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觀察
喬布斯深刻地影響了人們的生活。雖然喬布斯已經逝去,但個人消費電子時代的變革才剛剛開始。
10月5日,喬布斯去世,享年56歲。蘋果店外的蠟燭與鮮花,來自社會各界人士的悼念,告訴我們喬布斯不僅僅是一位聰明的商人。他是一位技師,是公司領袖,還是一位能夠創造世人所愛產品的創新者。他深刻地影響了人們的生活。雖然喬布斯已經逝去,但個人消費電子時代的變革才剛剛開始。
喬布斯的不同之處在于他不是一位工程師,而這正是他偉大力量所在。他醉心于產品設計和美感,將科技變得易于使用。從鼠標、數字音樂播放器到智能手機、平板電腦,他一次又一次地將那些已有但未成形的想法付諸實踐。
在喬布斯去世前,《經濟學人》報道指出,傳統創新路徑從軍工、企業研發中心然后到消費市場的方式正漸漸發生反轉。許多家庭擁有比辦公大樓更強大、更靈活的設備,消費者的小玩意和網上服務比大多數公司系統都要智能和易于使用。家用消費產品逐步被商業企業、政府及軍事單位接納。而不論是在新德里還是在大連,不論是在都柏林還是在達拉斯,蘋果的產品都極受歡迎,甚至供不應求。

喬布斯有被認為是“控制狂”。他的批評者認為,蘋果的產品和系統打著易用的旗號,推行封閉的、不靈活的設計。但喬布斯成功地將尖端科技引入數百萬人的生活。他對用戶第一、優雅和簡單設計等原則的堅持已經深深扎根蘋果文化,并正在影響競爭對手。
喬布斯年輕時,一位工程師認為蘋果正在“扭曲世界”。現在喬布斯已故,蘋果產品正在重塑整個產業,乃至整個產業鏈。
通過減少申請人的申請障礙,USPTO有權決定一項專利申請是否有價值,是否要進入到實踐檢驗階段。總體而言,新改革讓整個專利申請過程變得更為順暢。
如果說專利數量是衡量創造性的尺度的話,美國人在創造方面已久負盛名,名列前茅。雖不能與日本、瑞士的1200項/百萬人、500項/百萬人的數量相比,但美國350項/百萬人的專利人口比例已與瑞典并列。通過全面改革專利制度,美國國會希望能夠提高美國在專利排行榜上的名次,同時創造出數以百萬計的工作機會。新的《美國發明法》(America Invents Act)于9月16日由美國總統奧巴馬簽發,對美國專利與商標局(USPTO)進行了廣泛的改革。
國家授予專利的目的是促進創新,創造工作機會,促進國家繁榮富強。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專利制度要求發明人公開發明,其想法首先要通過眾人的評判。其他人可以通過購買專利或者支付專利使用費的方式使用專利,發明人則享有對該專利20年的獨占權。很多國家的專利制度都運行良好,為國家創造了工作機會和財富,促進了經濟增長。
但是,雖然專利制度促進了制藥行業、半導體行業的發展,但對其他經濟領域的發展動力則并不明顯。美國對專利尤其是軟件方面的專利到底是促進還是阻礙創新存在爭論。
過去,美國授予專利是基于“發明優先”原則。雖然本意合理,但發明人實際舉證較為困難。這次改革采用“申請優先原則,與世界其他國家保持一致。通過減少申請人的申請障礙,USPTO有權決定一項專利申請是否有價值,是否要進入到實踐檢驗階段。總體而言,新改革讓整個專利申請過程變得更為順暢。
但軟件專利、商業模式專利具有特殊性。軟件程序一般基于廣為人知的數學定律。程序員不需要像其他領域的發明人一樣去發現新規律。很多時候,新程序只是讓做一件事情變得更為容易。由于在軟件中增加新特性相對容易,程序員可以將更多的想法融合到一個程序中,這是其他領域所不能做到的。而一個程序利用的數學公式很可能在其他方面也被廣泛使用。一個程序包含上千個被稱為“專利”的程序,這成為阻礙創新的“專利雷區”。
(以上資訊來源于Economist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