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雄,吳崇杰,萬焱華
(九江市第一人民醫院普外科,江西九江332000)
結直腸癌是消化道常見的腫瘤,主要臨床表現為便血、腸梗阻及大便性狀改變等,加上腫瘤對全身代謝及消化道本身功能的影響,很多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營養不良[1]。而結直腸癌行擇期手術患者術前3 d均需進行腸道準備,需進食無渣、易消化的流質飲食,并且術前當天必須口服瀉藥或灌腸等以清潔腸道。目前,患者應用的傳統流質飲食是米湯、粥、菜湯等,每天提供給患者的熱量、蛋白質和維生素等營養素遠不能達到患者機體的需要。為克服此弊端,筆者對25例行擇期手術的結直腸癌患者在術前灌腸前采用傳統的流質飲食及口服腸內營養制劑短肽型腸內營養混懸液,并與25例在術前灌腸前采用傳統的流質飲食及術前晚口服50%硫酸鎂30 mL者進行對照觀察,報告如下。
1)術前均經病理證實為結直腸癌患者,腫瘤行根治性切除。2)無代謝性疾病。3)肝、腎功能正常。
1)術前有胃腸道梗阻情況。2)需行術前腸外營養(TPN)支持者。3)患者年齡>80歲。4)營養不良者。5)術前或術后1周內行放、化療者。
選擇2008年5-12月在九江市第一人民醫院行擇期手術的結直腸癌患者50例,均符合以上入選、排除條件。其中男33例,女17例,年齡24~89歲,平均(60.6±10.5)歲。將50例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2組: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25例。2組患者的性別、年齡、腫瘤部位及術前營養狀況等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
2組患者術前3 d均口服甲硝唑(廣東華南藥業有限公司,批號:20091005)0.4 g,3次·d-1,氟哌酸(通遼東北六藥業有限公司,批號:20091001)0.4 g,3次·d-1。在此基礎上,對照組術前3 d進傳統的流質飲食,并開始口服50%硫酸鎂(上海旭東海普藥業有限公司,批號:20090705)30 mL,分2次口服,至手術前晚;術前1 d下午清潔灌腸,術后常規補液。試驗組術前3 d進傳統的流質飲食,并開始口服短肽型腸內營養混懸液[紐迪希亞制藥(無錫)有限公司,批號:P20098271372193],其中熱能比蛋白質占16%,脂肪占9%,糖類(碳水化合物)占75%,滲透壓為400 mOsm·L-1。將短肽型腸內營養混懸液125 g倒入潔凈的容器中,加入50 mL冷開水混勻,再加入冷開水至500 mL混勻,150~200 mL·次-1,5~7次·d-1,連用3 d,至手術當日停止。術前1 d下午清潔灌腸,術后常規補液。
觀察2組患者的腸道清潔度、術后有無并發癥發生及術前第4天、術后第1天檢測指標(淋巴細胞總數、血紅蛋白、血清總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前蛋白、血清轉鐵蛋白)的變化等情況。
腸道清潔情況按清潔度分為3級。優:腸腔清潔,少許清亮黏液;良:有少量黃色糞水,無殘渣;差:有成型糞便。
采用SPSS 12.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試驗組腸道清潔度、排氣時間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試驗組吻合口漏、切口感染、腹腔感染發生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均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腸道清潔度、并發癥及排氣時間的比較
試驗組患者術后第1天淋巴細胞總數、血紅蛋白、血清總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前蛋白水平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試驗組血清轉鐵蛋白水平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不同時間檢測指標的比較±s

表2 2組患者不同時間檢測指標的比較±s
組別n淋巴細胞總數/109L-1術前第4天術后第1天血紅蛋白/(g·L-1)術前第4天術后第1天血清總蛋白/(g·L-1)術前第4天術后第1天試驗組251.79±0.261.88±0.29134.40±20.27123.20±12.1064.65±3.1660.45±2.26對照組251.72±0.311.90±0.29128.75±11.02119.45±16.7365.10±3.5064.40±3.50組別n血清白蛋/(g·L-1)術前第4天術后第1天血清前蛋白/(g·L-1)術前第4天術后第1天血清轉鐵蛋白/(g·L-1)術前第4天術后第1天試驗組2538.70±2.4930.90±3.91240.45±15.15216.15±20.122.31±0.212.06±0.28對照組2538.05±2.4036.50±2.13245.15±26.25233.05±28.002.32±0.402.26±0.30
有研究表明,結直腸癌手術的感染率在5%~15%之間[2]。而有學者認為省略一切腸道準備其感染率也僅有8%[3]。
術前腸道清潔準備工作對手術極為重要。傳統的術前腸道準備方法包括灌腸法和口服瀉藥法(如甘露醇、硫酸鎂、電解質液體、番瀉葉等)。這些方法對大多數結直腸癌手術患者可取得較滿意的效果,但也有其各自的缺點和不足:1)術前熱量及各種元素攝入不足及瀉藥用后致大便次數增多,影響腸吸收功能,從而造成患者頭暈、乏力、脫水、精神萎靡及抵抗力下降等[4]。2)術前清潔灌腸可能致腸黏膜水腫,不利于術后吻合口的愈合;灌腸還可能使癌細胞脫落、種植,增加術后吻合口局部復發。3)服用抗生素易致腸道菌群失調,引起術后抗生素相關性腸炎,增加術后感染性并發癥的發生機會。4)營養不良的糾正、準備時間長及延長住院時間增加了患者的經濟負擔。5)術前數天的飲食限制會造成能量、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各種營養素的攝入和合成不足,從而影響組織修復和創口愈合,削弱防御感染的能力[5]。
飲食限制、每天3次以上的腹瀉及術前反復的洗腸不僅易導致水及電解質的紊亂,還給患者帶來較大的痛苦和不適,部分年老體弱患者難以耐受,甚至發生虛脫。非禁食的方法可促進胃腸蠕動,有助于維持腸系膜細胞結構與功能的完整性,促進腸系膜細胞的增生、修復及維護腸黏膜屏障,防止細菌易位,并可減少腸源性感染發生。本研究采用術前3 d口服腸內營養制劑短肽型腸內營養混懸液作術前準備,并與傳統的普通流質飲食進行對照觀察。短肽型腸內營養混懸液是一種雙膚制劑[6],所含的短膚、氨基酸短膚轉運在腸黏膜對蛋白質吸收過程中占主導地位,可充分利用腸道雙向蛋白質吸收過程,有效改善了結直腸癌患者的營養指標,尤其是低蛋白血癥。結直腸癌患者術前大多已存在營養不良和免疫功能低下,經傳統腸道準備和手術的創傷應激,以及術后的高分解代謝,均有不同程度的加重營養不良。營養不良又會進一步降低機體的應激能力、愈合能力及免疫功能。本研究中,試驗組患者經3 d口服短肽型腸內營養混懸液后,術前灌腸2~4次,發現腸道內已流出的灌腸液清亮、無糞渣,可免除患者多次灌腸的痛苦。對照組中傳統的灌腸是臨床廣泛應用的最重要的腸道準備方法,存在潛在污染的危險[7]。限制飲食、反復導瀉和洗腸不僅影響能量和營養物質的攝取吸收,而且還會對腸道黏膜屏障造成直接損害,進而增加腸道細菌移位和腸源性感染的機會[7]。因而對照組中有3例患者(均為50歲以上)出現吻合口瘺,經過禁食、腹腔引流等保守治療后好轉。術后菌群失調明顯減少,腸道排氣及腹腔積液較試驗組明顯延長。術中觀察腸道再次證實,口服短肽型腸內營養混懸液作術前腸道準備效果良好。試驗組患者術后電解質失衡及術后吻合口漏、腹腔或盆腔感染、切口裂開等并發癥均較對照組明顯減少(均P<0.05)。
綜上所述,結直腸癌患者手術前腸道準備中應用短肽型腸內營養混懸液是一種安全、簡捷、有效的方法。
[1] Cohen J,Lefo r A T.Nutrition support and cancer[J].Nutrition,2001,17(7/8):698-699.
[2] 梁潔云,劉東濱,范華迪,等.腸內營養制劑在結直腸癌術后腸道準備中的應用[J].中國臨床營養雜志,2005,10(2):109-111.
[3] Ristvedt S L,M c Farland E G,Weinstock L B,et al.Patient preferences for CT colonography,conventional colonoscopy,and bowel preparation[J].Am J Gastroenterol,2003,98(3):578-585.
[4] 凌寶存,張偉,王乃金,等.瑞先在直、結腸手術前腸道準備中的應用[J].臨床軍醫雜志,2006,34(2):240-241.
[5] 蔣朱明,吳蔚然.腸內營養[M].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29-435.
[6] Fearon K C,Ljungqvist O,Von Meyenfeldt M,et al.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a consensus review of clinical care fo r patients undergoing colonic resection[J].Clin Nutr,2005,24(3):466-477.
[7] Zargar Shoshtari K,Connolly A B,Israel L H,et al.Fast-track surgery may reduce complications following major colonic surgery[J].Dis Colon Rectum,2008,51(11):1633-1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