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柳華 曾張琴 張文英
100例嗜麥芽寡養單胞菌的耐藥性分析
韋柳華 曾張琴 張文英
目的了解嗜麥芽寡養單胞菌的耐藥情況,為合理用藥提供依據。方法 采用美國Microscan Autoscan-4微生物分析儀對細菌做鑒定和藥敏試驗,應用WHONET 5.4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結果嗜麥芽寡養單胞菌的分離率為1.6%,對米諾環素、復方新諾明、左氧氟沙星耐藥率較低(<10%),對頭孢他啶、頭孢噻肟、阿米卡星、氨曲南和亞胺培南的耐藥率均≥60%。結論嗜麥芽寡養單胞菌多藥耐藥現象嚴重,應建立本地菌株耐藥譜,并盡早根據藥敏情況選擇用藥。
嗜麥芽寡養單胞菌;抗菌藥物;耐藥性近年來,隨著超廣譜β-內酰胺類和碳青霉烯類藥物以及免疫抑制劑在臨床上廣泛使用,嗜麥芽寡養單胞菌日益成為醫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現回顧性分析2008~2010年嗜麥芽寡養單胞菌的藥敏結果,以期為臨床合理用藥提供依據。
1.1 菌株來源 收集2008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臨床分離的嗜麥芽寡養單胞菌100例,同一患者多次分離到的菌株不重復計入。
1.2 細菌鑒定和藥敏試驗 采用Microscan Autoscan-4微生物分析儀對細菌做鑒定和藥敏試驗。藥敏試驗判斷標準和結果解釋參照美國CLSI標準[1],并用標準菌株做藥敏質量控制。
1.3 數據分析 使用WHONET 5.4軟件對原始數據進行分析。
2.1 分離率 共分離100例嗜麥芽寡養單胞菌,占同期全部細菌的1.6%(100/6347)。
2.2 藥敏結果 嗜麥芽寡養單胞菌對常用抗菌藥物的耐藥率,見表1。

表1 嗜麥芽寡養單胞菌對常用抗菌藥物的耐藥率(%)
近年來,隨著醫療技術和醫療手段的不斷發展,大量激素及高效廣譜抗菌藥物在臨床的廣泛應用,使嗜麥芽寡養單胞菌日益成為醫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以往研究表明[2],在非發酵菌中,嗜麥芽寡養單胞菌分離率僅次于銅綠假單胞菌和鮑氏不動桿菌,位居第3位。嗜麥芽寡養單胞菌具有多藥耐藥的特點,藥敏結果顯示,該菌對許多抗菌藥物均有耐藥性,對頭孢他啶、頭孢噻肟、阿米卡星、氨曲南和亞胺培南的耐藥率均≥60%,以上藥物對臨床治療作用不大。在本研究中只有米諾環素、復方新諾明、左氧氟沙星耐藥率較低(<10%),可考慮用于治療的首選。嗜麥芽寡養單胞菌具有復雜的耐藥機制[3],對多種抗菌藥物表現出的抗性與膜通透性改變、外排泵系統、水解酶及迅速突變的靶位有關,而外排泵系統是細菌產生多藥耐藥的重要原因。綜上分析,在抗感染治療中,應加強嗜麥芽寡養單胞菌的培養鑒定及藥敏檢測,并依據藥敏結果合理使用抗菌藥物,從而減少或減緩耐藥菌株的產生。
[1]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CLSI).Performance StandardsforAntimicrobialSusceptibility Testing Standards:Twentieth Informational Supplement,2010,M100-S20.
[2] 韋柳華,蔣利君,戴盛明,等.2007-2009年醫院常見革蘭陰性桿菌的感染分布及耐藥性分析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0,20(22):3576-3577.
[3] 王峰,汪麗,孫琦,等.2005-2008年嗜麥芽寡養單胞菌的耐藥性監測研究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9,19(23):3266-3268.
545005廣西醫科大學第四附屬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