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守霞
乳頭溢液在臨床上也稱乳頭異常分泌,它不是一個獨立疾病,而是乳腺疾病的一種臨床癥狀,辨清乳頭溢液的原因,可以及時準確治療乳腺疾病。
1.1 乳外因素 下丘腦-垂體的異常作用及一些外源性因素導致非哺乳期婦女血催乳素分泌過多,引起乳頭溢液。常見于下列情況:①嚴重的產后出血造成的垂體壞死(席漢氏綜合征);②子宮卵巢切除術后,特別是黃體囊腫切除術后,或中老年女性絕經后。由于卵巢激素對下丘腦垂體的抑制作用消失所致;③甲狀腺功能及腎上腺功能亢進或低下;④垂體和下丘腦病變。如:垂體腫瘤,溢乳-閉經綜合征;⑤有些糖尿病患者。因為胰島素也參與了乳汁分泌活動;⑥藥源性溢液。如:吩噻嗪類藥物(氯丙嗪、奮乃靜),三環類抗抑郁藥(多慮平),口服避孕藥,抗高血壓藥物(利血平、-甲基多巴),治療胃病的藥物(胃復安、嗎丁啉);⑦長期反復吸吮乳頭(斷奶后小兒觸摸,老年人讓孫輩長期吸吮乳頭);⑧異常的精神刺激及創傷、手術均可引起垂體功能障礙而溢液。
1.2 乳內因素 非妊娠、哺乳期乳腺作為一個功能性器官,可以持續產生并回收分泌液,只有當乳腺自身疾病干擾了分泌和重吸收的平衡,使導管內壓力超過了括約肌的約束力,即可出現乳頭溢液。引起乳頭溢液的乳腺疾病有外傷、炎癥、增生性病變、導管內良性和惡性腫瘤等。這種病理性的乳頭溢液約占各種乳腺疾病的3%~8%。
根據乳頭溢液的原因、物理性狀,可初步確定為何種乳腺疾病。①由乳外因素引起的乳頭溢液。多為乳白色液體,量多,雙側多孔溢液,這類溢液明確原因后多對癥治療或定期檢查;②黃綠色稠厚的膿性溢液。多見于乳腺炎、乳房結核、乳腺導管擴張癥合并慢性炎癥,特別是積乳合并感染者;③淡黃色溢液。可出現在所有乳腺疾病或藥物性、生理性病變中,其中以乳腺增生、導管擴張最為多見;④漿液血性或血性液。常見于導管內乳頭狀瘤及導管內乳頭狀癌。對于單孔漿液性、血性溢液需進一步進行脫細胞涂片,乳腺導管造影,乳管鏡檢查。乳腺導管造影對未捫及腫塊的乳頭溢液診斷有意義。導管擴張造影表現為:大導管明顯擴張,迂回甚至成囊狀,導管粗細不均勻。導管內乳頭狀瘤表現為導管突然中斷,斷端呈光滑杯口狀,呈圓形或卵圓形充盈缺損。導管內乳頭狀癌則表現為:斷端不整齊,充盈缺損或完全性阻塞,導管變僵硬等,但最終要靠病理檢查確診[1]。乳管鏡檢查可以直視下逐級逐支地觀察溢液導管及分支的管腔、管壁情況,發現病變,確定病變導管的位置,并為手術提供定位指導,可早期發現乳腺癌。對不伴占位性病變的乳頭溢液,如:導管炎、導管擴張可以行保守治療,避免了盲目的不必要的手術[2]。在導管內乳頭狀瘤的診斷治療中,乳管鏡檢查可以發現導管內微小的占位性病變,確定病變部位,確定手術部位及手術范圍。
乳頭溢液的治療應根據不同的病因而決定。對非血性非單孔的溢液一般不需要手術治療。對于行導管造影、乳管鏡診斷明確者應手術治療。手術方法有:①區段切除術:首先確定并了解病變的準確位置和范圍,并以龍膽紫作好乳暈切口標記,切除病變乳管及藍染腺體至胸大肌筋膜表面,均行術中冰凍切片;②改良根治術:術前明確診斷乳腺癌或區段切除術冰凍切片報告為惡性,行乳腺癌改良根治術;③單純乳房切除術:術前明確診斷乳腺癌或乳頭溢液區段切除術中冰凍見可疑惡性腫瘤細胞,年齡65歲以上且有嚴重心、肺疾患或前淋巴結活檢陰性者行單純乳房切除術[3]。
[1]李潘,王霞,鄭賢淑.乳腺疾病的發病特點及治療.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0,4(12):90-91.
[2]邙建波,麥惠清,周冬仙,等.乳管鏡在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診治中的作用.臨床醫藥實踐,2010,19(8B):986-987.
[3]胡德春,喻梅英.乳頭溢液的診斷與外科治療臨床分析.當代醫藥,2010,16(20):84-85.