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平 辛麗麗
近年來,青年腦卒中的發病率逐年增高。研究青年腦卒中的病因和危險因素對防止該疾病有著重要意義。本文對60例青年腦卒中患者進行了研究,旨在探討青年腦卒中臨床特點及預防措施。
1.1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為2009年6月至2010年12月,我院治療的60例腦卒中患者,發病年齡15~45歲,起病1周內入院就診。診斷符合1995年中華醫學會第4屆腦血管疾病學術會議通過的《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標準[1],并經頭顱CT或MRI檢查證實為腦卒中。均排除惡性腫瘤、嚴重的肝腎疾病及外傷所致的腦卒中者。
1.2病因認定標準 患者具備以下2個或2個以上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因素,而無其他明確的病因,考慮其腦卒中的病因為動脈粥樣硬化:①血管彩色超聲多普勒(CDFI)、經顱多普勒(TCD)、DSA等檢查證實腦血管有明確的動脈粥樣硬化或斑塊存在;②高血壓,血壓>140/90 mm Hg(1 mHg=0.133 kPa);③高脂血癥;④冠心病;⑤糖尿病;⑥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⑦吸煙和(或)飲酒。
1.3危險因素診斷標準 根據患者的病史,個人嗜好,結合輔助檢查,選擇高血壓、糖尿病、吸煙、飲酒、卒中家族史、高脂血癥等作為危險因素,各類危險因素判定標準具體如下:①高血壓定義為既往有高血壓史或者腦卒中急性期過后兩次血壓高于正常值上限(收縮壓≥140 mm Hg和(或)舒張壓≥90 mm Hg);②糖尿病定義為既往有糖尿病史或急性期過后清晨空腹血糖仍>7.0 mmol/L,隨機血糖>11.mmol/L和(或)餐后2 h血糖≥11.1 mmol/L;③吸煙定義為每日超過10支在1年以上;酗酒定義為飲酒每周超過2次,每次白酒在250 g以上,為大量飲酒史。
2.1發病情況 60例青年腦卒中患者,缺血性腦卒中33例(55.00%),出血性腦卒中27例45.00%)。其中缺血性組中分為腦血栓形成28例(84.85%),腦栓塞5例(15.15%);出血型腦卒中分為腦出血16例(59.26%)蛛網膜下腔出血11例(40.74%)。
2.2年齡與性別分布 60例患者中男43例(71.67%),女17例(28.33%),男女比例為2.53∶1,男性比例明顯高于女性。年齡15歲~45歲,平均(38.12±7.54)歲。其中15~29歲者8例(13.33%),30~39歲者19例(31.67%),40~45歲者33例(55.00%)。
2.3臨床癥狀特點 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大多數在靜止狀態下起病,首發癥狀以肢體乏力最為常見,占53.49%;而出血性腦卒中患者多數是在活動中起病,首發癥狀頭痛、眩暈、嘔吐最為常見,占57.12%。
2.4病因分析 60例腦卒中患者有明確病因者53例(88.33%),7例(11.67%)患者以目前的檢測手段尚不能明確其病因。缺血性腦卒中的病因按發病率高低依次為動脈粥樣硬化21例(63.63%),煙霧病4例(12.12%),腦血管發育異常2例(6.06%),腦動脈炎1例(3.03%),房顫1例(3.03%);出血性腦卒中的病因按發病率高低依次為高血壓伴動脈硬化10例(37.03%),動靜脈畸形4例(14.81%),腦動脈瘤3例(11.11%),顱內血管發育異常2例(7.41%),煙霧病3例(11.11%),靜脈竇血栓形成、凝血機制異常各1例(3.70%)。
本研究資料結果顯示,青年腦卒中患者平均年齡在38歲左右,從年齡段的構成來看,患者主要集中在40~45歲年齡組,占全部青年腦卒中的55.00%。青年腦卒中的常見危險因素有高血脂、高血壓、吸煙飲酒,而高血壓和動脈粥樣硬化分別是出血性腦卒中和缺血性腦卒中的主要病因。血壓升高,無論收縮壓或舒張壓增高均會增加腦卒中的發病率并呈線性正相關,可加速動脈硬化的發展,導致血管壁的增厚、管腔狹窄,從而引發早發性動脈粥樣硬化[1]。有效控制高血壓是防治腦卒中的重要手段。腦卒中的發生是多重危險因素單獨或共同作用的結果,主要包括高血壓病、高脂血癥、糖尿病、吸煙、飲酒以及家族性心血管病史等,其中如吸煙、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均為可控性危險因素,有效控制可降低青年腦卒中的發病率。
[1]中華醫學會.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6):379-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