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莊毅佳
靜看Web2.0網站之浮沉(上)
文|莊毅佳

三年前,博客風靡全中國,每個人都在交換博客鏈接;
兩年前,種菜偷菜開始流行,加更多的朋友玩起來更有趣;
去年,微博悄然盛行,大家都在為粉絲數高低而爭論不休。
如今,博客已經鮮有人問津,社區網站急轉直下,微博略顯頹勢,是網民太過喜新厭舊還是網站形態更新換代太快?
網站流量排名Alexa展示的線條顯示,從2010年年初的近1.2到如今的0.42,一年半時間,開心網的每日用戶量跌去約65%;百度指數顯示,其用戶關注度由最火爆時的超80萬回落到現在的不到10萬;媒體對其的關注指數亦在下降,僅今年一季度就下降七成。
回望互聯網從Web 1.0走到如今的Web 2.0,那些Web 2.0網站像博客中國、開心網、人人網讓我們從狂熱到漠不關心的速度之快遠比Web 1.0的新聞網頁、BBS論壇、購物網站降溫來得更加快、更加徹底。許多Web 1.0形態的網站至今也還是我們每天上網必看的,于是,我們不禁要問,為什么Web 2.0的網站產品周期如此之短?
我們目前所處的時代之所以被稱作信息時代,主要是因為互聯網給我們這個時代帶來了巨大的改變。互聯網其實質是數據的交互,從計算機原理來說就是將信息轉變為0、1的二進制數據通過互聯網在計算機之間傳輸的過程,因此互聯網給這個時代帶來的是通信的便利性、實時性,高速信息的搜集和處理能力,以及電子化等多種便利。
有人總結Web 1.0是人與網站通信、Web 2.0是人與人通信,Web 3.0是網站與網站、機器與機器的通信,Web 2.0是一個過渡形態。但是因為Web 2.0使網民的個性得到極大的釋放,因此獲得了空前廣泛的高度關注。但筆者認為,互聯網的實質決定了Web 1.0是互聯網的基礎表現形式,它滿足了人們從互聯網通過搜索獲取信息,通過新聞頁面或許最新時事、收發郵件,通過在線娛樂應用聽歌看電影,在線IM聊天、資源下載等,因此無論互聯網未來如何發展,Web 1.0的形態都將得到保存和重視,這也就是為何像新浪新聞、163網易郵箱、百度搜索、騰訊QQ、迅雷看看等網站經久不衰的原因所在。
Web 2.0目前在商業模式上存在的諸多問題也決定了其只能盛極一時的狀況,筆者總結為以下幾點。
如果說Web 1.0在線溝通、郵件收發、聯網辦公應用可以提高企業辦公效率,減少通信成本,那么Web 2.0在創造社會價值這點上就顯得有些捉襟見肘,目前我們看到的Web 2.0發揮淋漓盡致的特性就是其娛樂屬性,我們通過Web 2.0交朋友、一起評論熱點事件、互相點評轉帖、一起收菜偷菜、一起搶車位玩游戲,這些決定了Web 2.0的定位是存在一定娛樂需求的人群,而娛樂過后,一切都要回歸無聊。


因為Web 2.0過度強調娛樂化,在創造社會價值方面有所欠缺,也就決定了Web 2.0的網站在盈利模式上很難有所創新。互聯網缺少商業應用,單純依靠娛樂屬性帶來眼球經濟,網站的盈利還是依靠單一的頁面廣告,網站就一味追求高流量、高在線人數。有些網站缺少長期戰略規劃且只看眼前利益而做出一些人為炒作的短期熱點事件,這就是為什么賈君鵬、鳳姐、郭美美等人會紅極一時了。這種生存方式決定了Web 2.0網站一旦失去了流量,就很可能喪失了自我生存的能力。
Web 2.0的網站盈利模式沒有創新,網站經營者缺少長遠規劃,通常是直接或間接復制競爭對手或者國外同行的應用,看不到未來互聯網的發展方向,難以持續吸引用戶關注。開心網此前最受歡迎的應用就是轉帖和在線游戲,當長期缺少優秀應用的開發,網民的熱情一旦逝去,將很難再續往日輝煌。
Web 2.0既然是基于人與人之間的通信,與其說Web 2.0的火爆是優秀的網站應用帶來的高人氣,還不如說是優秀的網站應用使人與人的通信更加便捷和有趣所帶來的高人氣。因此,不得不說Web 2.0不同網站形態前期的炒作是必要的,如微博的普及需要調動全民關注的熱情,有了廣泛的關注微博就有了很強的生命力,但是微博的模式再好,內容再吸引人,如果少了好友的關注與互動,微博也就沒有了吸引力。近期,筆者也明顯感覺到微博單純靠原創、轉發、評論的方式也漸漸讓網民厭倦了,一旦失去人氣,微博將迅速成為下一個開心網。
很多互聯網網站本身的競爭力其實并不強,但是憑借對國外新概念新產品的效仿,很多網站似乎也經營得不錯,打算伺機上市,而那些模仿失敗的網站則可以倒閉重來。相比之下,門戶網站就會成熟許多,他們通常都會等到一個產品成熟1~2年后再強勢介入,比如新浪推出的博客、微博就是如此。但是有時候我們也會看到一個人氣明明很高的網站在一夜之間坍塌,還有一個問題就是一些人為的炒作呈現的虛假繁榮。還有些網站會借助明星、名人的影響力來吸引網民關注,但事實上那些明星的真假及網站背后的高關注度往往只是假象。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