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紅梅
氟喹諾酮類藥物是第三代喹諾酮類抗菌藥,具有抗菌譜廣、抗菌作用強、口服吸收好等優點。目前國內常用的品種有諾氟沙星、環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洛美沙星、氟羅沙星、莫西沙星、司氟沙星等。本類藥物用于治療嚴重感染及反復發作的慢性感染,特別是泌尿系統感染,有效率達到84%對淋菌性尿道炎有效率達100%[1]。隨著本類藥物在臨床上的廣泛的應用,常有報道其不良反應。因此,臨床使用本類藥物時必須做好其不良反應的預防、治療工作。
本類藥物的副作用主要有:胃腸反應,包括惡心、嘔吐、腹部不適和飲食不振;中樞神經系統反應有頭痛、頭暈、睡眠,不良嚴重者可能導致幻覺、幻視等癥狀;皮膚過敏及光敏反應,約有0.4% ~2.2%患者應用該藥后發生皮疹,伴有癢痛,蕁麻疹少見;光照部位皮膚出現瘙癢性紅斑。關節痛,發生風濕樣關節病不常見,同時由于關節軟骨病的發生限制了該藥在兒童中的使用,哺乳期婦女則禁用,可能產生結晶尿,在堿性尿中尤甚,本品經尿排泄,腎功能不良者慎用,大劑量連續應用該藥,可致肝損害,肝病者亦應慎用。
研究表明不良反應與圍繞氟喹諾酮母核的取代基有關。1-位控制茶堿相互作用和遺傳毒性;4-位氧離子和3-位羧基與螯合作用和金屬結合有關,此二部分為藥效必須基團,5-位在影響光毒性和遺傳毒性方面很重要,甲基比氫引起更多的不良反應,氨基化合物引起此問題最少;7-位控制大腦中1-氨基丁酸的結合活性,因而有某些中樞神經系統不良反應,8-位已顯示是間接光毒性的主要位置,此位置的F離子比C1離子和N離子有更強的光毒性日。
2.1 消化系統的不良反應 消化系統的不良反應是本類藥物最常見的不良反應,平均發生率5%,最高達10% ~13.4%。主要機制是對消化道的刺激用藥后表現為胃腸道不適、惡心、嘔吐、厭食、腹痛、腹瀉等。一般癥狀較輕微,停藥后消失,嚴重者導致消化道出血,一旦發生應進行積極的綜合治療。我院門診部上報一患者服用氧氟沙星次日后后,出現頭暈,食欲不振,厭油,味覺異常,進甜食時感覺苦味,進咸食時感味腥,連以往自己喜食之物均感有一難言的怪味,繼而惡心嘔吐,停藥后,給予氯苯那敏(撲爾敏)、皮質激素治療后,消化道癥狀消失,惡心嘔吐癥狀消失,1個月后食欲味覺基本恢復正常。再服諾氟沙星又出現上述癥狀。
2.2 中樞神經系統的不良反應 此類不良反應較為常見,癥狀表現為頭暈、失眠、步態不穩,神經過敏、目眩、煩躁不安、震顫等,劑量過大引起妄想,昏迷、驚厥,其原理是氟喹諾酮類藥物分子具有一定的脂溶性,能透過血腦屏障而進入腦組織,使中樞神經興奮性提高。我院腎病科上報典型病例一:因尿毒癥伴肺部感染靜滴左旋氧氟沙星200 mg,2次/d,第3天出現幻覺,煩躁、穢語、語言重復等精神癥狀,停用左旋氧氟沙星并血透,3 d后精神癥狀消失。二:我院另一男性患者因慢性膽囊炎急性發作給予諾氟沙星400 mg,口服,當晚服藥1次,次晨四肢軀干、頸部、及面部肌肉出現靜止性震顫,肌張力增高為,顫麻癥候群。停藥后給予苯海索,苯海拉明治療癥狀消失。
2.3 過敏反應 ①我院呼吸科上報1例男性患者,50歲,因刺激性咳嗽,在應用其他抗生素無效后,給予乳酸左氧氟沙星膠囊200 mg,2次/d;消咳喘膠囊200 mg,3次/d。用至第3天,出現全身皮膚潮紅、瘙癢;眼臉、嘴唇水腫、氣急等癥狀,當即停用左氧氟沙星,給予靜脈推注地塞米松,10%葡萄糖酸鈣,馬來酸氯苯那敏片口服等治療,次日上述癥狀消失。后改用氧氟沙星口服,未見不良反應。3個月后患者因前列腺炎再次服用左氧氟沙星,2 h后又出現上述癥狀。②我院4例患者服用環丙沙星6~23 d后,四肢內側出現散在紫癜,直徑為1~2 mm,使之退色。其中1例在軀干部發生。血小板計數均正常,均無腹痛、關節痛等癥狀,停藥7~14 d后紫癜全部消退。過敏患者我院尚未發現,此組病例均是在服藥期間堅持工作,接觸日光時間較長,裸露皮膚出現輕重不等皮疹病變。根據我院經驗,用藥后患者要避免紫外線的照射,而且注意在運輸和貯存時避光,防止藥物在光線下變質,對光毒性程度高的常用藥物如氟羅沙星、左氧氟沙星要嚴格避光,輸液時液體瓶應套上黑色套袋。
2.4 肝損害 因此類藥物部分經肝臟代謝,對肝臟有一定損害,肝損害表現為生化指標檢驗異常,可使丙氨酸轉氨酶(ALT)、天冬氨酸轉氨酶(AST)谷胺酰轉肽酶、乳酸脫氫酶(LTH)等明顯升高,鞏膜及皮膚黃染。停藥后卻可改善。我院泌尿科一患者因泌尿系感染,靜脈滴注環丙沙星,2次/d,3 d后出現嚴重的肝功能衰竭,黃疸極具加重,轉氨酶升高,7 d后死亡。患者入院前肝功能正常,考慮為環丙沙星所致。臨床上遇有需大量長期用此類藥物時亦應注意定期查肝功能,肝功能減退者慎用。此外這類藥物的生物轉化依賴于肝微粒體細胞色素P450酶,影響肝細胞代謝,致肝臟損害。
2.5 腎損害 腎損害主要是該類藥物較易引起結晶尿,血尿,尤其在堿性環境中。我院呼吸科一患者因咳嗽,服止咳糖漿無效,改服諾氟沙星0.1 g,3次/d,第5天出現腹部隱痛,肉眼血尿2次,停用諾氟沙星片,給予VitK4,青霉素等治療,第3天復查尿常規正常。
2.6 肌肉骨骼系統的不良反應 有極少量病例在口服或靜脈注射時發生關節紅腫疼痛、關節僵硬和肌肉疼痛,停藥后癥狀均減退或消失,另外本類藥物可影響軟骨發育,孕婦、未成年兒童慎用。我院尚未出現此種不良反應。
2.7 最新不良反應發現 最近在世界各地的一些ADR研究機構及臨床研究中發現這類藥物的一些新的不良反應,如氟喳諾酮類藥可致肌健損傷(澳大利亞藥物不良反應監測委員會(A.DRAC)最近通報)、首例環丙沙星引起溶血尿毒綜合征(加拿大報告)、3例諾氟沙星引起嗜酸性粒細胞增多(法國首次報告)、首例左氧氟沙星致腎毒性和紫癱(意大利報告),此些病例數雖少,但由于廣泛應用于臨床,更應該引起臨床醫生的關注。
盡管喹諾酮類具有抗菌譜廣、抗菌活性強、口服用藥方便、與其他常用抗菌少有交叉以及價格低廉等特點,但不能盲目使用。日口服劑量大于800rag時發生率高,避免與抗酸藥、含金屬離子的藥物同服,必須服用時應間隔2~4 h。慎與茶堿類或NSAID合用。應在避免日照條件下保存和應用環丙沙星。氟羅沙星、洛美沙星、司氟沙星,患者用上述藥物期間亦應避免日照[2-4]。
氟喹諾酮類藥物是一類療效確切,廣泛應用的抗菌藥,其不良反應的發生與藥物劑量、給藥途徑、用藥時間、用藥速度及個體差異有關,應用要應嚴格掌握適應證。療程不易過長,注意配伍禁忌及交叉耐藥,用藥過程中應嚴密監視,發現不良反應及時采取治療措施,臨床藥師也要及時發現問題,及時總結用藥經驗,更好的為患者解除困擾,更好的為臨床醫師服務。只有這樣,才能避免或減輕不良反應及耐藥性的發生。
[1]原瑩,王丹榮.氟喹諾酮類藥物的不良反應及用藥注意事項.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05,19(10):237.
[2]翁玲玲.臨床藥物化學.第1版.北京:人名衛生出版社,2007.
[3]常怡勇.河南省周口市淮陽縣人民醫院藥劑科.中國處方藥,2003,7(7):101.
[4]楊寶峰,蘇定馮.藥理學.第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