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張利潔 李 艷 樊興博
從農家書屋建設中存在的問題看農家書屋功能的延伸
——以甘肅省白銀市白銀區農家書屋為個案*
◎ 張利潔 李 艷 樊興博
目前農家書屋的建設,依然存在突出的問題,如資源配置不完備、資源使用中“知溝”現象較突出、農村書屋選址不盡合理等。當前應繼續從提高農家書屋資源的針對性、加強農家書屋與農村知識階層的聯系、整合農家書屋與學校資源等方面,探索如何延伸農家書屋的功能。
農家書屋;文化建設;功能延伸
“農家書屋”工程由政府統一規劃和組織實施,目的在于推動農村文化建設,提高廣大農民群眾的文化水平,保證農民群眾基本的文化權益。甘肅省是最早試行農家書屋工程的省份,自2005年底蘭州市榆中縣周前村、定西市安定區內官營村等15個行政村掛牌后,到2010年7月,甘肅全省已建成農家書屋10,460個,覆蓋全省近三分之二的行政村。①
筆者于2010年元月初在甘肅省白銀市白銀區的強灣村、白崖子村進行了實地調查,并與個別村民進行了訪談,試圖了解農家書屋的實際運行和利用情況,重點考察農家書屋的功能和效果。
從調查結果來看,強灣村和白崖子村在書目配置方面基本符合國家規定的每個書屋不少于一千冊圖書的標準。圖書種類包括文學、藝術、少兒讀物、農業科技等,基本能滿足農村讀者的需求。
相對來說,報刊的配置則較差。強灣村農家書屋共有《甘肅科技報》《甘肅日報》《白銀日報》《農民日報》《健康文摘報》《中國青年報》等七種報紙,但書屋空間狹小,報紙成摞堆放于一張臨近墻角的書桌之上,取閱很不方便。在調查中,筆者并沒有看到當日的報紙。為此,筆者走訪了該書屋的管理員。據管理員解釋,報紙一般是半月或者一月送一次,但由于強灣村距縣城較遠,因此報紙先被送到縣上,然后再由縣里派人送至強灣村,報紙送達書屋時,不僅已經過期,而且還會缺失。管理員補充說,很多報紙并沒有人看。
與強灣村相比,白崖子村的情況則相對差一些。筆者在農家書屋里并未見到報紙和雜志。據書屋管理員介紹,報紙和雜志基本每周二、周五都能按時送達;雜志類讀物剛一送到就有村民借走翻閱,之后未能收回。
按照新聞出版總署的規定,每個農家書屋原則上應配備不少于100種(張)電子音像制品,具備條件的地區,可增加一定比例的網絡圖書、網絡報紙、網絡期刊等出版物。筆者在實際走訪過程中未親眼見到光盤等電子音像制品。強灣村書屋管理員說,戲劇、小品類的音像產品大部分被鄉村自樂班借走,但再未歸還,流失嚴重。電腦作為播放音像制品的工具之一,也因為它的稀有和珍貴而不能得到有效利用,村委會唯一一臺電腦,是由甘肅省商務廳捐贈的,可以上網,一般只供回鄉的大學生查找資料用。在中學生普遍都會上網的情況下,他們能選擇的只有學校附近的網吧。
白崖子村的基礎設施條件較好。書屋面積是強灣村農家書屋的近三倍,村委會配有一臺29寸的彩電,并且有相應的音響設備。筆者在書屋中也沒有看到音像制品。同樣,出于流失嚴重的原因,部分光盤被管理員收管起來,沒有外借;有時音像制品也會在村里放映,受到年齡較大的村民們的喜愛。白崖子村目前還沒有通網絡,村里居民都沒有電腦。
建設農家書屋的初衷是為了滿足廣大農民對文化知識的需求,豐富他們的閑暇生活。而能否實現這樣的目標,則取決于農家書屋所配的圖書等資源是否受到農民讀者的歡迎。
在筆者進行實地調查的兩個農家書屋中,強灣村農家書屋的讀者借閱情況要好于白崖子村。通過農家書屋的借閱登記冊可以看到,2009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總共有348人次前來借閱圖書。而白崖子村從2008年12月15日農家書屋開放以來,到2009年12月31日,只有49人前來借書,僅為前者的七分之一。在白崖子村,當筆者詢問坐在農家書屋周圍的村民“是否知道農家書屋”時,他們回答說“不知道”。該村的農家書屋是在筆者進行調查時才開的門。
根據書屋的借閱情況,村民借閱范圍涉及農業技術、小說、人物傳記、兒童讀物等各個方面。不同讀者的借閱情況有顯著差異,而且兩極分化明顯。借閱次數多的讀者有幾十次的借閱記錄,少的僅一兩次,當然還有相當多的村民從未借閱過。強灣村農家書屋管理員說經常來借書的就那么幾個人,距離農家書屋遠一點的村民很少來。該村前村主任強有雷是借書次數最多的讀者。他喜歡的圖書類型包括小說、人物傳記等。在借閱登記冊上,強灣村傳記類圖書的借閱次數占4.6%。其他名人傳記,包括外國名人的傳記,也受到農民讀者不同程度的喜愛。
在強灣村農家書屋,通過與五個學生讀者(一個初一學生,四個小學生)的談話,筆者了解到,與學校圖書室相比,他們更喜歡農家書屋。因為農家書屋里“有更多課外書”,而學校圖書室則較多是教輔類書籍。此外,相較于報紙來說,期刊更受農民讀者的歡迎。《讀者》、《青年文摘》等雜志中包含著有趣的時尚信息、幽默笑話等內容,更符合農村讀者娛樂休閑的需要。
甘肅省最早踐行農家書屋的建設工程,并且取得了豐碩的成果,農家書屋的數量快速增長,在農家書屋硬件設施日益齊備的前提下,其實際運行情況更應該受到關注。
筆者的實際調查情況顯示,農家書屋的圖書配備基本齊全,而報刊、音像制品等資源缺乏。就報紙來說,及時將報紙送達書屋才能實現對這一資源的充分利用。偏遠的地理位置是報紙不能及時送到的客觀原因,而能否配備專人給農家書屋運送這些資源,則是一個可以通過主觀努力解決的問題。
音像制品受到廣大農民讀者的歡迎,因為它符合他們的接受水平。在筆者的調查過程中,強灣村和白崖子村都有村民反映,希望能看到更多的音像制品。然而,村民缺乏良好地使用公共文化設施的素質和日常行為習慣,音像制品往往有借無還,流失現象嚴重,這使得農家書屋管理員有時不愿將音像制品外借。對農家書屋基本配置所作的要求中,只對農家書屋需配置的圖書、報刊、電子音像制品和網絡資源等作了規定,至于如何有效利用并沒有提出合理的建議,也沒有對電視機、VCD等播放設施的配置作出明確規定,這也是音像制品類資源未得到充分利用的因素之一。
網絡資源在筆者所調查地區的農村中非常罕見。因為電腦硬件及上網費用對村民而言較貴,村民家中有電腦的很少,在這種情況下,農家書屋網絡資源的配備則顯得更加必要。訪談中不斷有村民提出希望為農家書屋配置網絡資源。網絡資源使用上,兩極分化現象也較為突出。農村外出打工的年輕人已經開始使用手機上網,但大多限于上網聊天、玩游戲等娛樂活動,而非查資料、看新聞。
為了保證農家書屋能夠發揮自身的效用,甘肅省各地普遍開展了農家書屋管理員培訓教育工作,培訓內容涵蓋了出版物接收、注冊、上架以及借閱、保管、宣傳等涉及書屋管理與服務的全部過程。然而與實際情況相比,農家書屋的日常管理工作還存在一定缺陷,如書屋開放時間不能完全保證、圖書借閱登記不完整、圖書光盤有所流失、管理員因為忙而無暇顧及書屋等現象在各地農家書屋有不同程度的存在,而這些問題的存在似乎都與管理員有關。
目前,書屋管理員大都由村委會成員義務擔任。除了國家每年發放給村干部的工資外,農家書屋管理員沒有額外的補助,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村委會在選用農家書屋管理員問題上的被動性——無法擇優選擇素質較高的人員,只能委派村干部或者一些退休教師等。久而久之這些長期得不到物質激勵的管理員自然會產生厭煩情緒,管理書屋的責任心及積極性也大打折扣。筆者以為,如果能保證書屋管理員勞有所得,給予他們一定的勞動補償,變無償奉獻為有償服務,則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調動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加強他們的責任心,進而提高管理水平。
筆者調查的強灣村和白崖子村離白銀市較近,但是由于這些村子都位于山區,交通不便利,而且村民們住得比較分散,從客觀上限制了他們去農家書屋。這從另一個方面體現出農家書屋的選址是一個重要問題。在客觀存在地理位置的前提下,如何使農家書屋最大限度地惠及村民是今后需要繼續考慮的問題。此外還出現了一個新問題,隨著經濟的發展,當地很多村民都搬到市里居住,村里的居民越來越少,學校的學生也越來越少。筆者在強灣村小學了解到,一個班只有十幾名學生。在這樣的情況下,農家書屋該如何發展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筆者以為,創辦農家書屋的目的是要促進農民群眾提高自身文化水平,最終目的是為了改變農村經濟落后的現狀。如果沒有接受過正規的學校教育,想要使現階段農民的文化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存在很大的困難。因此,在農家書屋建設中,現階段可以通過建設農家書屋,讓各村農民多接觸一些技術性知識,如電焊、維修,甚至養花、種草等技術知識,在短期內對其產生實際效益。當然,這并不是說要將農民讀者定位成“泛農民”,一味提供實用技術培訓等致富類圖書。“三農”圖書的選題策劃應該采取多樣化、分層次的差異化策略,滿足農民讀者的各種閱讀需求,有效解決農家書屋資源使用中的“知溝”現象。
作為農村里的知識階層,在校學生更能與農家書屋產生直接的聯系。筆者進行調查時遇到的幾個學生都表示喜歡到農家書屋來。其中一個叫金芳的初中生在書屋里共借閱19次圖書。在她的影響下,她的妹妹(正在上小學五年級)也經常到農家書屋看書,借閱記錄為10次。農家書屋工程建設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長遠項目,孩子們正處于接受學校教育的黃金時期,他們更有可能成功完成知識型農民的蛻變。所以,他們應成為農家書屋重點關注的對象。
筆者認為,鑒于農家書屋與在校學生間的密切關系,及其對在校學生潛在、長遠的影響,可以將農家書屋建設在學校里或者學校附近,將農家書屋與學校進行嫁接將會產生“一樹多果”的效應。這樣既可以方便學生的借閱,也會為村民借書帶來便利。如果將農家書屋建設在學校附近,村民就可以將借書、還書的事情交給孩子們;而孩子每個星期都有固定的上學、放學時間,因而可以保證村民的閱讀需求得到及時的滿足,同時也保證圖書的及時歸還。此外,學生都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識水平,因此能確保完成這項任務。農家書屋若不能發揮它應有的作用,就將成為擺設。
由于農家書屋和學校分別歸屬不同的行政部門管理,因此,需要分管這兩個單位的上級機構協商制定合理的政策和規定,從而實現兩者間的完美結合。
筆者認為,整合后的農家書屋需要派專人進行管理,并且給予一定的勞動報酬。當前的農家書屋大多建在村委會,并由村委會的相關成員進行管理,這其實反映了農家書屋缺乏專門管理人員的問題。而實際情況表明,由村委會成員兼職管理農家書屋的效果并不好。農家書屋和學校資源結合后需要改善書屋的管理情況。因為學校可能與村委會距離較遠,因此不能再將村委會工作人員作為兼職的農家書屋管理員。因此,在保證具有一定報酬的前提下,明確農家書屋開放次數及時間等管理要求,然后考慮先自愿報名,再公開競聘的方式,選用村民中有文化、責任心強、熱心公益事業且保證有充分閑暇時間的人員擔任農家書屋的管理員;也可以考慮由學校原有的專任圖書管理員兼任,并給予一定的報酬。
從農家書屋開始興起到現在,國家已經投入了大量資金,其目的是為了改善農村的現狀,提高農民的素質,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然而,文化層次的提升是一個相對緩慢的過程,它受到經濟、社會、書屋管理員、農民自身意識等多方面因素的綜合影響。而且,全國各地農村經濟發展水平有很大差距,農家書屋的效果肯定也是參差不齊的。因此,農家書屋建設是一個長期的工程,需要各方堅持不懈的努力,方能見到應有的成效。
注釋:
①謝志娟.甘肅農家書屋突破1萬個 覆蓋近三分之二行政村[N].甘肅日報,2010.7.20.

J.Plepis 拉托維亞 X2 6.3×8.7cm選自《藏書票風景·收藏卷》 河南大學出版社
[1]張利潔.從讀者定位審視三農圖書的選題策劃[J].出版發行研究,2007.11.
[2]瞿振元等編.中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研究[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
[3]陳惠民.最后的前沿——農村圖書市場解讀[J].中國出版,2006.10.
(張利潔系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碩士生導師,副教授;李艷、樊興博系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碩士研究生)
* 本文系甘肅省2009年社科規劃項目“甘肅省農家書屋工程在新農村文化建設中的實踐與探索”中期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