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穎真
臨床快捷護理路徑在急性腦梗死溶栓治療中的應用
王穎真
目的研究臨床快捷護理路徑在急性腦梗死溶栓治療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我院神經內科自2010年4月至6月收治的58例急性腦梗死患者為實驗組;選取自2010年1月至3月收治的49例急性腦梗死患者為對照組。實驗組按臨床快捷路徑開展救治;對照組按常規護理流程進行治療。比較兩組治療前、治療1周后NIHSS評分,90 d后Barthel指數評分,溶栓前準備時間和滿意度。結果兩組患者治療前NIHS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但治療1周后NIHSS評分均明顯優于治療前,其中以實驗組改善更為明顯;Barthel指數評分實驗組也優于對照組。實驗組溶栓前準備時間明顯少于對照組,而滿意度比較實驗組明顯優于對照組。結論臨床快捷護理路徑在急性腦梗死溶栓治療的臨床實踐中操作性強,效率高,使救治流程更為科學、實用,值得在以后的工作中推廣。
急性腦梗死;溶栓治療;快捷護理路徑
腦梗死是一種高發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殘率的腦血管疾病,已經成為人類的三大致死原因之一,嚴重危害患者的生活質量,由于患者往往有不同程度的勞動力喪失,也給社會和家庭帶來沉重負擔[1]。超早期溶栓治療是目前治療急性腦梗死最科學有效的方法[2],而溶栓治療的時機是影響療效的關鍵,所以對于溶栓患者就診至搶救的時限和及時、準確的護理配合至關重要。我院神經內科通過實施臨床快捷護理路徑配合醫療,簡化了救治流程,使患者在第一時間內接受及時的治療和優質的護理,為患者贏得了寶貴的搶救時間,收到了良好效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神經內科自2010年4月至6月收治的58例急性腦梗死患者為實驗組;選取自2010年1月至3月收治的49例急性腦梗死患者為對照組。兩組病例診斷均符合1995年中華醫學會第四屆全國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制定的診斷標準[3]。其中實驗組:男 35例,女 23例;年齡(61.4±13.1)歲;NIHSS評分(19.63±5.38)。對照組:男31例,女18例;年齡(61.6±12.4)歲;NIHSS評分(20.48±5.55)。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及NIHSS評分方面經統計學處理,差異無顯著性,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實驗組按臨床快捷路徑開展救治;對照組按常規護理流程進行治療,即急診入院,接診至病房(辦入院手續),通知醫生檢視患者,遵醫囑建立靜脈通道,并完善各項輔助檢查,確定可溶栓后準備好溶栓藥物做好溶栓準備,行溶栓前溝通并簽字,遵醫囑進行溶栓治療和溶栓后相關處理。
1.2.1 臨床快捷路徑的制定 為了保證臨床快捷護理路徑的科學性、實用性、特異性,使之成為神經內科護士搶救急性腦梗死患者的有效工具。我們進行了積極有效的循證研究:查閱相關資料,聘請專家指導,組織有豐富臨床經驗的主任和高年資的護士,結合以往救治工作中的存在的不足和薄弱環節進行修改。通過循證擬訂有序、有時間性的和最適當的急性腦梗死超早期溶栓治療的臨床快捷護理路徑,并將其運用于臨床。
救治小組組成:由急診科、影像科、心電圖室、檢驗科及神經內科等相關醫護人員共同組成救治小組。由有經驗的責任護師擔任執行組長,負責組織、召集、安排會診、檢查和具體治療。
臨床快捷護理路徑:①接到急診科有可疑超早期腦梗死患者的通知后,救治小組醫護人員快速趕到急診科,協助急診醫生簡短而細致地對患者進行病情評估,填寫評估表;②判斷患者有溶栓適應證并排除溶栓禁忌后[4],對患者快速進行心理護理和初步溝通,建立靜脈通道,完善各項輔助檢查,如:靜脈采血查血常規、凝血檢查、血糖、肝功、腎功、血脂、電解質等,行心電圖檢查,護送患者行頭顱CT檢查;③確定可溶栓后,立即通知病房醫護人員做好溶栓前準備:安排腦梗死專用病房,備氧氣、心電監護儀、冰毯、冰帽等急救設施,準備好溶栓藥物;④患者入科,補辦入院手續,完善并補記相關記錄,行溶栓前溝通并簽字;⑤準確及時地執行醫囑,快速、準確地配合醫生在第一時間內對患者進行溶栓治療和溶栓后相關處理。
1.2.2 臨床快捷路徑的實施 實驗組從患者接診起執行臨床快捷路徑,由兩名護士按照臨床快捷路徑表進行救治,一人進行救治操作,并完善各項檢查;一人負責記錄護理記錄單和填寫臨床快捷護理路徑圖表,并協助治療,每完成一項內容在其后打(√),并由執行護士簽名,治療過程中若出現特殊情況則在“變異”欄內填寫并簽名,及時通告救治小組必要時行相關干預,救治措施注意填寫執行時間,以便統計。
1.2.3 觀察指標與方法 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兩組患者均于治療前和治療后1周按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進行評分。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分:兩組患者均于治療后90 d進行Barthel指數評分。溶栓前準備時間:接診至溶栓開始所用時間。滿意度:出院時發放本院自行設計的“護理服務滿意度測評表”,共分10項,每項10分,滿分為100分,60分為基本滿意,滿意度用總分的百分率表示。
1.2.4 統計學分析 根據臨床觀察資料特點,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不符合正態分布用秩和檢驗;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或四格表的確切概率法。假設檢驗統一使用雙側檢驗。統計軟件采用SPSS17.0分析。
兩組患者治療前NIHS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但治療1周后NIHSS評分均明顯優于治療前,其中以實驗組改善更為明顯;Barthel指數評分實驗組也優于對照組(見表 1)。
表1 兩組NIHSS評分、Barthel指數評分比較(±s)

表1 兩組NIHSS評分、Barthel指數評分比較(±s)
例數 NIHSS 評分治療前 治療1周后 t值 P值Barthel 指數評分實驗組 58 19.63±5.38 7.79±2.34 -11.833 0.000 91.79±3.74對照組 49 20.48±5.55 10.52±4.24 -9.952 0.000 87.86±6.17 t值 -0.851 -2.732 2.622 P值0.531 0.0470.012
實驗組溶栓前準備時間明顯少于對照組,而滿意度比較實驗組明顯優于對照組。(見表2)
表2 兩組溶栓前準備時間和滿意度比較(±s,%)

表2 兩組溶栓前準備時間和滿意度比較(±s,%)
例數 溶栓前準備時間(min) 滿意度(%)實驗組0.005 0.001 58 45.88±11.94 92.88±2.94對照組 49 55.50±9.04 88.75±4.81 t值 -2.965 3.495 P值
急性腦梗死早期,中心區為梗死灶,梗死灶周圍存在一個缺血邊緣區,該區域內的神經組織處于電衰竭狀態,稱為缺血半暗帶。若血流迅速恢復,神經細胞功能即可恢復正常;若缺血加重,神經細胞進入膜衰竭,則梗死范圍擴大。所以對于急性腦梗死超早期有效溶栓,使閉塞血管再通,恢復血供是目前公認的治療急性腦梗死的首選方法[5,6],其能最大限度地挽救缺血腦組織,促進神經功能恢復,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殘疾程度,提高生存質量。經驗證明缺血性腦卒中的治療時間窗是很短暫的,從發病到有效治療間隔時間越短,預后越好,功能恢復越好[7]。
臨床快捷護理路徑起源于20世紀80年代的美國,是一種為服務對象提供最佳照顧質量的全新管理模式[8]。臨床快捷護理路徑的實施使患者的救治,按照一套完整全面的醫療護理計劃為其服務,避免了辦理住院、等待醫囑、排隊檢查、等待交納費用等所造成時間的浪費,使急性重癥患者的救治更為快捷、準確、全面。本次研究中我們發現通過實施臨床快捷護理路徑,使患者的溶栓前準備時間明顯縮短;由于爭取了寶貴的救治時機,患者的治療效果也明顯提高;患者滿意度相應增加,減少了醫患糾紛發生的可能,使醫患關系更加和諧。而且由于臨床快捷護理路徑規范了救治流程,賦予護士更明確的職責[9],有效地防范和減少了護理差錯的發生。
臨床快捷護理路徑是一種新的臨床救治模式,在急性腦梗死溶栓治療的臨床實踐中操作性強,效率高,避免了人為因素的干擾,使救治流程更為科學、實用,值得在以后的工作中推廣。
[1] 饒明俐.《中國腦血管病防治指南》摘要(一).中風與神經疾病雜志,2005,22(5):388-393.
[2] Hacke W.Association of outcome with early stroke treatment:pooled analysis of ATLANTIS,ECASS and NINDS rt-PA stroke trials.Lancet,2004,363(9411):768-774.
[3] 中華神經學會,中華神經外科學會.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6):379.
[4] 任傳成,謝連紅,孟令平,等.重組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治療急性腦梗死病人的效果及安全性.中華醫學雜志,2005,85(17):1214-1215.
[5] Lowe GD.Fibrin D-dimer and cardiovascular risk.Semin Vasc Med,2005,5:387-398.
[6] Mazoyer E,Drouet L,Soria C,et al.Risk factors and outcomes for atherothrombotic disease in French patients:the R IVAGE study.R Isque VA sculaire Group d’Etude.Thromb Res,1999,95:163-176.
[7] 美國心臟學會(AHA),美國卒中學會(ASA).2007年成人缺血性腦卒中早期治療指南.Stroke,2007,38:1655-1711.
[8] 蔣冬梅,王曙紅,張其建,等.臨床路徑在單病種管理中的應用.現代護理,2004,10(12):1079-1081.
[9] 趙敏,王玉君.臨床路徑在食管癌手術患者中的應用.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5,21(10):22-23.
450007 鄭州市中心醫院門診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