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鳳金
(涿州市職教中心 河北 保定 072750)
在物理實驗教學改革試驗中,我們堅持教學的科學性、教育性原則.根據系統論的基本原理——整體大于各部分的總和,結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實驗教學的完整性規律,把組成整體結構的各個要素有機地組合起來,在總體上通盤考慮.這樣,注意各要素的功能,而且更注意各部分相互聯系形成整體結構的新功能.我們還把課內和課外融為一體,把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統籌安排;把小制作、小發明、實驗競賽、專題講座適時調整.在實驗內容上把科學知識、生活知識全面考慮、互相滲透;把獲取知識、科學觀察、獨立操作、培養實驗技能、發揮聰明才智安排于合理的結構中,充分發揮了各部分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整體功能.
經過幾年的實驗探索,我們總結出比較優化的物理實驗教學框架.下面就是這個框架的基本要點.
如前所述,物理實驗教學總的效果并不等于各個要素效果的算術和.把物理實驗教學的各個要素進行綜合分析,認為課堂教學、學生實驗、教具學具的制作、小發明和小創造、實驗競賽、專題講座六個要素組成的實驗教學系統的總功能不是各個要素各自直接地、單獨地體現出來的,而是通過它們之間的特殊聯系間接地、綜合地表現出來.
例如,在“浮力”的實驗教學中,我們首先讓學生自制學具:一個茶杯,幾塊形狀不同的木塊,一塊鐵皮.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利用演示實驗,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興趣,并根據教學步步深入,不斷提出問題.例如,形狀不同的物體受到的浮力相同嗎?鐵皮放在水里,它一定會沉入水底嗎?同一物體分別浸在水里、煤油里,它露在液面上的體積相同嗎?等等.課堂提出問題,要求學生利用自制的學具在課外活動分小組進行實驗,回答上面的問題.學生通過自己做實驗得出正確的結論,興趣很高,增添了學生積極進行實驗的信心.
學完了這一章,教師進一步提出,浮力在生活、生產中的運用有哪些?這樣,通過課內、課外、演示實驗和自己動手做實驗的有機結合,學生既學到了物理知識,又會運用于生活,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利用物理實驗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些效果只有通過整體結構這個實驗教學體系才能取得.單靠演示實驗、學生實驗在有限的時間內是難以達到的.
根據教材進度制定教改方案,每個學期確定總體目標,建立配套的組織和確定專人負責.為使多項實驗達到目的要求而采取相應的措施.從而發揮整體結構的優勢.
實驗教學能否達到最優目的?系統各部分能否協調運轉?關鍵要看我們在課堂教學中能否引起學生的較大興趣.如果學生對實驗感到乏味,則難以達到目的.興趣的培養必須通過多種途徑、多種形式綜合進行.
我們把中學物理的幾十個學生實驗,幾百個演示實驗,逐一研究;在揭示物理規律的原則下,每一個實驗都做一些趣味性改進.如在演示水的傳熱性能時,把事先準備好的小魚放到試管底部,然后在試管的上部加熱使水沸騰時,小魚在試管底部沒什么異樣.學生感到十分驚奇,從而引起興趣,增添了學習知識的積極性.
為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演示實驗時,我們吸收少數學生參加演示實驗,為做學生實驗時培養骨干.這樣在演示實驗時,同學們觀察十分認真,收到良好的效果.
通過演示實驗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同學們躍躍欲試,但是由于課堂時間限制只能有少數同學參加.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除了讓學生做完課本上的實驗外,還通過制作教具、學具,把許多演示實驗也改成學生實驗,給學生提供了自己動手動腦的機會,如演示浮力的大小、電流和電壓的關系等實驗.
在實驗過程中,我們除了要求學生用科學的態度做好實驗外,更重要的是要求學生寫出實驗報告;這是將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的一項重要工作.通過認真檢查學生的實驗報告,促使學生在實驗過程中,正確理解原理、明確實驗目的,認真設計步驟,詳細記錄數據,分析實驗結果.特別是一些實驗出現了誤差后,要求學生認真討論,分析產生誤差的原因;使學生逐步形成了一種嚴肅認真、一絲不茍的學風.
為了從多方面培養學生對物理實驗的興趣,在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實驗技能后,應按統一計劃,配合課堂實驗教學,組織好課外活動.具體措施:一是根據教材實驗特點和青少年的心理要求,精心設計課外活動的內容.做到既注意內容和形式的統一,又注意活動的趣味性和內在聯系;二是抓好落實,一個學期的實驗內容要事先確定,建立活動小組,確定輔導教師,以保證課外活動經?;?、制度化.這樣,把課內和課外內容銜接好,課內課外就能相互補充.
為了鞏固實驗教學質量,使課外活動具有更大的吸引力,每學期定時舉辦兩次規模較大的實驗競賽活動,將知識性、趣味性、科學性和群眾性融為一體.這樣,既增加了學生學好物理知識的信心,又培養了學生的集體主義思想和設計能力;特別是有自卑心理的學困生,能樹立一種我不比別人差,我能學好物理的信心.
引導學生參加自制教具、學具的活動,一方面可以鞏固課內實驗所學的知識和初步掌握的基本實驗技能,更重要的培養了學生的創造能力.
在自制教具、學具活動中,學生們大膽設想,認真設計,精心操作,這是傳統的教學過程無法達到的.每學期開始,在各個教學班成立自制學具、教具小組,進行超前預習,引導他們開展自制的事項,參加“小發明、小制作”活動,鼓勵他們創新.
在這些活動中,應始終堅持真、新、美的設計和創造理念.在整個活動中自然形成以學生為主體,并由一批骨干隊伍帶動,發展到全班學生紛紛動手,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實驗技能和理論水平,豐富了學生的課外活動內容.
當學生用自制的學具演示物理規律時,他們的態度十分認真,愛護儀器,這很自然地使學生進入了“科學家的角色”.同時,過去那些在上實驗課時紀律渙散、操作馬虎、敷衍了事、隨意亂放儀器甚至損壞儀器的現象大大地減少了.
通過對物理實驗教學的優化,學生綜合素質有很大的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