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初,就宣布加入共產國際,為其下屬的一個支部,自愿聽從共產國際的領導。對此,中共二大專門通過了決議。
中共的組建是在一個極短的時間里完成的,各方面準備都明顯不足。因此,中共和共產國際的關系,從一開始就不能不是一種“父子”關系。中共早年的大批干部是送到蘇聯去學習培養的。中共最初的黨綱、政綱,包括統一戰線和聯合國民黨的政策方針,都是按照共產國際的指示或在共產國際代表的幫助下制定的。
中共早期之所以離不開共產國際,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財政經濟上長期無法獨立。中共自正式成立之日起,就不得不全面接受共產國際提供的經費援助。到1927年,莫斯科提供給中共的各項經費加起來,已不下100萬美元之數了。而抗戰開始以后,中共中央逐漸擺脫了共產國際的領導,也正是因為中國黨這時在經濟上已經完全獨立了。
共產國際關于中國革命的理論和意見,在早期中共領導人還嚴重缺乏革命實踐經驗的情況下,曾經有效地提升了中共的政治斗爭能力,促進了中共力量的發展壯大。如1922年至1923年,共產國際要求中共與國民黨實行黨內合作。結果,中共從國共合作前一個只有400名黨員的秘密小組織,不過兩三年時間,便一躍而發展成為一個擁有5.7萬名黨員和掌握著上百萬工農團體的群眾性政黨。但是,共產國際基于蘇聯利益制定戰略政略的出發點,也不可避免地極大妨礙過中國的革命進程。
對中共后來的成功來說,共產國際還有一個不得不提的重要貢獻。那就是,正是它把毛澤東推上了最高領導地位。
莫斯科最早注意到毛澤東是在1927年初。當時,毛澤東發表了《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共產國際主席布哈林讀到后公開表示贊賞,并將該文刊發于共產國際的機關刊物以示推崇。從1929年起,莫斯科開始高度重視“朱毛紅軍”的發展,連續在其機關報上予以公開報道。1932年,主持臨時中央的“留蘇學生”們想把毛澤東從軍事領導崗位上排擠出去,并計劃將毛送到蘇聯去“養病”,共產國際明確地表示了反對。1934年,共產國際開始在莫斯科公開譯制毛澤東的文集,發表毛澤東的個人傳記,并且在共產國際第七次代表大會上,破天荒地把毛澤東的頭像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幾個著名領袖人物的頭像一起,懸掛在會議大廳里,實際上公開表示了莫斯科對毛澤東的態度:毛應該在中國黨內成為最高領袖。抗戰開始之后,共產國際總書記季米特洛夫正式表態,支持毛澤東在中共黨內擔任最高領導人。
中國共產黨在毛澤東的領導下,開始走上獨立自主的發展道路,最終推翻了國民黨政權,建立了嶄新的社會主義新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