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淑貞
影響精神科護士心理健康水平的因素分析及應對措施
蘇淑貞
目的 了解精神科護士的心理健康狀況。方法 采用癥狀自評量表 SCL-90對精神科護士 105名進行評定分析。結果 精神科護士突出的心理問題為人際關系敏感、軀體化、焦慮、敵對。結論精神科護士心理壓力較大,心理健康狀況較差,良好的應對方式有助于減緩工作壓力,保證護理質量,提高生活滿意度。
精神科;護士;心理健康;應對措施
精神科護士作為護理行業的特殊群體,他們服務對象的特殊性決定了其承受的壓力更大,本文旨在對我院精神科護士的心理壓力及心理健康狀況進行調查,分析護理人員的心理健康水平,并為存在的心理問題采取處理對策提供依據,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105名精神科護士為調查對象,均為女性,年齡 21~52歲,平均(27.34±7.23)歲;護齡 1~10年,所有調查對象既往均無精神病史。
1.2 方法 采用癥狀自評表(SCL-90)評定心理健康狀況并與全國常模進行對比分析。SCL-90按 1~5級計分,從無到嚴重。判斷標準:總分≥160為陽性,陽性項目數≥43為陽性,因子分≥2為陽性。
1.3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采用 SPSS10.0統計軟件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SCL-90調查結果 105名被調查者 SCL-90總分≥160分者 27例(25.71%),陽性項目數≥43者 30例(28.82%),因子項目中軀體化陽性 16例(15.24%),強迫陽性 19例(18.09%),人際關系敏感陽性 14例(13.33%),焦慮陽性 15例(14.28%),抑郁陽性 9例 (8.57%),敵對性陽性 16例(15.24%),恐怖陽性 6例(5.71%),偏執陽性 11例(10.48%),精神病性陽性 5例(4.76%)。精神科護士 SCL-90各項因子評分與全國常模比較,詳見表 1。
表 1顯示,精神科護士 SCL-90軀體化、人際敏感、焦慮、敵對因子分及陽性項目數均顯著高于國內常模,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表 1 精神科護士SCL-90評分與全國常模比較(分)
3.1 高度的職業風險 精神病患者是一個特殊人群,他們在病態思維的支配下常發生沖動、毀物、自傷、傷人等行為,往往抗拒治療。這不僅增加了精神科護士的工作量,甚至還威脅到護士的人身安全。長此以往,給精神科護士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響,從而直接影響到精神科護士的工作熱情和工作質量[1]。
3.2 超負荷的工作狀態 特殊的工作環境與特定的服務對象使得精神科護士的工作處于超負荷運轉狀態,造成護士身心疲憊。護士實行輪流工作制,不分晝夜,導致生活規律的改變,引起一系列生理、心理變化,巨大的工作壓力易使護士群體中心境抑郁、心理緊張、焦慮失眠發生率增高,甚至產生疾病等[2]。
3.3 社會的價值與評價 由于社會對精神病患者的歧視,對精神科護士社會價值的定位較低,對社會貢獻不能被正確看待,護士的辛勞得不到應有的承認與尊重,并且精神疾病是一種慢性遷延性疾病,復發率高,使護理人員沒有滿足感和成就感等,另外,護士工作待遇低,家屬的認同度也低,使護士的心理失去平衡,產生“失落感”。
3.4 客觀形勢造成的壓力 醫院為能在日益激烈的醫療市場中生存和發展,管理者就要打好服務質量這張牌,為患者提供超期望值的服務,高標準的管理及嚴格的要求,使專業素質偏低的護士不能適應,加之患者自我保護意識的提高,醫療護理糾紛案例越來越多,要求和迫使護士處處小心,工作難度越大,應激強度越高,越容易引發心理問題[3]。
3.5 知識的不斷更新 許多新知識、新技術應用于臨床,醫療儀器不斷更新,各種新的檢查和治療手段層出不窮,迫使護士在完成緊張的工作之余,還要努力學習基礎知識及??萍寄?以便更新知識。這對大多數的護士形成不小的壓力,一些年資高的、基礎較差的護士更是難以適應。
4.1 注重職業防護 減少職業危害:組織學習簡單的防身術,學習與患者的接觸技巧,增加精神科男護士或在精神科病房配備一定數量的保安員,減輕和預防在精神科護理工作中的突發事件,以減輕工作風險所帶來的心理壓力。
4.2 建立完善的激勵機制,營造良好的工作環境,減輕或緩解壓力 衛生管理者要增加護理人員編制,改善超負荷的工作狀態,為護士不斷改善工作環境,提高護士的工資、夜班待遇,以解除護士的后顧之憂。盡力滿足護士生理及心理需求,護士長根據科室具體情況隨時增加班次人員力量,合理安排護士休假、進修、學習、工作等,以確保人力的合理使用。
4.3 保持積極向上的愉悅心境 護士要積極疏導不良情緒,尋求正確的宣泄方式,避免和消除自己因受挫而產生的心理困擾,采取恰當方式,合理宣泄消極情緒,培養廣泛的興趣愛好,增加生活情趣,保持樂觀的心情,管理者應經常傾聽護理人員的意見和建議,應用各種激勵機制,通過設立優秀護士獎、優秀技術標兵等,給予護士精神和物質上的雙重滿足。
4.4 加強護理人才的培養 作為護理管理者應鼓勵護理人員不斷學習新技術、新業務,拓寬知識面,培養高素質的復合型護理人才,可通過進修、半脫產、脫產或自學的形式進行,并從排班和經濟上給予幫助和支持。定期選派一定人員培訓、進修。
[1] 楊新偉,王治明,王綿珍,等.護士職業緊張狀況及其影響因素.中華勞動衛生職業病雜志,2004,22(2):119-121.
[2] 張偉.臨床心理護理理論.軍事醫學出版社,2004:9-10.
[3] 顧瑜琦,劉克檢.健康心理學.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241.
463000駐馬店市精神病醫院
·康復醫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