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宇艷
(鐵道第三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線站處,天津 300142)
新建長沙至昆明鐵路客運專線(湖南段)東起湖南省長沙市,經湘潭、韶山、婁底、新化、懷化、新晃后進入貴州省,全長413.892 km,本線是我國“五縱四橫”綜合運輸大通道和“中長期鐵路網規劃”(2008年調整)“四縱四橫”客運專線網中滬昆客運專線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鐵路網主骨架中的橫向通道之一。線路由長沙引出西行,經邵漣盆地穿越雪峰山至懷化,經云貴高原斜坡后進入云貴高原。沿線主要位于山區,地勢陡峻,地形及其困難,在湖南境內設9個車站。
溆浦縣位于湖南省西部,雪峰山北麓,沅水中游,東鄰新化縣、隆回縣,北依沅陵縣、安化縣,西靠辰溪縣、中方縣,南連洪江市、洞口縣,縣域面積3 440 km2,總人口88萬人,是懷化市的人口大縣、革命老區縣和農業大縣。溆浦地處沅水中游,雪峰山北麓,是湘西與湘中的結合部。縣內有湘黔鐵路橫貫東西,1802和1840兩條省道縱橫全境。溆浦縣物產廣博,水果生產較著名,是全國百個水果鄉之一;林業資源豐富,礦產資源繁多,而且水能資源極為豐富。
根據線路走向,結合沿線地形條件和地質條件,車站設置在溆浦縣中部北斗溪鄉,二都河北側麻地村和游魚井村之間的山嶺之上。距離溆浦縣城約38 km。由于沿線大部分為高山區,只有二都河兩側有一片較寬的呈南北向的相對平坦地帶,設站條件極差。為了滿足設站長度,結合現場的復雜地形,一共設計了2個方案,即溆浦南站位Ⅰ方案和溆浦南站位Ⅱ方案。比較段落:DK264+350~DK279+800,如圖1所示。
2.2.1 溆浦南站位Ⅰ方案(車站北移方案)
線路自DK264+350引出,跨過茅坳河,緊接著以長隧道穿過雪峰山脈,再跨二都河,于油龍村北側設溆浦南站。出站后,線路繼續以隧道形式向西引線,最后于譚家灣東到達方案比較終點DK279+800,車站高程277 m。線路長度15.450 km。
車站地處山區,地形崎嶇,且跨越二都河,設站主要難點在于保養點線路的布置,車站小里程咽喉區處于橋梁地段,站臺位于橋塹過渡段,大里程咽喉區位于路基隧道過渡段,保養點設置在站對側,在到發線上出岔相連,與車站橫列式布置。
2.2.2 溆浦南站位Ⅱ方案(車站南移方案)
站位I方案車站從既有油龍村正中穿越,拆遷面積很大,路塹高度高,處理困難。因此補充研究了繞避油龍村的方案。線路自DK264+350引出,跨過茅坳河,緊接著以長隧道穿過雪峰山脈,再跨二都河,于油龍村南側設溆浦南站。出站后,線路繼續以隧道形式向西引線,最后于譚家灣東到達方案比較終點DK279+800,車站高程298 m。線路長度15.440 km。
車站大里程咽喉區位于橋隧過渡段,站臺位于橋塹過渡段,小里程咽喉區位于路基挖方地段,保養點設置在站對側,在到發線上出岔相連,與車站橫列式布置。
2.2.3 方案優缺點比較(表1)

表1 方案優缺點比較
2.2.4 研究結論
綜上所述,從線位走向上看,Ⅰ方案填挖方及拆遷量較大;Ⅱ方案雖然填挖方及拆遷量較小,但線路位于陡坡上,橋梁或者路基通過技術難度都很大,存在安全隱患。因此綜合分析Ⅰ方案再結合地方意見、工程投資、地質條件、施工和運營安全、可實施性等方面均具有比較明顯的優勢,故本次設計推薦溆浦南站位Ⅰ方案。
車站所處位置地形比較復雜,路基均為高填深挖地段,小里程端為二都河特大橋,大里程端為長沖口大橋和梨子坪隧道,二都河特大橋和長沖口大橋之間有308 m的路基段,長沖口大橋與梨子坪隧道間有125 m的路基段,整個車站結合橋梁和隧道的位置進行布置,油龍村位于梨子坪隧道山體的山腳處,保養點需要從一側咽喉區引出,而保養點設于橋上及隧道中均存在技術困難,車站北側為站房與基本站臺,站房布置于二都河特大橋和長沖口大橋之間的路基段上,將保養點布置于站房對側,車站的南邊,下面就保養點與車站縱、橫列式布置進行比較研究。

圖2 溆浦南站平面布置示意—小里程出岔方案(單位:m)
保養點與車站橫列式布置,保養點在小里程到發線上出岔,大機停放線及確認車停留線設于側式站臺南側,面向正線方向設安全線1條;本方案不影響隧道洞口寬度,但小里程咽喉所有的道岔都布置在橋上,由于保養點的接軌位置影響到發線的有效長使用長度,又根據橋上設置無砟無縫道岔的要求,使得小里程咽喉區拉長。
保養點與車站橫列式布置,為避免在到發線有效長范圍內出岔,在大里程咽喉區設牽出線1條,保養點線在牽出線上接軌。本方案縮短了小里程咽喉的長度,但牽出線必須設置在隧道內,增大了隧道斷面,工程復雜,投資增加,牽出線又兼安全線的作用,位于隧道內,存在安全隱患。

圖3 溆浦南站平面布置示意—三線隧道方案(單位:m)
為解決三線隧道中方案的弊端,保養點與車站縱列式布置,設置于站對右側油龍村附近,該處地勢相對較為平緩,既有村莊對外的鄉村公路寬4 m,可直接連通保養點道路,交通較為方便,解決了通往保養點道路設置困難的問題;根據橋上設置無砟無縫道岔的要求,保養點在長沖口大橋上的出岔位置受到控制,使得整個車站向小里程移動,二渡河四線橋橋長增加。

圖4 溆浦南站平面布置示意—保養點縱列式布置方案(單位:m)

表2 方案優缺點分析
通過對3個方案的分析比較,小里程到發線出岔方案相對于其他兩方案優點明顯,且投資最省,綜合比較,推薦采用小里程出岔方案。
經過對上面案例的分析,得出新建山區客運專線鐵路車站站位的選擇應綜合考慮經濟、環保、地形地質、施工風險等因素進行確定,宜采用多方案綜合比選,按照“兩害相權取其輕”的原則進行取舍。本文所探討的山區客運專線鐵路站場設計方案為以后客運專線鐵路類似車站的設計提供了參考。
[1]中華人民共和國鐵道部.TB10621—2009 高速鐵路設計規范(試行)[S].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09.
[2]中華人民共和國鐵道部.GB 50091—2006 鐵路車站及樞紐設計規范[S].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09.
[3]中華人民共和國鐵道部.GB 50090—2006 鐵路線路設計規范[S].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06.
[4]中華人民共和國鐵道部.TB 10082—2005 鐵路軌道設計規范[S].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05.
[5]鐵道第三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滬昆客運專線長沙至昆明段初步設計(站場篇)[Z].天津:2009
[6]鐵道第三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長沙至昆明鐵路客運專線施工圖設計原則 [Z].天津:鐵道第三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2010.
[7]中華人民共和國鐵道部.鐵運函[2006]462號,時速200、300 km動車組主要技術條件[S].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06.
[8]中華人民共和國鐵道部.TB 10001—2005 鐵路路基設計規范[S].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05.
[9]中華人民共和國鐵道部.鐵科技[2009]116號 鐵路客運專線技術管理辦法(試行)(200~250 km/h部分)[S].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09.
[10]中華人民共和國鐵道部.鐵科技[2009]212號 鐵路客運專線技術管理辦法(試行)(300~350 km/h部分)[S].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