了一個很不好的現象,就是實際上的任人唯親,干部的任免和分配完全取決于上級領導人的好惡,上下級干部之間形成了很強的人身依附關系,提拔干部的主要標準就是看是不是自己人。到赫魯曉夫、勃列日涅夫時期、戈爾巴喬夫時期,蘇共在組織上更加嚴重違背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干部路線,違反無產階級政黨的民主集中制原則,黨在選拔干部問題上的政治標準、德才原則,完全被任人唯親所取代。錯誤的干部路線造成黨政軍干部隊伍思想空前混亂,嚴重損害了黨的威信,造成了干部對黨的離心傾向。
從赫魯曉夫到戈爾巴喬夫,在黨的思想理論建設上,搞的是民主社會主義,即修正主義,反對馬克思列寧主義,鼓吹“全民黨”、“全民國家”,實行資產階級的“公開性”、“民主化”,否定黨的領袖、黨的歷史,造成了全黨的思想混亂,很多黨員感到迷茫。蘇聯解體前,幾百萬黨員退黨,大難臨頭時,很多黨員無所適從,或不知不覺站在了錯誤路線一邊。
今年是蘇聯解體20周年。讀了《居安思危——蘇共亡黨二十年的思考》這本書,給人很多啟示。

——必須堅定共產主義信仰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蘇共垮臺的根本原因之一,首先是蘇共領導層動搖和放棄了馬克思主義信仰。共產黨員最重要也是最起碼的一條,就是要信仰馬克思主義和共產主義。因為馬克思主義不是宗教信條,而是揭示人類社會發展規律,指導人們尋求自身解放的真理。馬克思在批判和接受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深入研究了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和規律,科學地預見了人類社會必然會發展到共產主義社會這個光明前景。迄今為止人類社會的發展歷史已經證明這一規律的客觀存在。
——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指導各項工作。蘇共接受了資產階級多元化思想和反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自動放棄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搞亂了黨員、群眾的思想,導致反黨勢力日益發展擴大。歷史發展進程表明,馬克思主義是開放的、發展的,經過實踐檢驗被證明是科學的思想。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光輝進程和發展成果,是一脈相承的、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我們要毫不動搖地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把它落實到指導宣傳工作、教育工作、出版工作以及一切建設工作中去,大力鞏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陣地。
——必須正確對待歷史,反對歷史虛無主義。如何對待自己的歷史,關系到黨和國家的生死存亡和民族的興衰。一個國家和一個民族,一旦對本國的歷史產生了認識上的扭曲,采取歷史虛無主義的態度,就會失去精神支柱。馬克思主義者要以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對黨的歷史、黨的主要領導干部予以實事求是的、客觀的、公正的評價,肯定正確的,改正錯誤的。
——必須充分認識到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蘇共亡黨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執政者背離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戈爾巴喬夫將一個代表人民的政黨逐步地蛻化為代表少數特權階層利益的集團,最終被人民拋棄,走向滅亡。我們黨把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思想寫入了黨章,也正因為我們黨正確地處理了和人民群眾的關系問題,黨才能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經過多少次的艱難曲折,依靠人民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偉大勝利。目前,西方各種反華勢力和敵對勢力西化、分化我們一刻也沒有停止。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和足夠地重視這個問題,堅定共產主義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防微杜漸,堅決打勝這場思想意識形態領域的戰爭。

思想理論界深刻地認識和總結蘇聯垮臺的教訓,意義深遠。
第一,社會主義改革成功的前提條件是老老實實地弄通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誠心誠意地堅持馬列主義。虛榮狂妄,動輒提出全民黨、有限主權論、新思維之類的所謂新理論,就會走到斜路上去,背離社會主義。
第二,社會主義改革成功的保障條件是堅定不移地堅持共產黨的領導,持之以恒地改善共產黨的領導。社會主義國家的《憲法》規定了共產黨的執政地位,這是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新興制度,對抗資本主義壓力而采取的一個根本性的舉措,是社會主義國家的命脈所在。取消《憲法》規定的共產黨的執政地位,就是滅亡的開始。
第三,社會主義改革成功的必要條件是堅持社會主義公有制為主體的經濟基礎不動搖。社會主義公有制決定了社會主義的性質,提供了人民當家做主的保證,也是社會主義制度存廢的實質性的條件。進行改革必須要考慮到這一點,只有保證公有制和公有制主體地位,社會主義國家的根基才會牢穩。如果視社會主義公有制為兒戲,把它看作過時的桎梏,一定要把社會主義公有制的基礎搞光,那么社會主義公有制消失之日,就是社會主義國家滅亡之時。
第四,社會主義改革成功的思想條件是抓緊精神文明建設,理論聯系實際,解決和說明現實當中的難點熱點問題。社會理論與實踐脫節了,思想混亂了,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就會萎縮。人們沒有了理想的熱情,國家哪里還有靈魂?!
第五,社會主義改革成功的國際條件,是對西方敵對勢力必須有足夠的警惕,具備有效的應對措施。

蘇聯問題非常復雜,國內因素、國外因素、黨內因素、黨外因素,經濟的、政治的、民族的、文化的等因素,究竟哪個因素發生過作用,產生過影響,用什么方法來進行分析是一個大問題,同時也要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例如:1954年蘇聯內政部給赫魯曉夫寫了一個報告,報告說1921年到1954年,蘇聯因反革命罪查處了300多萬人,其中判死刑的64萬人。時至今日,我國出版的一些書還在堅持說前蘇聯殺了五千萬人。由此看來,是從材料出發,還是從事實出發并不是一件很容易做到的事情。
蘇聯解體這一事件,歸根結底是拋棄了馬克思主義,放棄了社會主義道路造成的。我記得彭真同志在1993年就提出了這個觀點: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堅持社會主義方向的共產黨也可能犯錯誤。但是,我們一旦發現錯了就可以糾正。怕就怕你放棄馬克思主義、放棄社會主義道路,那就非垮臺不可。
前蘇聯共產黨垮就垮在放棄了旗幟,放棄了社會主義道路。這是最深刻的教訓。放棄了社會主義道路,那就是死路一條。

蘇共亡黨、蘇聯解體的原因確實非常復雜,有內部的原因、有外部的原因,歸根到底的原因,就是蘇共領導層的逐漸蛻變,從偏離、背離到背叛馬克思主義,就是蘇共自己一手摧毀了原有的社會主義制度,背離了馬克思主義旗幟,放棄了社會主義道路。
我們在思考蘇聯解體、蘇共亡黨教訓的時候,也要聯系到蘇共解體20年我國發生的變化。我們的黨沒有步蘇共的后塵,我們的國家沒有步蘇聯的后塵,不但經濟保持了持續快速發展,還給人民群眾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利益。在各種各樣的風浪乃至國際金融危機的巨大沖擊和國內重大自然災害考驗面前,我們走過來了。我國國力比20年前大大增強,對世界的影響力也明顯增強。盡管世界輿論對中國的變化有各種各樣的看法,但關注中國、研究中國、思考中國為什么沒有步蘇聯后塵的人多了起來,要破解中國發展之謎的人多了起來。他們試圖研究中國的制度,與此同時對比西方制度。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變化。
只要我們黨從上到下堅持正確的理論旗幟——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持我們的前進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只要我們黨能夠妥善解決好執政能力和拒腐防變兩大課題,黨的先進性就能夠保持,就沒有哪個內外部力量能夠把共產黨打倒。

當蘇聯解體的時候,為什么沒有共產黨員站出來維護共產黨執政的蘇聯呢?當時蘇聯的軍隊可以和美國叫板,蘇聯的基礎設施:工業基礎、科技基礎、教育基礎均屬世界一流水平。但這些都阻止不了蘇聯的解體。這個國家是不打自敗的,因為它喪失了靈魂。蘇聯解體就是這樣一個最慘痛也最有說服力的教訓。
蘇聯意識形態防線的崩潰始于赫魯曉夫。赫魯曉夫大肆誹謗斯大林,說斯大林是俄國歷史上最大的獨裁者。他這樣一攻擊,整個蘇聯輿論、社會心理、思想界就開始發生變化。到20世紀60年代初期,開始出現持不同政見者。美國也在蘇聯周圍建了60多個電臺,全天候用蘇聯各民族語言對蘇聯廣播,它不是空喊口號“打倒蘇聯共產黨”、“推翻蘇聯社會主義制度”。而是采取了紀實、回憶錄、實錄等方式,把虛假或歪曲的事實弄得有鼻子有眼,讓蘇聯老百姓聽了感到蘇聯自己的宣傳假大空,而美國和西方宣傳似乎還有可信之處。蘇聯的意識形態漸漸地就發生了變化。這種變化到戈爾巴喬夫散布“新思維”的時候,就很有市場了。再到葉利欽在裝甲車上振臂一揮時,就出現了根本性的轉變。失去人心就是意識形態防線崩潰的標志。
實際上,這是西方摧毀社會主義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謀略。敵對勢力西化、分化中國的重要手法之一,也是丑化、誣蔑毛澤東。毛澤東是人,不是神,他晚年也確實犯有嚴重的錯誤。但是,綜觀毛澤東一生,他的功績遠遠大于他的過錯。我們的一些學者沒有搞清楚西方為什么把攻擊的矛頭對準毛澤東,不加分析地跟著瞎說一氣,這是很危險的。如果我們在這個問題上不清醒,僅僅把毛澤東看成是他個人,而沒有看成他同我們的黨、我們的軍隊、我們的國家、我們的制度、我們的歷史密不可分,那我們就會犯極大的錯誤,甚至會重蹈蘇聯解體的覆轍。這不是危言聳聽。

我是搞毛澤東思想研究的。毛澤東在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就作出了蘇聯共產黨開始變質并可能滅亡的判斷。我覺得這個判斷是非常深刻的、非常有歷史預見的。我翻這本書的時候,突然使我想起上個世紀九十年代讀的一本書,是蘇聯解體之后美國駐蘇聯最后一任大使馬特洛克寫的回憶錄。看后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其中一個例子,就是他講到美蘇關系的改善,說如果蘇聯領導人還在喋喋不休地講階級斗爭這套理論的話,美蘇關系任何改善都是虛幻的,沒有意義的。他還注意到了當時的戈爾巴喬夫這些人已經不講階級斗爭了,雖然他們還在講馬克思主義。馬特洛克認為蘇共要拋棄馬克思主義最根本的東西。從這里可以看出,資產階級政治家是非常敏銳的。像蘇聯共產黨這么強大的一個黨,能夠搞垮它的,只能是它自己。在世界社會主義處于低潮的情況下,研究蘇聯解體對我們來說的的確確是非常有借鑒意義的。蘇聯解體,當然有體制問題,所以上個世紀,毛澤東就講《十大關系》,讓我們不要照搬蘇聯人做法。但如果把蘇聯解體完全歸結為體制問題,并照此加以一概否定,表面上是否定了蘇聯體制中的過分集中等弊端,實際上是否定了這個體制中所包含的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這就不但會影響到我們經濟體制改革的方向,而且也會影響到我們政治體制改革的方向。所以說搞清這個問題很有意義,有助于我們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經濟、政治制度,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體制改革的正確方向。

蘇共亡黨、蘇聯解體有一個逐步演變的過程。首先是蘇共的基本理論,以及在這個理論指導下的工作指導方針和所產生的實際效果,深刻揭示了蘇共之所以亡黨是其領導集團逐漸背離直至最終背叛馬克思主義的結果。第二是蘇共的意識形態工作,黨的領導權沒有牢牢掌握在忠誠的馬克思主義者手中。第三是蘇共的黨風。主要說明蘇共在堅持黨的無產階級性質和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以及緊密聯系群眾、依靠群眾方面出了問題。第四是蘇共的民主集中制、干部路線和監督機制陷于癱瘓。這四個方面實際上涵蓋了黨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體現了蘇共歷屆最高領導人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政治信仰與執政能力,以及他們應對西方世界一貫推行的“和平演變”策略及其種種手法的理論與實踐,從而揭示出在蘇共亡黨和蘇聯解體問題上外因的重要性,以及外因要通過內因起作用的一般理論。
一部蘇聯解體、蘇共垮臺史,是一部階級斗爭史,并且是一部特殊形式的階級斗爭史。蘇共黨內的特權階層,如果說在其形成之初只是一個貪污腐敗、追求享樂和安于現狀、不思改革的群體,那么后來逐漸演變為一個利用手中掌握的權力,為了自己的私利,背叛了廣大黨員和人民群眾,背叛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和社會主義,以建立一個有利于自己的生產關系和交換關系為目標的社會階層,從而成為蘇聯亡黨和蘇聯解體的物質力量和原動力。
歷史唯物主義強調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同時也承認個人在歷史進程中可能發揮的作用。蘇共不同歷史時期的領導集團在蘇聯各個歷史發展階段的作用,不能不使人們進一步深思執政黨的領導人在關系黨和國家前途命運問題上所起的十分重要的,有時甚至是關鍵的作用。研究理論、研究歷史并不是為理論而理論,或是為了發思古之幽情,而是為了總結經驗教訓,為現實服務。蘇聯解體、蘇共亡黨的歷史教訓,值得社會主義國家及其執政的共產黨,特別是正在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中國共產黨認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