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靜
(晉城職業技術學院 旅游系,山西 晉城 048026)
長治市城鎮居民消費結構及消費趨向分析
李 靜
(晉城職業技術學院 旅游系,山西 晉城 048026)
研究居民消費結構的發展趨勢和規律性,可以把握居民消費變化的規律和發展趨勢,促進消費結構優化和升級。文章運用消費結構的一般理論,運用統計方法對長治市城鎮居民消費結構的歷史、現狀和未來進行了系統地研究和分析。
城鎮居民;消費結構;擴展線性支出系統;對策
改革開放以來,長治市的經濟取得較大發展,城鄉居民生活收入都有較大提高,城鎮居民的消費水平也隨之有所提升,消費結構發生一些變化,出現一些新的趨向。
1978年至2010年,城鎮居民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8元增加到17122.7元,增長49倍,年平均增長12.9%。1990年后,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年以13%的速度遞增,進入一個收入增加的黃金時期。從1978年至今,先后經歷了“增長且平等”、“不平等且不增長”、“增長但不平等”三個階段。2010年城鎮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為31.0%,說明長治市城鎮居民已接近富裕狀態。消費結構的轉變要以收入的增加為前提,同時收入結構的變化也會影響消費。從下表我們可以看出近幾年無論從名義性收入和支出還是實際收入和支出來看,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增長慢于收入增長,這就必然出現消費傾向下降,而儲蓄傾向上升的局面。
根據歷年統計年鑒資料,長治市城鎮居民的恩格爾系數在2010年達到最低,為31%,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的標準,恩格爾系數越低,說明富裕程度越高,總體上看,長治市城鎮居民恩格爾系數呈下降趨勢,生活水平已接近富裕狀態。這也意味著,當城鎮居民在滿足基本的生存需要之后,會逐步提升消費質量和優化消費結構。
居民消費需求是國內消費需求的一部分,居民消費對拉動經濟增長起著重要的作用。通常用居民消費的貢獻度和對經濟的拉動度來衡量居民消費對一地區經濟增長的作用[1]。(貢獻度=消費的增加量/GDP的增加量*100%;拉動度=貢獻度*GDP的增長率。)從下表可看出,居民消費在經濟發展中的發揮的作用并沒有達到一個較好的狀態,還需出臺相關政策、加大居民消費、拉動經濟發展。

表1 長治市城鎮居民人均收支情況
根據山西省城調隊對家庭收支的調查資料,一般將城鎮居民家庭的消費支出分為8大項:(1)食品支出;(2)衣著費用支出;(3)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支出;(4)醫療保健支出;(5)交通通訊支出;(6)教育娛樂文化服務支出;(7)居住支出;(8)雜項商品和服務支出。近年來,長治城鎮居民消費結構實現了由“溫飽型”向“小康型”的轉變。
從表2可看出,首要支出仍是吃、穿等基本生活需求,這與我國仍屬于發展中國家的國情相一致。而娛樂、教育、文化和居住分別排在第三位,第四位。說明城鎮居民在子女教育上投入較大花費,并積極改善居住條件。同時,還可看出,交通通訊、醫療保健這兩類消費支出呈上升趨勢,這也說明經濟收入的增加導致居民消費出現了新熱點。

表2 各項消費在生活支出比重排序

表3 居民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分析
實證分析消費結構就要用到擴展線性支出系統,所謂擴展線性支出系統(ELES:Extended Linear Expenditure System)是在線性支出系統基礎上,擴展的需求函數模型系統。其模型形式變為:

根據2010年《長治市統計年鑒》提供的不同收入分組的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結構的數據,可以進行橫截面居民家庭消費支出結構變化與收入變化間關系分析,揭示居民家庭消費支出結構總體特征。
表4可以看出恩格爾系數隨收入的提高而下降、消費支出比重隨著收入增加而明顯上升的有衣著、交通通訊、教育娛樂文化、家庭設備用品和服務四項,說明目前城鎮居民收入提高對衣著、耐用消費品(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娛樂教育文化服務兩類)、交通通訊、教育等方面消費有明顯促進作用。

表4 2010年城鎮居民不同收入家庭消費支出比重 單位:%
從表5可看出,2010年長治市城鎮居民邊際消費傾向是0.623,也就是說城鎮居民每增加100元收入,就將62.3元用于消費,將剩余的38.7元用于儲蓄。在增加的消費中,用于增加交通通訊的消費支出最多,為16.9元,其他依次是食品支出(13.9元)、住房消費支出(10.6元)、雜項支出(4.9元),接下來是衣著支出(4.2元)、醫療支出(3.7元)、家庭消費用品及服務支出(2.3元)等。這說明隨著醫療體制、教育制度的改革,以及近幾年房價不可遏制的上揚,還有消費資料市場價格的上漲,以及人們消費觀念的日益開放,新的消費熱點將凸顯,城鎮居民住房消費和交通通訊消費將成為未來一段時間內的主要消費趨向。

表5 擴展線性支出系統的估計值
此外,我們還可以通過彈性分析,從不同角度來反映人們對各類商品和服務的需求變化情況,進而反映消費結構的變化。將擴展的線性支出系統模型進行變換,可以得到消費支出的收入彈性系數的具體求解公式:

從表6可以看出,食品、居住和醫療保健這三類彈性值較低,這說明這三類商品對居民來說是基礎性消費,未來消費比例不會有太大改變,剛性較強。衣著、家庭用品及服務項目的需求彈性值接近1,說明城鎮居民家庭用品消費和衣著消費將視具體收入狀況而定,即消費增長和收入增長基本同步,就是老百姓所說的“吃飯穿衣量家當”。交通通訊、文化娛樂和其他商品服務的收入需求彈性較高,居民對這些商品支出的增長率高于收入的增長率,這說明隨著人們收入的增加,交通、文娛和包括服務類消費將會是未來長治市城鎮居民消費增長的方向。在交叉價格彈性分析中,食品價格的變動對其他商品的消費需求影響最大,這說明食品價格的穩定,對居民增加其他方面的消費量非常重要。

表6 城鎮居民的收入需求彈性系數
研究消費結構的目的是為了優化消費結構,促進經濟發展,改善居民消費生活。目前由于制度、體制的不完善,居民消費理念的保守、地區產業結構的不合理,經濟發展領域的不協調,造成城鎮居民消費結構升級中存在著許多亟待改進和完善之處,因此必須采取措施提高居民的收入,從而提高居民消費水平。
[1]房愛卿.我國消費需求發展趨勢和消費政策研究[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6.
[2]張曉恫.計量經濟學基礎(第 2版)[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5.
F126.1 < class="emphasis_bold"> 文獻標識碼: 文章編號:
文章編號:1673-2014(2011)06-0028-03
2011—09—08
李 靜(1978— ),女,山西晉城人,碩士,講師,主要從事統計學研究。
(責任編輯 王建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