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百年歷程 共議未來發展
——“超導百年西安論壇”隆重舉行
編者按:超導技術作為21世紀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高新技術,受到各國高度重視。美國和日本都將超導限流器視為21世紀具有經濟戰略意義高新技術產品之一。美國電網“2030”計劃中提出,以超導電力技術建設骨干電網。美國能源部甚至將超導譽為21世紀電力工業唯一的高技術儲備。據國際超導工業界有關數據,2010年全球超導電力技術產業產值約75億美元,預計到2020年,該產值將達750億美元,也就是說,超導產業有望迎來“十年十倍”的迅猛增長。

2011年8月22日,“超導百年西安論壇”在西安東晉桃園隆重舉行。本次論壇由中國材料研究學會超導材料技術委員會、國家超導技術聯合研究開發中心主辦,西安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西部超導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承辦,并得到了國家科技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國家科技部ITER計劃執行中心、中國工程院冶金化工與工程學部的大力支持。論壇旨在反映世界百年超導事業的發展歷程及近50年中國超導事業所取得的重要成就,為加快我國超導科技進步和應用提出建設性意見。本次論壇對促進我國超導事業的進一步發展,實現我國超導研究和工程化應用具有積極意義。
出席本次論壇的有:陜西省副省長朱靜芝,中國工程院院士甘子釗、周廉、楊國楨、趙忠賢、張裕恒、黃崇祺,國家科技部ITER計劃執行中心副主任羅德隆,中國工程院一局局長謝冰玉,西安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主任賈生林,陜西省科技廳廳長奚正平,中國駐美國大使館科技處公參金炬,國家科技部高技術中心蔣志君,國家科技部ITER計劃執行中心處長何開輝,中國工程院冶金化工與工程學部處長左家和,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院長張平祥等超導研發、生產的專家學者百余人。
論壇開幕式和論壇報告會分別由張平祥院長和甘子釗院士主持。甘子釗院士、賈生林主任、奚正平廳長為論壇開幕式致辭,趙忠賢、楊國楨、張裕恒院士,張平祥、溫海虎教授,羅德隆副主任分別作了精彩報告,周廉院士致閉幕詞。
趙忠賢院士在《百年超導,魅力不減》的報告中,簡要介紹了超導理論從唯象理論到BCS微觀超導理論的發展歷程。重點介紹了超導在弱電和強電方面的應用以及未來可能的應用領域如無損耗電纜、高速磁懸浮列車等。最后他指出,超導界未來主要研究方向是探索新的高溫超導體和提高超導臨界溫度,面臨的挑戰是Cu氧化物超導體及新超導體的機理和室溫超導體研究。
楊國楨院士在《國家超導技術專家委員會和國家超導中心15年回顧》的報告中,主要介紹了國家超導技術專家委員會和國家超導中心的建立過程和目標、自成立以來承擔的任務和項目管理情況,近幾年來所取得的科技成果和獲得國家、部省級獎勵的情況,基地建設和人才培養,國內外學術交流會議以及正在進行的超導標準委員會的籌建與超導標準制定工作。
張平祥院長在《低溫超導進展》的報告中,回顧了低溫超導材料發展歷程及我國低溫超導材料的研發歷史,重點介紹了西部超導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低溫超導材料產業化發展現狀和NbTi、Nb3Sn超導線材目前進展——已具備300 t NbTi和100 t Nb3Sn超導線材生產能力。最后,他表示,西部超導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將繼續提升產品性價比,完善NbTi和Nb3Sn超導線材制備技術;實現MRI用超導線材產業化,在滿足國內需求的同時,展開與國外同行競爭;發展我國超導磁體產業,進一步帶動NbTi和Nb3Sn超導線材產業化發展。
聞海虎教授在《高溫超導進展》的報告中,主要講述了近年來超導材料特別是高溫超導材料的機理研究進展。最后提出了一些高溫超導體的未來研究方向。
張裕恒院士在《中國超導研究的補充與拾遺》的報告中,回顧了我國關于超導理論和實驗研究方面的歷史,簡要介紹了中國超導研究50年來獲得的國家獎勵。重點介紹了我國超導在創新與基礎研究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周廉院士提出的PMP法制備Y系高溫超導體被譽為世界3大權威制備技術之一)。他指出,近年來,高溫超導不斷創新,為國家科技進步作出了巨大貢獻。
羅德隆副主任在《中國ITER計劃執行進展》的報告中,介紹了ITER計劃概況、工作進展,所設立專項及我國在ITER計劃中承擔的具體工作。他指出,ITER計劃是全球規模最大、影響最深遠的國際大科學工程合作項目之一,涉及能源、環境和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表明我國掌握了ITER關鍵材料的自主研發能力及生產技術,提升了我國在新材料領域的核心競爭力,對我國走向國際、參與國際項目工程管理具有重大意義。
周廉院士在閉幕詞中指出,自1986年發現高溫超導體以來,中國在此方面研究便一直處于世界前列,這一成就與國家各部委和國家領導人的關心支持是分不開的。目前,我國低溫超導已從高水平研究走向工程和產業化應用,高溫超導基礎研究成績斐然,特別是近3年來鐵基超導體研究在理論和實驗方面取得了眾多的創新成果。但是,溫度仍然是超導材料使用的障礙。他強調,隨著研究工具如ARPES、中子散射等的應用,為新型超導電子結構和相圖提供了新的研究手段,同時對HTC原因認識不斷增加,優于現有超導體的新類別將不斷產生,我國應繼續加強超導基礎、工程與產業化應用研究,注重發展規劃,繼續爭取國家支持,使我國超導對社會乃至世界做出更大的貢獻。最后,他語重心長地說,超導的未來在于年輕一代,希望青年人在超導領域不斷探索,推動超導產業不斷進步。

會后,與會專家代表參觀了陜西省專業從事超導科研、生產的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和西部超導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全面了解了陜西省在超導領域的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情況,并召開了“超導百年西安論壇”共議超導發展座談會。座談會上,各位專家學者歡聚一堂、暢所欲言,從不同方面為超導發展建言獻策,指明未來發展方向。座談會主要提出3點建議:注重項目與產業發展規劃,團結超導界同仁,發揮團隊的引導作用,確立戰略目標,形成有可能的突破口;摒棄一些老思路,結合中國實際情況提出新思路、新方案,進一步做大做強我國超導事業;加強青年一代培養,使青年一代超導科技工作者逐步走上歷史舞臺。
超導現象發現于1911年,首先由荷蘭萊頓大學物理學家開默林·昂納斯(Kamerling-Onnes)教授在實驗中觀察發現,迄今已有100年的歷史。在此后的漫長歲月里,人類從未停止探索超導技術及其實用化的腳步,并使一系列新技術、新材料和新應用的發明成為可能。我國開展超導技術研究已有60多年的歷史,作為國家重點支持發展的科學領域,在低溫超導材料、高溫超導材料和應用技術研發方面均取得了大量的先進成果,涌現了一大批科學家和技術人才,與美國、日本、法國等一起居于國際超導領域的前列。如今,超導技術在電力、能源、醫療、交通、武器等領域的重大應用,對我們的國家安全和人民生活具有極大的價值和重要的戰略意義。
陜西省自20世紀60年代就在國內較早開始了超導技術的研究,新世紀以來又在超導技術和成果轉化以及高新技術產業建設方面作出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研究和應用水平在國內名列前茅,在國際上也享有盛譽。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單位就是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和西部超導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制備的超導材料性能先后3次創世界最好水平,先后承擔國家“973”、“863”項目和國家自然基金重點項目20余項,獲得省部級以上成果獎勵30多項,培養了一支享譽國內外的科技創新團隊和產業建設團隊。特別是近10年來,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充分發揮國家超導材料制備國家工程實驗室和陜西省超導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作用,加快成果轉化,建立了西部超導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形成了具有國際先進、國內一流、規模化的超導材料研發生產基地,以及國際上唯一的低溫超導合金棒材及線材全流程生產企業,成為國際熱核聚變項目用低溫超導線材的供貨商之一,是我國超導材料產業化的典范。胡錦濤總書記在2010年1月親臨視察了西部超導公司,對陜西省超導材料研究及產業化給予了充分肯定,并對加快中國超導科技進步和應用化進程提出了殷切希望。
本次高層次、具有重大紀念意義的學術活動在陜西召開,對于推動陜西科技進步、促進陜西與各省市的學術交流、加深學術界對陜西超導技術及其他科技領域研究的了解和幫助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 (本刊通訊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