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任萍
感冒是一種常見的上呼吸道感染疾病,其主要癥狀是上呼吸道癥狀,臨床表現為鼻塞、咽干、咳嗽、打噴嚏、流鼻涕、頭痛及周身酸痛、渾身乏力等,多為病毒感染所致。若不及時控制病情,就會有引發其他疾病的危險。
抗感冒藥幾乎是大多數家庭常備藥,無論是在醫院還是在藥店都能隨時買得到的藥品,藥品市場抗感冒藥的品種越來越多,對于不懂藥理知識的患者在自選藥時,就容易重復用藥。這就需要醫務人員關注并及時指導患者對癥合理選擇抗感冒藥,盡量減少藥物不良反應和重復用藥。
根據各種抗感冒藥的組成及患者的個體差異,正確合理的選用感冒藥。只有明確了病因,才能發揮藥物的最大療效。目前,臨床用于抗感冒的藥物,多數是含有中西藥成分的復方制劑,例如:復方胺酚烷胺、金剛乙胺抗病毒,乙酰氨基酚可解熱鎮痛,偽麻黃堿收縮毛細血管消除鼻黏膜充血水腫治療鼻塞,馬來酸氯苯那敏抗過敏藥可抑制打噴嚏、流淚,氫溴酸右美沙芬減輕咳嗽。
要知道感冒去醫院治療有醫生和藥師的指導既能提高治愈效果,又能控制繼發感染。若自行買藥不能合理選擇藥物的話,不僅達不到治療目的,還有可能耽誤病情引發嚴重并發癥。要治療感冒就必須抑制病毒。可許多治療感冒藥的西藥制劑里并沒有抗病毒成分或也只能抑制一、二種病毒,根本抵擋不住種類繁多的感冒及流感病毒的侵襲,既是減輕打噴嚏、流鼻涕、咳嗽等感冒癥狀治標不治本,癥狀減輕幾天后病情還會加重。單一的西藥感冒藥很難徹底治愈感冒及流感。
長期在藥房調劑工作,觀察到易感冒的患者,病毒侵襲只是一方面原因,體內有火也是引起感冒的重要因素。平時飲食結構不合理,常吃辛辣、油炸食物,吸煙、飲酒過量,生活習慣不當經常熬夜、長期疲勞過度、體內攝水不足,不愛戶外運動等[1],這就容易在體內蓄積內火,此時,如果受風寒,就很容易患上感冒或流感。因此,清除體內內火是徹底治愈感冒、流感,防止感冒或流感反復發作的關鍵環節。目前的西藥感冒藥,只能通過抑制體溫中樞來退燒,不能清除體內存在的內火,所以許多患者都有類似的體會,服藥后體溫降下去了,第二天體溫卻又升上來了。如此反復的感冒病情,如果不盡快的得到控制,不但會延長病程,還會引起繼發感染,出現扁桃體炎、肺炎等。
抗感冒藥合理選擇的基礎是必須了解感冒、了解抗感冒藥及了解感冒的患者。凡為風寒感冒者:惡寒重,發熱輕(或不發熱)如:頭痛、鼻塞、流清涕、喉癢、咳嗽、清痰者,可用發散風寒藥,如:九味羌活丸、通宣理肺丸、感康、泰諾。風熱感冒者:為發熱重,惡寒輕。臨床表現為頭痛頭脹、咽喉腫痛、口干、咳嗽、咳痰黃稠[3],應選擇桑菊感冒片、雙黃連口服液、羚羊感冒片、銀翹解毒片、感冒清熱沖劑。發熱重時,口服撲熱息痛片退熱效果好,在非甾體解熱鎮痛藥中,撲熱息痛也是最為安全的退熱藥[2]。
選擇抗感冒藥時,同時也要因人而異注意禁忌,抗感冒藥中含偽麻黃堿成分的,高血壓患者不要用,因其偽麻黃堿有收縮血管作用易引起血壓升高,有糜爛性胃炎的患者不能選擇含阿司匹林成分的抗感冒藥,阿司匹林可刺激胃黏膜出血,也會增加孕婦產前出血或使胎兒致畸的危險。
感冒及流感不可怕,而可怕的是人們不能合理選擇抗感冒藥。只要合理選擇抗感冒藥,認真遵醫囑掌握好劑量、用法、按時服藥,不漏服、不超劑量服藥、不頻繁換藥、重復用藥。調整好生活習慣,平時注意飲食清淡多飲水,加強戶外運動,勞逸結合,按季節隨時增減衣服,保持心情舒暢,心態平和,增強自身免疫力,就會徹底控制感冒病毒及流感。
[1]呂曉東,蔡映云.合理選用感冒藥.藥學服務與研究,2004,4(2):93-95.
[2] 金有豫.藥理學.第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118.
[3]郭輝.中醫基礎學.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