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精英
自擬暢中飲治療小兒厭食癥 30例臨床觀察
皮精英
小兒厭食癥是兒科的常見病,以小兒長期食欲不振、見食不貪、大便干稀不調為特征。筆者自 2002年 3月 ~2007年 6月用自擬暢中飲治療小兒厭食癥 30例,并與對照組(葡萄糖酸鋅治療)30例作對比觀察,現報告如下。
60例均為門診患兒,診斷依據按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醫政司確定的厭食診斷標準[1]:主癥:厭食 2月以上;次癥:大便不調、面色不華、形體消瘦、發枯不澤、多汗。主癥加 1~2個次癥,并排出肺結核、傳染性肝炎或其他慢性消耗性疾病及器質性疾病可確診。所有病程均在 3個月以上,就診時隨機分為兩組各 30例。治療組中,男 19例,女 11例;年齡 1~7.5歲,平均 5.6歲;病程 3月~2.5年,平均 6.5月。對照組中,男17例,女 13例;年齡 1月 ~7.5歲,平均 5.8歲;病程 3月 ~2年,平均 5.5月。兩組從年齡、病程、癥狀上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1 治療組 采用自擬暢中飲治療。處方:太子參、陳皮、雞內金、枳實、砂仁、焦山楂各 3~6 g,神曲、麥芽各 5~10 g。此為 1~7.5歲劑量。每天 1劑,水煎服,早晚各服 1次,均為餐前半小時服用,1月為 1療程,服用 1~2療程。
2.2 對照組 采用單純葡萄糖酸鋅口服液治療,用法:5~10 ml/次,1~3歲服前劑量,4~7.5歲服后劑量,每天 2次,療程同治療組。
2.3 統計學方法 總療效以百分率表示,兩組比較用t檢驗,以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3.1 療效標準 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醫政司確定的厭食療效標準[1]為依據,即:痊愈:食欲與食量增加≥50 g或恢復正常,體質量明顯增加;顯效:食欲與食量增加≥20 g,但未達正常,體質量略有增加;有效:食欲食量增加<20 g,體質量略有增加;無效:食欲適量均無改變,體質量無增加。體質量標準均參照同齡健康兒童。
3.2 治療結果
3.2.1 兩組療效比較 見表1。治療組與對照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療效優于對照組。
3.2.2 兩組食欲改善時間比較 見表2。治療組與對照組比較,10 d內食欲改善例數大致相等,但在 11~20 d期間,治療組優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21~30 d期間,治療組明顯優于對照組,(P<0.0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例,%)

表2 食欲改善時間比較(例,%)
小兒厭食癥是由于喂養不當,飲食失節所致的長期食欲不振、厭進飲食為特點的小兒常見脾胃病。厭食屬中醫“不嗜食”、“不思食”范疇。中醫學認為脾主運化,胃主受納,脾胃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小兒“稚陽未充,稚陰未長”,處于運化功能尚未健全階段,不能自調飲食,易為乳食所傷。若脾胃之氣損傷,運化失職,清氣不升,則影響胃的受納與和降;胃失和降,食滯中脘,又影響脾的升清運化,以致樞機失司,脾胃運化失常,出現不思飲食的厭食癥。脾失健運和肝失疏泄是小兒厭食癥的主要病機[2],因此治療厭食癥的原則在于運脾,脾運不在補貴在運,暢中飲方中太子參具有運脾養氣,養胃補陰之功效,多用于脾虛食少、倦怠乏力等癥,若與助食化積之藥相伍,更增其運化水谷之功能。枳實有運脾開胃、助食之功能,若飲食不思,肝氣郁結不能運化,可取其辛開苦瀉之力。雞內金含有角蛋白等,能使胃液分泌及酸度增加,胃的運動機能和排空能力增強,故有消食助運作用[3]。砂仁可開胃,神曲、麥芽、山楂運脾開胃,助食化積。黨參補中益氣,陳皮降氣運脾,和胃止嘔。諸藥合用,共奏運脾和胃、助食化積之功,且補且運,使胃氣得和,谷氣得助,納化正常,達到治療目的。
現代醫學研究認為,小兒厭食癥與微量元素鋅缺乏有關系,故多采用補鋅治療[4],但鋅劑的療效并不十分滿意,只能改善癥狀,不能解決根本問題,單純補鋅也會影響銅、鈣、鐵的吸收[5]。從表1、表2比較可見,暢中飲治療小兒厭食癥總有效率及食欲改善時間明顯優于單純使用葡萄糖酸鋅。
暢中飲治療小兒厭食癥無任何毒副作用,小兒及家長均易于接受,效果好價廉,值得推廣應用。
[1]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醫政司.中醫內外婦兒科病癥診斷療效標準(試行).江蘇科技出版社,1988:148.
[2] 杜永平,張月萍.寶寶樂口服液治療小兒厭食癥 60例臨床觀察.浙江中醫學院學報,2000,24(4):19.
[3] 李三紅,王翠娣,葉養玉.健兒口服液治療小兒疳證 100例.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1997,13(5):306.
[4] 蔡愛輝,曾文月.葡萄糖酸鋅治療小兒厭食癥 69例療效分析.廣東醫學院學報,1999,16(3):233-234.
[5] 李芳,孫敏,王文宇,等.消化散敷臍治療小兒厭食癥610例.中醫外科雜志,1977(6):20.
466000河南省周口市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