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春芳
轉型期數字出版人才培養模式探析
◎ 梁春芳
在數字出版國際化的大潮中,中國出版業已進入由傳統出版向數字出版的轉型期,由此催生了新的產業鏈,新技術需要新的知識、新的技能、新的營銷方法和管理手段,對轉型期我國數字出版教育的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數字出版;出版教育;新技術;培養模式
隨著新媒體、數字技術的迅猛發展和網絡的快速普及,一場席卷全球的數字出版大潮洶涌而至,數字出版時代的到來,驅動傳統出版向數字出版轉型,催生了一系列新興出版業態,極大增強了出版業的創造力和傳播力。這場人類出版史上的一場深刻革命,不僅改變了出版業的產業結構和經濟增長方式,也決定了出版業未來的走向。
縱觀我國傳統出版向數字出版發展的歷程,觀望——跟進——推進的脈絡十分明晰。目前我們正處在由傳統的、單一紙介質的出版向以數字技術、多媒體技術和互聯網為依托的數字出版轉型期,改革的實質也是由機械經濟、工業經濟向網絡經濟、信息經濟的轉變。
近年來,我國數字出版產業發展一路飄紅飆升。據統計,2009年我國數字出版產值首次超過傳統圖書出版業產值。2010年6月我國網民數量已居世界首位;手機用戶超過7.8億,使用手機上網的網民為2.77億人。由此可見我國數字出版、網絡出版、手機出版等新興出版業態發展勢頭之強勁,蘊含市場潛力之巨大。
數字出版的發展帶來出版業態和形態的變化,需要新型出版人才提供支撐,這一要求必然帶來出版人才培養的變化,中國高校的出版教育需要面對數字化大潮的考驗和挑戰。
新聞出版總署在《關于加快我國數字出版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中對什么是數字出版作出了明確的界定:“數字出版是利用數字技術進行內容編輯加工,并通過網絡傳播數字內容產品的一種新型出版方式,其主要特征為內容生產數字化、管理過程數字化、產品形態數字化和傳播渠道網絡化。”
由此可以看出,數字出版是出版業和數字技術、網絡技術的結合,帶來了全新的產業格局:傳統內容出版商——數字內容制作商——信息生產商——信息提供商——信息服務商——信息運營商——終端制造商——讀者。而傳統出版業自身的角色、身份和功能也發生了根本的改變:圖書提供商——數字內容提供商——數字內容服務商;紙質單一形態出版——多媒體形態出版;單一渠道傳播——多渠道立體傳播,從而催生了新的出版產業鏈、新的業態和新的形態。
與傳統產業鏈相比,數字出版產業鏈最大的特征是產業鏈上的每個環節都與新技術密切相關,宏觀如多媒體技術、互聯網技術、移動互聯網技術、電子紙技術等;微觀有出版物內容制作技術、版權保護技術、分銷網站的發行技術、圖書館的管理技術、復制的即時印刷技術、閱讀的顯示技術等。由此產生了數字出版的流程:即內容采集編輯——數據加工制作——內容資源管理——內容服務——內容發布——讀者。它不僅改變了編輯出版工作,也改變了發布形態,紙媒不再作為唯一的發布形態,網絡營銷、電子發行成為常態,內容出版正在向內容服務轉化,出版將從銷售產品轉向銷售服務,數據和內容的運營將成為未來的贏利模式。而目前我國傳統出版業中積聚的主要是紙質出版物的內容策劃、編輯加工和營銷人才,數字化、網絡化、媒體化程度很低,不適應我國數字出版的快速發展,人才問題已成為總署推動數字出版跨越式發展戰略目標的瓶頸。
柳斌杰署長指出:“數字出版的發展具有兩個顯著特點:一個是以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為支撐,沒有這方面知識和技能的編輯人員將難以開展數字化的編輯出版活動。另一個是雙向或多向的跨媒體交融,缺少多種媒體理論和實踐的編輯人員也將難以應對跨媒體的編輯出版工作。因此,數字出版需要多方專業人員的共同協作,要求編輯人員必須是具備多方面知識和技能的復合型人才。”數字時代的到來驅動我國數字出版教育要盡快隨傳統出版向數字出版轉型而轉型。
數字出版人才的培養較為特殊,需要多個科技行業的通力合作才能完成,這對高校編輯出版專業人才培養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同時也為自身的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機遇。
目前,我國高等出版教育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已初具規模,形成了專科、本科、碩士和博士等多層次、多方向培養編輯出版人才的教育體系。以立足大編輯、拓展大出版、運用大媒體、發展大文化為指導,以出版產業需求為人才培養目標,為我國出版業的快速發展輸送了大批不同層次的高素質出版專業人才。
面對數字出版技術的迅猛發展,我國的出版教育盡管在教育教學體系上緊跟時代步伐,不斷探索和調整,但數字出版人才培養滯后甚至與產業發展相脫節仍是不爭的事實。如何通過樹立新的出版理念、優化師資隊伍、建立新的課程體系、加強教材和實驗室建設等舉措構建新的人才培養模式,為中國數字出版產業發展培養復合型人才,已成為我國出版教育人才培養中迫切需要研究和解決的新課題。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構建數字出版人才培養模式。
教育理念是人才培養的指導方針,直接影響到人才培養的質量。在傳統出版向數字出版轉型中,首先要建立起全新的與數字出版時代相適應的教育理念。
大編輯:編輯是文化的生產者和傳承者,肩負社會責任和文化擔當,同時要熟練運用紙媒、網絡、手機、手持閱讀器、視頻等多媒體技術進行文化傳播。數字出版在經歷了內容為王——渠道為王——終端為王后又回到內容為王,更凸顯了大編輯理念的重要。
大文化:編輯不僅要有為人類文化服務和奉獻的激情、精神和自覺性,還要有寬廣的文化視野和深厚的文化底蘊。
大媒體:編輯要積極利用多媒體,努力實現內容傳播最大化,提高文化的傳播力和社會影響力,參與世界出版的競爭。
教師是實施教育的主導力量,出版教育要培養數字出版人才,首先必須有一支適合數字出版的教師隊伍。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建設是構建數字出版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教學改革,提高數字出版教學質量的重要保障。
目前全國很多高校引進師資門檻極高。數字出版是新興學科,尚無此專業的高學歷、高層次的復合型專家學者。此外,由于數字出版是高科技和出版的結合,高校自身復合型知識結構的數字出版師資也嚴重匱乏,難以滿足教育教學的要求。高校應打破現有的用人機制,將數字出版、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多媒體制作等企業和研究院所的專家學者請進課堂。同時以開放全國各地的國家級和省市級數字出版和動漫基地,接收教師進行培訓,舉辦數字出版師資進修班或培訓班等方式,解決數字出版師資隊伍匱乏的燃眉之急。
目前在全國開設數字出版專業方向的僅有北京印刷學院等為數不多的幾所高校,絕大多數高校都是在編輯出版專業課程設置中增加數字出版模塊,開設一些相關課程來增強學生數字出版方面的知識和技能。開設的主要課程有:現代出版技術、電子出版技術、網絡出版導論、信息管理導論、網絡傳播學、網絡信息組織與利用、網頁設計與網站建設、書報刊編校軟件應用、網絡編輯、信息資源搜集與管理等。只有極少數高校開設了動畫設計與制作、廣播電視制作、數字出版概論、數據庫技術與應用、數字編輯學、數字版權交易、移動媒體實務、數字媒體創意與策劃等,尚沒有學校開設涉及網絡游戲、網絡廣告和手機出版的課程。
2009年的統計數據顯示,網絡游戲、網絡廣告和手機出版產值最大,成為數字出版三巨頭。不容忽視的是對傳統出版業來說,應對數字出版挑戰的重要措施是做好內容數據庫。各高校出版專業應根據自己培養對象的定向和媒體崗位的不同,增開并強化數字出版相關課程,增強和提高學生的數字出版理論和技能,不僅培養未來的數字內容服務商,也可培養數字技術開發商和運營商,成為適應數字出版需要的復合型人才。
全國高校編輯出版專業開設數字出版相關課程受限的原因,除了師資嚴重匱乏外,教材建設跟不上也是一個重要因素。由于數字出版這個新學科在我國發展還剛剛起步,很多理論和知識體系尚不系統和完備,操作實務尚待完善,這給教材編寫帶來很大困難。解決教材問題,一方面可由中國編輯學會出版教育專業委員會牽頭,聯系教育出版社或高校出版社等企業,根據市場需求,從數字出版較為成熟和發達的歐美國家引進教材為我所用;另一方面積極組織高校和數字出版企業及科研院所專家學者,盡快加強數字出版的理論研究和實踐總結,編寫和出版數字出版系列教材,使高校人才培養有“書”可教。
數字出版是一門應用型學科,需要在實驗室進行教學和操作訓練。目前我國高校編輯出版專業實驗室建設也參差不齊,很多實驗室配備較為簡單。諸如電子書出版、手機出版、即時印刷和手持閱讀器等教學實訓需要的硬件和軟件急需投入大量資金來配置。與此同時還要加大實踐教學課時數,增加開放性實驗課程,使學生所學的數字出版理論和技能能盡快在校內實驗室和實訓室的平臺上消化、理解和運用。鼓勵學生根據出版企業和市場的需求,利用校內設施和資源,自主進行數字出版技術的研發和新項目的設計,增強學生數字化的動手能力和創新的實踐能力。
新聞出版總署在“十一五”末期,將建設4~15個數字出版產業基地,形成10~20個網絡出版強勢企業。目前先后批準成立的上海、重慶和杭州三家國家數字出版基地涵蓋了數字出版產業的各個方面,云集了我國數字出版的高科技人才。柳斌杰署長在如何推動我國數字出版產業發展和數字出版基地建設的要求中,特別強調基地的重點工作之一是“實施國家數字出版專業人才培養計劃,國家將建立專門的研發隊伍、研發機構以及院校和專業,大量培養適應數字出版發展需要的高精尖人才”。
由于數字出版行業的特殊性,僅靠高校難以完成人才培養重任,必須走產學研一體化道路,在充分利用校內教學和實踐資源的基礎上,發揮國家數字出版基地、網游動漫基地和數字出版企業的優勢,將高校數字出版人才實訓納入國家新媒體產業基地建設中,并把這項工作列入對新媒體產業基地的獎勵和考核體系,和高校一起聯合培養數字出版人才。高校可通過雙導師制度,引導學生參與企業和社會的科研與創新活動,通過加強實踐創新教育,培養數字出版產業需要的復合型人才。
為了加強編輯出版行業的學術交流,提高學生的科技創新能力和編輯職業素質,可由國家政府機構、中國編輯學會、數字出版企業、出版研究院牽頭舉辦不同主題、不同類型的大學生數字出版創新創業大賽等活動,由高校出版專業教師組織學生積極參與。目前在學界和業界較有影響的大賽有:未來編輯杯大賽(中國編輯學會)、全國網絡創業大賽(中國就業促進會)、全國大學生版權征文活動(國家版權局)等。近年來各項競賽活動的開展,有效地增強了學生的自主研發和創新能力,深受學生歡迎。此外,組織高校大四學生參加國家勞動人事部主辦的網絡編輯資格鑒定考試和全國編輯出版職業資格考試(初級),對全面提高編輯出版專業學生的職業素質和技能不失為一項良策。
編輯出版專業從1984年創建至今已走過20多年的風雨歷程,可謂步履維艱。據有關研究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全國設有編輯出版專業本科的高校有52所,碩士點28所,博士點6所,還遠遠不能滿足作為國家出版業戰略重點和未來發展方向的數字出版產業對人才的需求。
值得欣喜的是,今年國家教育部決定擴招專業學位研究生。學位辦首次新增14所高校為出版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學術學位和專業學位的不同在于前者以學術研究為導向,偏重理論和研究,主要是培養大學教師和科研機構的研究人員;而專業學位以專業實踐為導向,重視實踐和應用,是培養具有扎實理論基礎,并適應特定行業或職業實際工作需要的應用型高層次專門人才。專業學位的增設體現了國家對編輯出版學科的重視,為我國培養數字出版高層次復合型人才打開了一條綠色通道。數字出版是我國出版戰略的重點,也是經濟發展的著力點,如果教育部能根據切實需要,將編輯出版設為一級學科,對人才培養和數字出版業發展必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我們的編輯出版專業教育改革是適應時代發展需求的,相信我們的專業教育可以為建設出版強國,創造性地推動數字出版跨越式發展培養出高素質、復合型的優秀人才。

Morris H.Parrish 美國 X5 7.6.cm選自《藏書票風景·收藏卷》 河南大學出版社
[1] 馮蕾、顏維琦.中國迎來數字出版元年 研發不足發展面臨瓶頸[N].光明日報,2010.08.18.
[2] 韓成、周中華.中美電子書市場:商業模式制勝數字出版產業[N]. 中國新聞出版報,2010.08.26.
[3] 程曉龍、王坤寧、張毅君:推動產業轉型 滿足多樣化需求[N].中國新聞出版報,2010.09.10.
[4] 姚貞.2009年全國新聞出版業基本情況發布[N].中國新聞出版報,2010.09.07.
(作者系浙江工商大學人文學院編輯出版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