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小萍 ( 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 310006)
為了在分娩中減少人為干預,充分發揮助產士的作用,保護、支持和促進自然分娩,降低剖宮產發生率,使分娩回歸自然,我院開展了溫馨產房。溫馨產房是指以助產士為主并負責管理正常工作運轉的產房,給沒有合并其他疾病的孕產婦提供助產和圍生期優質服務,不使用人工干預和藥物干預的產科接生。其宗旨是建于接受醫院服務的婦女及家庭,以及建立于國際衛生組織、國際助產聯盟、國際婦產科聯盟所提倡的助產護理有關的信念和價值觀的基礎之上。通過助產士和家人共同全程陪伴分娩,給產婦一個安全、溫馨的分娩環境和優質服務,將人性化護理融入到醫療護理的全過程。
溫馨產房要求孕婦及陪伴人在懷孕期間應參加醫院的相關培訓,內容包括孕產婦保健、分娩方式宣教、分娩過程中的注意事項等。陪伴人由產婦任選,要求母親陪伴者最好其母親自身無難產史。臨產后,產婦在類似于家庭環境的分娩室中進行待產、分娩,內有分娩球、分娩椅、多功能產床、音響設備及各種嬰兒復蘇搶救設施等。產婦從宮口開1cm至分娩后送入產休室,始終有一位助產士專人管理陪伴,并允許產婦指定親人一同陪伴在身邊提供有效的方法和建議。在助產士的監護下實行不妨礙產程進展的自由體位,即姿勢待產。宮縮時予按摩、熱敷及指導運用拉瑪澤呼吸減痛法等非藥物方法減輕疼痛。宮縮間歇期鼓勵產婦進食,給予足夠的能量支持;聯合家屬消除產婦焦躁不安的情緒。這與傳統分娩模式中一名助產士管理數名待產婦,導致無法及時照顧安慰有陣痛的產婦;產婦與家屬分離,得不到親人的支持;分娩環境中產婦之間相互干擾和刺激等不同。
溫馨產房的應用有效減輕了產婦疼痛感,縮短產程,減少產后出血,降低了剖宮產率,同時床位周轉加快,提高了床位利用率,使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達到最佳結合。
2008年5-8月在我院產科住院分娩387例,年齡24~35歲,孕37~41+6周,單胎頭位,無合并癥的初產婦,有自然分娩意向者,臨產前無剖宮產指征,有條件進行陰道試產,孕期均受過必修課程的培訓。分入溫馨產房組與傳統分娩模式組,分別觀察產婦總產程、出血量、疼痛程度(按世界衛生組織的分級標準,分為0級、Ⅰ級、Ⅱ級、Ⅲ級)及家屬的滿意度。溫馨產房組產婦總產程(11.0±1.6)h,產時產后出血量(188.7±32.4)ml;均少于傳統模式分娩組,分別為(8.0±1.3)h、(139.3±23.5)ml。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分別為3.59、5.89,P均<0.05)。溫馨產房組產婦的剖宮產率、產時疼痛程度均低于傳統模式分娩組產婦,而家屬滿意度則較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溫馨產房中的每位產婦及陪伴人分娩前能得到系統的產前培訓及指導,可減輕對分娩所產生的無助和恐懼感。及時告知檢查結果,與助產士共同討論制定自己的“分娩計劃”,陪伴人可參與完成整個分娩過程。在整個產程中人工干預(肛查、人工破水、過早腹壓)減少,避免產婦隱私不必要的泄露;不采用任何藥物干預,孕婦可自由走動或采取任何不妨礙產程進展的舒適體位,通過各種上身直立位姿勢,借重力的作用使胎頭在宮縮時緊壓子宮頸口,從而促使宮口開大。不同的姿勢待產可使得受阻骨盆空間加大,胎頭旋轉,恢復正常位置,最終自然分娩,有效降低剖宮產率。

表1 兩組產婦分娩方式、疼痛程度及家屬滿意度比較 [例(%)]
分娩是一個生理過程,也是一個心理過程。疼痛是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的綜合反應,因為產婦對宮縮痛的恐懼是導致宮縮乏力、產程延長及要求剖宮產終止妊娠的主要原因。而溫馨產房中專業助產士一對一的指導產婦,分散注意力,音樂、呼吸法、按摩、熱敷等非藥物減痛方法,并且讓其敘述了疼痛可能會使其心情得到安撫,利于減輕子宮對腰骶部神經壓迫,緩解肌肉緊張狀態,降低肌肉張力,促進血液循環,減少乳酸產生,使產婦身心處于最佳狀態,減輕緊張和恐懼,提高機體對疼痛的耐受性,縮短產程,使剖宮產率和產后出血量降低,為自然分娩提供前提條件。
環境是影響產婦心理狀態的重要因素,產婦的焦慮與住院環境及分娩情景有關。溫馨產房中,產婦獲得了陪伴人(尤其是丈夫)對產婦的情感支持(肌膚接觸、語言鼓勵、撫摸、擁抱等),使產房猶如家庭般的溫馨,使產婦保持輕松愉悅的良好心理狀態進行分娩,有效防止產后抑郁癥。因此,溫馨產房受到了產婦及其家人的歡迎。家屬在陪伴過程中見證了醫護人員為產婦順利生產而付出的辛勞和努力,即使遇到難產情況,也會容易理解而無怨言,使難產手術及時進行,為搶救新生兒贏得了時間,使產婦和家屬的滿意度有了質的提升,減少了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