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瑞
臨床分離56株鮑曼不動桿菌的分布及耐藥性分析
胡瑞
目的探討鮑曼不動桿菌的分布及耐藥性情況,方法 對我院分離出56株鮑曼不動桿菌進行總結分析,藥敏采用K-B紙片擴散法。結果我院各個科室臨床共分離出鮑曼不動桿菌56株,其中ICU 27株,占48.2%,鮑曼不動桿菌對頭孢菌素類抗菌藥物耐藥率達50%以上。結論鮑曼不動桿菌具有特殊耐藥機制,臨床應及時做細菌培養及藥物試驗,合理選用抗菌藥物至關重要。
鮑曼不動桿菌;分布;科室;抗生素;耐藥性
近年來,由于抗菌藥物廣泛應用,鮑曼不動桿菌耐藥菌株逐年增加,加強對鮑曼不動桿菌的耐藥性監測具有重要意義[1]。本文筆者回顧分析了本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鮑曼不動桿菌的分布及耐藥情況,現報告如下。
1.1 菌株來源 收集我院臨床各科室送檢的標本共56株,其中痰液標本23株,分泌物標本19株,尿液標本12株,其他2株。
1.2 菌株鑒定 培養基上取單個菌落,按照全國臨床檢操作規程(第3版)的方法鑒定。
1.3 質控菌株 銅綠假單胞菌ATCC 27853,大腸埃希菌ATCC 25922,購自衛生部臨床檢驗中心。
1.4 藥敏試驗 藥敏采用K-B紙片擴散法。藥敏紙片由溫州康泰生物有限公司生產。
1.5 統計學處理 應用WHONET5.3軟件進行處理。
2.1 年齡和科室分布 56例患者年齡2~80歲,平均年齡58.2歲,其中兒童3例,占5.4%,成人例53例,占94.6%,其中60歲以上老人40例,占75.5%。各個科室臨床共分離出56株鮑曼不動桿菌中,ICU共27株,占48.2%,呼吸科共10株,占17.9%,骨科、神經外科和普外科各分離出3株,均占5.3%,神經內科、胸外科、心血管內科各分離出2株,占3.6%,腫瘤外科、消化內科、兒科、內分泌科各分離出1株,占1.8%。以上科室分布顯示,鮑曼不動桿菌主要分布在ICU、呼吸科。
2.2 56株鮑曼不動桿菌對12種抗生素的耐藥性分析,見表1。

表1 56株鮑曼不動桿菌對12種抗生素的耐藥性分析(%)
由表1可知,鮑曼不動桿菌對頭孢菌素類抗菌藥物耐藥率達50%以上,而亞胺培南、美羅培南、氨曲南的藥物明顯性高。
鮑曼不動桿菌為條件致病菌,是醫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本院臨床分離出的56株鮑曼不動桿菌在各科均有分布,主要分離自ICU(48.2%),其次是呼吸內科(17.9%),其他科室散在分布,與彭敬紅等[2]的報道相近。
近年來,鮑曼不動桿菌的耐藥率逐年增高,從表1可知,鮑曼不動桿菌對常用抗菌藥物的耐藥率都達到50%以上,說明其具有多重耐藥性[3]。鮑曼不動桿菌對頭孢菌素類的耐藥主要機制為其可以降低外膜通透性和產生β-內酰胺酶,但其對亞胺培南、美羅培南、頭孢哌酮/舒巴坦抗菌活性較好,藥物敏感性較高。舒巴坦可以抑制β-內酰胺酶,也可以作用于青霉素結合蛋白(PBP),因此頭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率高于第3代、第4代頭孢菌素,常作為臨床治療鮑曼不動桿菌首選藥物之一。氨基糖苷類修飾酶的基因表達使其對氨基糖苷類抗菌藥耐藥;產生碳青霉烯酶、不同基因盒的整合子以及外膜孔蛋白多個通道的缺失等機制導致了耐碳青霉烯類不動桿菌的產生;喹諾酮類藥物的耐藥機制是由于鮑曼不動桿菌外膜蛋白表達下降,使其對該類藥物的吸收減少所致。
總之,鮑曼不動桿菌具有特殊耐藥機制和分布特點,臨床應及時做細菌培養及藥物試驗,根據實驗結果合理選用抗菌藥物,減少賴藥菌株的產生。
[1] 王睿,柴棟.細菌耐藥機制與臨床治療對策.國外醫藥:抗生素分冊,2003,24(3):97.
[2] 彭敬紅,黃漢菊,婁國平,等.鮑氏不動桿菌感染病區分布及耐藥性分析.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9,19(2):220-222.
[3] 湯桂麗.鮑曼不動桿菌醫院感染分布特征及耐藥性分析.中國藥業,2010,19(12):27.
464400河南省淮濱縣人民醫院檢驗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