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 琳,胡雄鷹,余小鵬,等
(1.華中科技大學武昌分校經濟管理學院,湖北武漢430070;2.武漢工程大學管理學院,湖北武漢430070)
基于BSC的我國大中型化工企業綜合競爭力評價
汪 琳1,胡雄鷹2,余小鵬2,等
(1.華中科技大學武昌分校經濟管理學院,湖北武漢430070;2.武漢工程大學管理學院,湖北武漢430070)
化工是一個國家基礎性產業之一。加強化工企業運營管理,提升化工企業競爭力在國內外有許多成功經驗。基于BSC(平衡記分卡)的我國大中型化工企業綜合競爭力評價方法通過確定企業發展愿景,構建企業發展戰略、設計評價指標以及求指標權重等多維度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可以將其作為企業戰略管理體系的重要部分,同時也為我國化工企業提高核心競爭力指明了方向。
平衡計分卡;化工企業;綜合競爭力;評價
我國化學礦資源總量大,但貧礦多富礦少,難采礦多易采礦少,資源分布遠離加工企業。整個行業技術落后、生產低效。在國際上,其中具有較強競爭力的有:大型氮化工、苯系、萘系、蒽醌系;有一定競爭力的有:中型氮化工、大型磷化工、純堿、農藥、涂料、輪胎;沒有競爭力的有:小型氮化工、中小型磷化工、氯堿、精細化工。[1]
國外化工企業在提升企業競爭力方面有許多值得借鑒的經驗。歐洲化工產業通過在基礎設施和運營方面的連續投資來保持市場競爭力。而新加坡則通過增強研發、物流、采購等方面的能力來加強具有競爭力的投資環境。
國內多從循環經濟[2]、物流外包[3]、集群化優勢[4]、結構調整和戰略重組[5]、自主創新(組織創新、文化創新、技術創新)[6]、信息化[7]等角度探討化工企業提升競爭力的措施。
根據現有文獻,化工企業綜合競爭力評價方法中常見的有基于價值鏈、基于企業競爭力監測體系與基于標桿法的方法。
基于價值鏈的化工企業綜合競爭能力的模糊評價模型應用邁克爾——波特的價值鏈理論,構造石化企業價值鏈,由上述一級指標引出二級和三級指標,由此構造出石化企業的綜合競爭能力指標體系,然后利用模糊評判模型來評價它。[8]
基于企業競爭力監測體系的化工企業綜合競爭能力評價模型以“企業競爭力監測體系”為基礎對我國化工行業上市公司的競爭力進行監測,指出企業已經越來越依靠效率提升競爭力。[9]
基于標桿法的石化企業綜合競爭能力的評價模型能夠評價出競爭力水平及其主要原因,而且還能夠指出提高競爭力的途徑。[10]
下面給出基于平衡記分卡(Balanced Scorecard,簡稱BSC)的我國大中型化工企業綜合競爭力評價方法。
基于BSC理論評價我國大中型化工企業綜合競爭力經過以下四步[11]:確定企業發展愿景、構建企業發展戰略、設計評價指標以及求指標權重,如圖1所示[12]。下面以某大型磷化工企業為例探討我國大中型化工企業綜合競爭力評價方法。
1.確定企業愿景。我國現有大型磷化工企業有一定的國際競爭力,中小型磷化工企業沒有競爭力[13]。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形勢不斷向好,在保障優質礦石資源供應、擁有核心技術的同時,擴大磷化工企業規模,就可以看作該大型磷化工企業發展愿景。

圖1 平衡記分卡的制定過程
2.基于BSC理論構建企業發展戰略。該大型磷化工企業依據其發展愿景,構建其企業發展戰略:結合國內外磷化工產業發展趨勢,立足自主創新和集成創新,進行關鍵技術與裝備的研發,形成自主知識產權。要堅持“大型,先進,深度,系列和集約”發展戰略。
財務維度:財務維度考慮如何利用有限的財務資源保證組織目標的實現。企業的內部穩定運作、外部發展應是考慮的重點。要加快磷化工及精細化工產業發展,要重點發展市場容量大,經濟效率好的適銷對路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的國內生產。要支持、引導和鼓勵化工企業資產重組。要優化資源配置,增強整體競爭力。
顧客維度:顧客維度主要考慮誰是企業的顧客以及如何才能成為顧客最有價值的服務提供者。顧客維度的目標是顧客、國家和社會等對我們所提供的產品與服務滿意。追求用戶的滿意是企業成功的法寶。貼近市場的組織形式是競爭能力的保證。
內部流程維度:內部流程維度考慮為達到目標,我們應該擅長的流程。該維度的目標是企業管理與服務應該是高質量的、有效的、高效的和責任明確的。應改善企業條件,提高行政運作滿意度。流程再造要以顧客為中心,要發揮員工的主觀能動性,企業文化再造是流程再造的保障。
學習創新維度:學習維度考慮的是要實現目標,組織該怎樣學習和進步。目標是我們需要創建一種不斷取得成功的氛圍,應創建學習型組織,鼓勵和獎勵創新行為。要盡可能地為在崗員工提供充分的學習機會,以提高員工的素質和創新能力。堅持產品持續創新是企業發展主題。員工敬業精神是企業發展核心。
3.基于BSC理論設計具體的評價指標。基于以上分析,該磷化工企業提出如表1所示的大中型化工企業綜合競爭力評價指標。各個不同層次的化工企業可以依據自己的發展愿景與戰略使命的特殊性,針對性地確定自己的綜合競爭力評價指標。

表1 大中型化工企業綜合競爭力評價指標
下面對本文提出的綜合競爭力評價模型與其他相關模型進行比較。
基于價值鏈的化工企業綜合競爭能力的模糊評價模型要求指標必須具有全面性、重要性、代表性、相對穩定性以及科學性。[14]
基于企業競爭力監測體系的化工企業綜合競爭能力評價模型可以給出各要素的相關度。各要素分別從企業投入、轉換與產出三個角度測量了企業競爭力。[15]
基于標桿法的化工企業綜合競爭能力評價模型中的標桿管理思想中國早就有了,只是西方的標桿管理比我們有更廣闊的范圍和內容,更具體的處理方法。[16]
基于BSC的我國大中型化工企業綜合競爭力評價模型的指標體系經由企業愿景與企業戰略分解而來,作為一種提高核心競爭力的戰略性工具,它可以成為企業戰略管理體系的一部分。
雖然有許多方法可以評價我國大中型化工企業綜合競爭力,但它們的切入點各不相同。在綜述化工企業綜合競爭力評價方法的基礎上,該文從企業愿景開始,沿企業戰略視角切入,按平衡積分卡的評價規范選出考核指標,可以通過多種方法測算出指標權重,最后遴選出關鍵績效因子,為我國大中型化工企業提高綜合競爭力指明努力方向。
[1] 謝平.我國化工行業競爭力分析[J].中國石油和化工,2003(4).
[2] 李新蘭,張炳玉.發展循環經濟是化工企業提高綜合競爭能力的有效途徑[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09(17).
[3] 高會利.發展物流外包對提高化工企業國際競爭力的探討[J].商情,2009(14).
[4] 楊輝.用集群化優勢提升化工中小企業競爭力[J].化工管理,2007(5).
[5] 任建新.加快結構調整和戰略重組提高中國化工行業的國際競爭力[J].中國石油和化工,2004(11).
[6] 王忠禹.推動企業自主創新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J].江蘇企業管理,2009(11).
[7] 胡學兵.信息化必將大大提升企業競爭力[J].中國機電工業,2008(7).
[8] 賈蔚,王衛華林成發.石化企業綜合競爭能力的模糊評價[J].石油化工高等學校學報,2003,16(4).
[9] 金永真,李鋼.我國化工行業上市公司企業競爭力監測與分析[J].石油化工技術經濟,2006,22(5).
[10] 朱小娟,董濤.我國石油和化工產業的競爭力評價[J].中國石油和化工,2004(6).
[11] KAPLAN R S,NORTON D P.The balanced scorecard:Measures that drive performance[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2(1-2).
[12] 胡雄鷹,朱湘暉,張宗祥.基于BSC與AHP的高校教師績效評價方法[J].武漢工程大學學報,2009,31(9).
[13] 巴英,錢曉英.美國、摩洛哥和中國的磷化工產業競爭力比較分析[J].云南化工,2006,33(6).
[14] 余光,李小燕,程巧蓮.基于價值鏈理論的化工企業流程再造研究[J].商場現代化,2008(9).
[15] 張嘉惠.實施創新戰略,提升我國產業國際競爭力[J].農村.農業.農民,2006(4).
[16] 孫旭輝,黃惟毅.來自北歐化工公司的啟示[J].金山企業管理,2003(3).
An Evaluation on Overall Competitive Power for the BSC-based Large&Medium-scale Chemical Enterprises in China
Wang Lin1,Hu Xiongying2,Yu Xiaopeng2,Zhu Xianghui2
(1.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chang Branch,Wuhan,Hubei 430070,China;2.School of Management,Wuh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Wuhan,Hubei 430070,China)
First the status of competition in the domestic chemical industry is analyzed,and measures to enhance competitive pow er are introduced to chem icalenterprises at home and abroad,and then integrated competitive power evaluation methods of chemical companies are reviewed.Finally,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for overall competitive power evaluation for the large&medium-scale chemical enterprises in China.
balanced scorecard;chemical enterprise;overall competitive power;evaluation
F426.7
A
1671-2544(2011)04-0121-03
2011-05-13
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湖北企業競爭力研究中心資助項目(Qyjzl2010y001)
汪 琳(1977— ),女,湖北武漢人,華中科技大學武昌分校講師,博士研究生。
(責任編輯:吳晏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