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
日前,工信部發函〔2011〕306號表示,基礎電信運營企業在開展校園營銷時不得與高校簽署排他性協議。工信部表示,運營商不得實施六大行為:與學校簽訂排他性協議(含口頭協議);詆毀競爭對手,開展與競爭對手的通信網絡、電信終端設備進行對比的宣傳或者任何影響競爭對手正常開展業務的宣傳;未經用戶同意、在錄取通知書中夾寄移動電話用戶身份識別卡(SIM、UIM卡等)、業務宣傳資料等;收購競爭對手在網用戶的電信終端設備(含手機電池等)、移動電話用戶身份識別卡等;承建校園信息化建設項目時,強制校園用戶使用指定的電信業務或終端設備。
近日北京移動針對動感地帶用戶推出預存話費換iPad2活動以爭取用戶。據北京移動客服介紹,在8、9兩個月內,動感地帶用戶預存4800元并承諾在未來48個月每個月話費超過100元,就可以獲得蘋果iPad2的16GWiFi版本一臺。
有行業分析人士認為,移動此舉對于聯通和電信即將推出的校園業務品牌來說,無疑是一招釜底抽薪。而另外兩家運營商要想招攬用戶,無疑需要推出更具吸引力的優惠措施。

日前,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校區的管理員發現一個文檔管理數據庫服務器被嵌入惡意代碼,在聯系執法機構和安全人員進行調查后,學校懷疑系統的數據庫里有超過75000名有關學生和雇員的信息被盜,其中包括最重要的社會保險號碼。
大多數企業和機構都會在數據遭受破壞后提供為期一年的免費信用監測服務,但威斯康辛大學卻表示,因為沒有證據顯示數據被竊取,他們將不再提供類似服務,并且數據庫中沒有學術信息例如學生成績等,因此至少攻擊者無法確定學生所學的專業和成績。

為加速教育信息化建設,推動校園數字化技術與高校教學、科研和管理的深度融合指明了方向,為進一步探討數字化校園的建設需求和總結經驗,促進十二五期間數字化校園建設的發展,由《中國教育網絡》雜志和戴爾(中國)有限公司聯合舉辦的“2011年數字校園創新高峰論壇”于2011年7月26日在甘肅敦煌召開。
會上,專家指出,2011年是十二五規劃落地之年,新一代數字校園建設的走向逐漸清晰。進行數字校園頂層設計,高校信息化的未來發展和體制機制的創新模式,各種新興技術在教育信息化領域的應用,基礎設施性能的提高,優質資源建設及共享的模式和機制,教學和科研支撐環境的優化和升級,教育質量的全面提升,業務系統的建設及應用,管理體制的創新和變革等課題,都是當前亟待探索的主要問題。
本屆大運會期間,由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研發的下一代互聯網無線“即拍即傳”系統首次投入使用。基于該項技術,中國電信在龍崗大運中心的主體育場、主體育館、大運村體驗廳為記者、攝影愛好者提供了下一代無線網絡的“即拍即傳”服務。
由于該項技術的應用,攝影記者無需攜帶電腦,只需將拍完照片的存儲卡插入支持IPv6/IPv4協議的無線讀卡器,即可通過無線模式把存儲卡里的照片傳到云端服務器上,而不必等待比賽間歇或比賽結束后人工傳遞照片,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時,報社、電視臺或網站可以在云端服務器上對實時傳回的新聞圖片進行在線瀏覽、編輯、下載,配上文字后迅速形成新聞稿件。
該項目成果由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智能傳感網絡工程研究中心憑借其在無線通信、下一代互聯網、云計算等方面的技術優勢研發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