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寅
(泰州市田家炳實驗中學 江蘇 泰州 225300)
2010年的上海秋季高考物理試卷關注新教材所體現的教學思想、教學理念、教學方法,以及考查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滲透;增大了對基礎物理知識和技能的考核,考查最基本的物理規律,以及由此體現出來的學生處理問題的基本方法.雖然大多數題目從難度和能力要求上有所降低,但對于學生比較容易混淆的物理概念加強了考核.有些物理概念不少學生,甚至一些參考資料都發生了錯誤,如第32題.
【原題】如圖1,寬度L=0.5 m的光滑金屬框架MNPQ固定于水平面內,并處在磁感應強度大小B=0.4 T,方向豎直向下的勻強磁場中,框架的電阻非均勻分布.將質量m=0.1 kg,電阻可忽略的金屬棒cd放置在框架上,并且與框架接觸良好.以P為坐標原點,PQ方向為x軸正方向建立坐標,金屬棒從x0=1 m處以v0=2 m/s的初速度,沿x軸負方向做加速度a=2 m/s2的勻減速直線運動,運動中金屬棒僅受安培力作用.求:金屬棒cd運動0.5 m,框架產生的焦耳熱Q.

圖1
參考書解:
由
可得
F=ma=0.2 N
因為運動中金屬棒僅受安培力作用,所以
F=BIL
又
所以
且
得
所以代入數據得
Q=I2Rt=I2·0.4t2=0.2 J
這種解法忽視了電阻R是變化的;這樣用公式Q=I2Rt求出的Q顯然有問題.筆者認為正確的解法應該如下.
正解:
由金屬棒做勻減速直線運動可得,金屬棒cd運動0.5 m時的速度為
根據功能轉換可知金屬棒cd減小的動能轉化為電路的電能,再轉化為電路中的焦耳熱,即
本題要求學生能真正理解電磁感應、安培力做功、電流生熱這一系列知識點,而這部分內容恰恰是學生容易混淆的.由于不能充分認識電流的有效值和平均值的區別,不知道什么時候應該用有效值,什么時候應該用平均值進行計算.學生在解題時往往會犯這樣那樣的錯誤.又如下面這道高考模擬題.
【模擬題】如圖2所示,磁感應強度為B的勻強
磁場,方向豎直向下;在磁場中有一個邊長為L的正方形剛性金屬框.ab邊質量為m,其他三邊的質量不計.金屬框的總電阻為R,cd邊上裝有固定的水平軸.現將金屬框從水平位置由靜止釋放;不計一切摩擦.金屬框經時間t恰好以速度v第一次通過最低點.求在t時間內金屬框中產生的感應電流的有效值.

圖2
錯解:
不少同學不假思索地由
Im=BLv
得出
發生這樣的錯誤是由于學生只記住了交流電電流有效值的公式,而不知其真正的物理意義.本題中金屬框并不是在磁場中勻速地轉動,因此產生的不是正弦式交流電,以上的公式并不適用.正確的方法應利用能量轉化的觀點解題.
正解:
由能量轉化可知,ab邊從水平位置轉到最低點減小的重力勢能轉化為ab邊的動能和電路的電能,則有
又由于
Q=I2Rt
由以上兩式可得
這些題目可以使教師認識到,在授課時要注意引導學生重視教材,去探究知識的發生與發展,要搞清楚各知識點之間的關聯,真正地理解物理規律和物理概念;而不是依靠傳統的“題海戰術”,從而造成學生做題時發生生搬硬套、依樣畫葫蘆的錯誤.可以使學生認識到應該注意平時學習的方法,了解學習物理的意義,知道物理模型在物理學發展中的應用,將物理學習有意識和自己平時的生活實踐相聯系,從而真正地掌握物理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