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興海,韓玉桂,馮 雷
(1.河西學院化學系,西部資源與環境化學重點實驗室,甘肅張掖734000;2.甘肅省武威市古浪一中,甘肅古浪733100)
高級氧化技術(Advance Oxidation Processes,AOP)是處理有毒難降解有機污染物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技術,因適用范圍廣、氧化處理迅速徹底而被廣泛應用于工業廢水處理[1-2]。UV/Fenton法是典型的AOP技術,具有光催化效率高、氧化能力強等特點[3],但均相UV/Fenton在實際廢水處理過程中存在局限性,而將Fe2+固定化的非均相UV/Fenton體系是一種很有開發前景的有機廢水處理技術,近年來受到廣泛關注[4]。
殼聚糖(Chitosan,CTS)因其無毒、無色、無味,且分子中含有活性基團胺基(—NH2)和羥基(—OH),與金屬離子配位可形成金屬配合物,在廢水處理、負載金屬催化劑等領域有廣闊的應用前景[5]。過渡金屬元素與殼聚糖之間除能產生較好的配位作用外,還存在著吸附作用[6-7],但目前將CTS-Fe(Ⅱ)作為非均相催化劑,應用于工業水處理方面的研究鮮有報道。
交聯殼聚糖樹脂耐酸性能好、吸附能力較強,還可循環使用[8]是良好的催化劑載體。本實驗制備了交聯殼聚糖樹脂載體負載Fe2+非均相催化劑,并研究了在該催化劑作用下UV-Fenton法降解模擬苯酚廢水的可行性。
殼聚糖(浙江玉環公司,脫乙酰度85%),戊二醛(生化試劑,天津市醫藥公司,質量分數25%),FeSO4·7H2O,H2O2(質量分數30%),苯酚及其余試劑均為市售分析純。NEXUS-670型FT-IR紅外光譜儀,KBr壓片;JSM-120型掃描電子顯微鏡,樣品鍍金膜,真空條件下測試;D/max-RB X射線衍射儀(日本理學),采用Cu靶,電壓40kV,電流100mA;Thermal Analyzer DT-40熱重分析儀,樣品用量約5mg,N2流量50mL/min,升溫速率10K/min,由室溫升溫至500℃;UV-2250型紫外光譜儀,λ=254nm紫外燈。
準確稱取一定量殼聚糖,溶于5%醋酸水溶液中,成為均一膠體后,緩慢滴加16.5mL 25%的戊二醛溶液,升溫至70℃,保溫攪拌反應1.5h后,在攪拌并加入與殼聚糖等摩爾量的硫酸亞鐵溶液,室溫反應3h,用稀氨水調節pH值至2~3,繼續反應0.5h后,用V(丙酮)∶V(乙醇)=1∶1的溶液將產物沉淀出來,用乙醇和去離子水在索氏提取器中反復抽提,過濾后真空干燥至恒重,得棕黃色粉末。
紫外光源為λ=254nm紫外燈,在自制反應器中加入50mL一定濃度的苯酚溶液和一定量的催化劑,開啟恒溫磁力攪拌器,持續攪拌30min,使苯酚在催化劑表面達到吸附-脫附平衡后,加入一定量的H2O2,然后迅速開啟紫外燈,并以此為反應的開始時間,間隔一定時間進行采樣和測定。
苯酚,4-氨基安替比林法,利用可見分光光度計在λmax=510nm處測定光催化降解前后的吸光度,根據標準曲線換算出苯酚濃度,計算降解率,苯酚降解率計算按公式(1)[9]:

式中:η為降解率,%;c0為苯酚初始質量濃度,mg/L;ct為反應t時苯酚質量濃度,mg/L。
根據Langmuir-Hinshelwood模型對苯酚的光催化降解進行動力學分析[10],見公式(2):

式中:k為光催化降解速率常數,min-1;t為反應時間,min;c0為苯酚初始質量濃度,mg/L;ct為反應t時苯酚質量濃度,mg/L。
實驗基準條件為:質量濃度為100mg/L的苯酚溶液50mL;2mL質量濃度為100mg/L的H2O2;催化劑投加量0.1g;pH值為4;反應溫度25℃;反應時間30min。
殼聚糖IR光譜見圖1(曲線a)。

圖1 殼聚糖(a)與殼聚糖交聯樹脂負載Fe2+催化劑(b)紅外光譜
其中3 400cm-1處是氫鍵締合形成的-OH伸縮振動吸收峰與N-H的伸縮振動吸收峰重疊而增寬的多重吸收峰;599,1 599cm-1處是氨基的N-H吸收峰,1 100cm-1處為吡喃環中醚鍵伸縮振動引起的吸收峰;890cm-1處是β-吡喃型糖苷鍵的特征吸收峰;2 920cm-1,2 875cm-1處分別為殘糖基上CH3和CH2的CH伸縮振動吸收峰;1 380 cm-1處為CH3的變形吸收峰;1 420,1 332cm-1處為CH3和CH2的CH彎曲振動峰。
交聯殼聚糖樹脂負載Fe2+后IR譜圖(曲線b)與殼聚糖峰形基本相似,3 400cm-1處為氫鍵締合形成的-OH伸縮振動與N-H的伸縮振動吸收峰;890cm-1處仍出現了殼聚糖特征吸收,說明交聯并沒有破壞葡糖環的結構,殼聚糖分子基本骨架結構并未發生變化。由于交聯、吸附的過程中殼聚糖要經歷醋酸溶解、戊二醛交聯、Fe2+螯合、氨水處理,這些作用都會破壞殼聚糖分子鏈內或鏈間存在的較強氫鍵作用,使其分子的結晶程度明顯降低,特征吸收相對減弱。783cm-1為金屬離子與殼聚糖相互作用的特征吸收峰;1 645cm-1處為殼聚糖、戊二醛交聯后Schiff堿結構中-C=N-N的特征吸收峰;另外1 525cm-1處為金屬離子與殼聚糖相互作用的酰胺Ⅱ特征峰,這表明Fe2+形成了N→Fe配位鍵。其中3 400cm-1的氨基、羥基伸縮振動吸收重疊峰向低波數擴展;1 599cm-1處氨基變形振動吸收峰位移至1 430cm-1,可能是由于N→Fe配位鍵形成后,氨基N原子上的電子云移向Fe2+使得N-H鍵伸縮振動所需能量減小,吸收峰向低波數方向位移;而N-H鍵變形振動受到空間位阻的制約,N-H鍵變形振動吸收峰向高波數方向位移。
殼聚糖(a)與交聯殼聚糖樹脂負載Fe2+催化劑(b)的XRD譜圖如圖2。

圖2 殼聚糖(a)與殼聚糖交聯樹脂負載Fe2+催化劑(b)XRD圖譜
CTS分別在2θ為10°和20°附近處顯示出2個特征銳衍射峰,在10°附近的銳衍射峰對應殼聚糖的水合結晶結構,經過交聯、吸附處理后該衍射峰幾乎完全消失。在20°附近的銳衍射峰經交聯、吸附處理后相對強度明顯降低,無定形面積相對增加,轉變成較彌散的漫散衍射峰,說明Fe2+在交聯殼聚糖樹脂中的吸附、配位不僅發生在殼聚糖的非晶區,Fe2+也可以進入殼聚糖的晶區,并使其晶區結構發生破壞,致使樹脂的結晶能力下降,無定形面積增加,結晶程度明顯降低,這與紅外光譜所得結果一致,可見交聯殼聚糖樹脂除能吸附Fe2+外還與其存在配位作用。

圖3 殼聚糖SEM

圖4 交聯樹脂負載Fe2+催化劑SEM
SEM顯示殼聚糖(圖3)表面光滑,呈層狀聚集形態,這是由于殼聚糖分子鏈內或鏈間存在的較強氫鍵作用,分子鏈具有規整性,經交聯、吸附Fe2+后表面呈蓬松蜂窩狀(圖4),說明殼聚糖交聯、吸附Fe2+后結晶能力下降,其主要原因可能是交聯后殼聚糖分子的活動能力受到限制,從而導致樹脂結晶能力下降,其次Fe2+與殼聚糖分子鏈間形成的配位鍵替代了鏈間或鏈內的氫鍵,致使樹脂的結晶能力下降,無定形面積增加。因此制備的殼聚糖樹脂負載Fe2+催化劑表面結構疏松多孔,具有較高吸附能力,有利于H2O2分子及有機物分子傳遞和表面反應,從而提高反應速率,有利于有機廢水吸附降解。
在光催化降解過程中,苯酚溶液的UV-Vis光譜隨光照時間的變化情況見圖5。

圖5 光解過程苯酚溶液的UV-Vis譜
如圖5所示,未受光照的苯酚溶液的E1吸收帶最大吸收峰為210.5nm,B吸收帶最大吸收峰為269.6nm,隨著光照時間的增加,2處吸光度逐漸減弱,在60min后吸收基本消失。此外,在降解過程中269.6nm處最大吸收峰發生藍移,325nm附近出現新的吸收,說明光催化降解過程中羥基自由基可能攻擊苯環上-OH的鄰位或對位而使苯環開環,生成低級脂肪酸[11],苯酚得以降解。從譜圖分析說明交聯殼聚糖樹脂負載Fe2+催化劑在紫外光照條件下降解苯酚是可行的。
其它基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不同初始濃度苯酚光催化降解效果見圖6,對上述不同初始濃度苯酚的降解過程按照L-H模型進行擬合,擬合方程及相關系數如圖7和表1所示。

圖6 苯酚初始質量濃度對降解效果的影響
擬合結果表明ln(c0/ct)與反應時間t呈良好的線性關系,相關系數均達到0.99以上,說明該反應符合一級反應動力學規律,因此可以過實驗數據求出降解過程的反應速率及半衰期。計算結果表明,隨著苯酚初始濃度增大,反應速率相應增大,半衰期縮短,因此相同時間內如果苯酚初始濃度越大,苯酚降解效率越高,且苯酚初始濃度與降解速率成正比。

圖7 不同初始濃度苯酚動力學擬合曲線

表1 不同初始濃度苯酚降解過程動力學參數
在苯酚初始質量濃度為40mg/L,其它基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進行光催化降解實驗。每次實驗結束后,離心過濾,收集催化劑,烘干后重復進行5次實驗,實驗所得動力學擬合曲線及結果見圖8和表2。

圖8 催化劑重復使用動力學擬合結果

表2 催化劑不同使用次數動力學參數
由圖8和表2可知,催化劑在5次循環使用中,各反應體系苯酚降解率隨時間變化趨勢基本相同,降解過程都符合一級反應動力學規律,光催化降解半衰期分別為11.47,12.72,15.11,17.89,20.26,說明交聯殼聚糖樹脂負載Fe2+非均相催化劑多次使用后,Fe2+離子溶出率較低,反應活性良好,具有較長使用壽命。
以殼聚糖、戊二醛和FeSO4·7H2O為原料制備了交聯殼聚糖樹脂負載Fe2+非均相催化劑,FTIR,XRD和SEM等方法表征,結果表明,Fe2+與殼聚糖存在較好的螯合和吸附作用。利用該催化劑和254nm紫外光作為非均相UV/Fenton體系催化氧化降解苯酚溶液,結果表明,該紫外光照條件下能夠有效降解苯酚且催化劑可反復利用。
[1] Tamal Mandal,Sudakshina Maity.Advanced oxidation process and biotreatment:Their roles in combined industrial wastewater treatment[J].Desalination,2010,250(1):87-94.
[2] Poyatos J M,Almecija M C.Advanced Oxidation Process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State of the Art[J].Water,Air,&Soil Pollution,2010,205(1-4):187-204.
[3] Pamela Chelme-Ayala,Mohamed Gamal El-Din.Degradation of bromoxynil and trifluralin in natural water by direct photolysis and UV plus H2O2advanced oxidation process[J].Water Research,2010,44(7):2221-2228.
[4] 朱瑩佳,肖羽堂.粉煤灰負載Fe3+非均相光催化降解苯酚研究[J].工業水處理,2009,29(8):28-31.
[5] 黃曉佳,王愛勤.N—烷基殼聚糖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對陽離子的吸附性能[J].應用化學,2000,17(1):66-68.
[6] 趙曉偉,張 然.殼聚糖-Cu(Ⅱ)對H2O2的分解催化性能研究[J].河南大學學報,2005,35(3):31-33.
[7] 謝志海,強永剛.Fe(Ⅱ)-脫乙酰殼聚糖配位聚合物的合成及其性能表征[J].離子交換與吸附,2002,18(1):76-79.
[8] 朱再盛,袁彥超.交聯殼聚糖樹脂與Zn~(2+)的配位作用[J].離子交換與吸附,2007,23(6):553-555.
[9] Aleboyeh A,Kasiri M B.Prediction of azo dye decolorization by UV/H2O2using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J].Dyes and Pigments,2008,77(7):288-294.
[10] 唐玉朝,胡 春.TiO2光催化反應機理及動力學研究進展[J].化學進展,2002,14(3):192-199.
[11] 趙國華,朱仲良.兩維紫外吸收光譜解析有機污染物降解動力學過程[J].環境科學學報,2002,22(5):625-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